学校建筑设计特点及创新设计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学校建筑设计特点及创新设计路径研究

彭雨晴

430781199101190024

摘要:学校建筑设计的内涵较为丰富,并且细节性问题较多,因此在实际设计时需要适当地增加其中的技术含量,根据学校的特点以及设计的要求,不断完善整体设计模式,将创新理念融入不同的细节部分中,以此来增强对设计方案的感知和优化力度,满足学校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特点及创新;设计路径

引言

学校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要融入先进的设计理念,考虑师生的行为特点和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融入创新性因素,不断提高学校建筑设计的效果,进一步满足师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和工作需要,并且摒弃以往落后的设计理念,加强对整体设计特点工作的深入性分析,以此来提高学校建筑设计的效果,为师生营造更加舒适而温馨的学习环境。

1学校建筑设计特点

1.1学校建筑设计具有人文气息特点

学校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在设计方案优化时要注重人文气息的融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实际设计时要科学使用文化元素,尤其是在校园中公共设施要考虑学校的教育原则和人文情怀,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重要的平台,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学校建筑物设置时,要和学校文化内涵以及发展历史进行相互融合,充分体现出人文设计的理念,在满足建筑长期使用的要求上,发挥人文教育理念的优势,体现出学校本身的教育功能。在进入设计中要通过人文信息的融入优化整体的设计方案,通过设计模式的探索以及优化,真正在各个角落中融入人文气息,以此来提高后续的使用效果。

1.2学校建筑设计具有个性化特点

个性化也是学校建筑中较为显著的特色,在实际设计时既要关注当地校园的发展特色,还要整合学校的发展历史,将文化因素融入其中,以此来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并且还要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等等,符合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差异特点。融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从而使得整体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高,满足学校建筑设计的要求。

1.3学校建筑设计具有空间灵活性特点

在进行学校建筑设计时,要遵循空间灵活性的原则,做好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整合,满足实际课堂教学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现代化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等,在实际空间设计时,要迎合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满足基本的教学活动要求。

2学校建筑创新设计路径

2.1合理运用生态学理念

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中生态学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广泛追求的重要设计要点,因此在实际设计时需要加强对生态学理念的科学利用,以此来构建更加绿色化的学习环境。在实际设计时要和周边环境进行相互的协调,适当增加绿色植物的比例,不仅可以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有助于让学生缓解内心的压力。在设计之前,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生态学理念的深入性分析,改造学校当前的绿地,迎合生态理念的设计要求,并且注重各个生物层次之间的相互协调,以此来提高整体的设计水平。例如在校园环境构造中,要根据植被的生长特点进行群落的特色化设计,做好颜色的搭配,改变内部的绿色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时感受到自然美,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在规划时要尽可能地利用绿色技术,减少不必要资源的浪费,如可以在学校草地中设置循环水系统来用于灌溉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设计时要适当地增加本土植物的设计比例,不要一味引进外来物种,防止植物之间的生长而影响整体的观赏效果,全面提高整体的生态设计水平。

2.2编制学校建筑整体设计方案

虽然在学校建筑设计中融入创新理念占据的地位较为突出,但是在创新时仍然要把握学校设计的本质性内容,遵循实用性和简单性的设计原则,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在实际设计时要先加强对学校情况的深入性分析,将创新理念融入设计方案中,同时还要开展科学评估,及时发现学校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优化整体的设计方案,以此来提高整体的设计水平。另外还需要更加科学地布局建筑的空间和结构,完善整体的设计方案,真正凸显学校建筑在实际应用中的服务功能,为学生成长和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实际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结合以往的设计经验,先确定基础性的设计内容,之后再根据学校当前的空间资源特点和教书育人的理念,设计方案中的内容,遵循科学性的原则,适当融入创新因素,从而使建筑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增强。

2.3重视各个空间之间的规划

首先,对于教师办公的区域,要划分为行政办公室和教学交流活动区域,在空间布局方面要注重空间之间的独立性和相互联系,缩小各个空间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整体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教育活动空间设计中要设置普通教室和多媒体室,使教师可以更加快速完成现代化教学活动,根据空间功能的特征和需要,科学地设置空间尺度和形态,考虑学生在此学习中的舒适度。此外,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置朝向,例如设置为南北朝向,这样一来各个房间就可以有充足的光照和通风,避免在学生学习时出现沉闷的感觉。

其次,还要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在自主活动和自主发展方面的需要,在空间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遵循开放性和多元性的设计思路。正确地布局科技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等,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多样性的选择。

最后,为非学习式空间的设计,主要是指教学和活动以外的空间,例如庭院和教学楼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庭院和教学楼不要有太大的阶梯,要满足学生在交流和信息方面的要求,也要考虑安全性的因素,合理设置空间尺度以及形态等等,缓解学生在学习时的紧张心理。此外,还要规划好足球场和篮球场,并且考虑学校举办活动的需求,真正落实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2.4突出学校建筑设计的美观性

学校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循实用性的设计理念之外,还要突出本身的美观性,融入学校当前的发展历史文化因素和当地文化发展内涵,全面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在实际设计时要强调功能和环境之间的相互统一,搭建富有人文气息的景观,将教书育人理念融入不同的设计环节中,使学生能够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设计时不要太过机械化的进行空间等布局,要遵循灵活性的设计要求,和周边道路以及运动场地进行相互的协调,以此来体现出这种设计本身的美感。在学校建筑外形设计时,要考虑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对外的客观表现,建筑设计要做到错落有致,具备一定的特点,展现出端庄和严肃的美感。同时还要兼顾现代化的设计因素,体现出学校发展的厚重感,将校园文化融入其中。

例如,可以在学校的角落或者是外部空间中设置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校训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彰显出学校本身独特性的育人内涵,真正彰显独特性的魅力元素。在实际设计时要与校方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了解学校当前的发展历史,以及学校领导人员在建筑设计方面一些要求,优化整体的设计方案,实现因素的科学搭配。

3结束语

综上述,学校建筑设计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方向,主张理性和舒适度的设计理念,并且还要考虑学校发展的文化内涵主要的设计原则,从而使得建筑设计能够真正体现出创新思维,在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布置好不同空间之间搭配,适当绿色设计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校建筑设计创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国香.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2):197-198.

[2]王瑞景.试论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J].民营科技,2014,(1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