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单元式玻璃幕墙工业化建构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超高层单元式玻璃幕墙工业化建构方法研究

蒋伟华

天盛创建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杭州    311200

摘要:超高层建筑大量应用玻璃幕墙材料,如何建构玻璃幕墙体系,成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课题。围绕玻璃幕墙进行工业化建构,让玻璃幕墙设计施工过程更加合理,保证超高层建筑落成质量。本文关注到单元式玻璃幕墙,以超高层建筑为背景,探讨了工业化建构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超高层;玻璃幕墙;工业化建构

引言:超高层建筑的高质量落成,与玻璃幕墙的应用关系密切。构建单元化玻璃幕墙方案,优化玻璃幕墙建构过程,让工业化理念惠及玻璃幕墙工程,让玻璃幕墙更好地在超高层建筑中“发光发热”,有效推动玻璃幕墙施工。

一、单元式玻璃幕墙工业化建构思路

1.明确方向。单元式玻璃幕墙的建构,要吻合超高层建设的基本方向,同时要结合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实现玻璃幕墙建构的定向效果,提供可靠的玻璃幕墙形态。玻璃幕墙施工前的筹划非常关键,借助工业化进程,推动单元式玻璃幕墙资源的合理应用。玻璃幕墙工业化建构过程要有实践意识,整合各项技术工艺并构建技术框架,施工流程趋于合理,最终提供玻璃幕墙施工成果,并妥善管理施工过程。借助工业化建构模式,消除潜在的施工隐患,有效化解施工风险,逐步构建完备的施工机制。

2.拟定技术方案。技术是玻璃幕墙工业化建构的核心因素,推动技术因素的高质量应用,充分发掘技术优势,让工业化建构更得当、更合理。以规范应用技术为支撑,施工企业要拟定技术路线,推动技术因素与施工过程的完美融合,提升玻璃幕墙施工质量。技术合作是拟定玻璃幕墙技术方案的必经之路,施工企业应当与监管部门沟通交流,确定施工技术标准要求,由此推动施工技术的标准化应用。

3.建立管理体系。玻璃幕墙施工监管要有“多方共举”的意识,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在玻璃幕墙工程中各负其责,实现监督过程的有效联动。玻璃幕墙监管不仅要注意玻璃幕墙自身的质量,还要结合建筑防火结构、自动喷淋设备等诸多部件,有序推进各项施工业务,让玻璃幕墙施工过程更加规范科学。与此同时,要致力于优化监管队伍,确保优质人才在玻璃幕墙监管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单元式玻璃幕墙工业化建构方法

1.设计建构

(1)建构方法。最常见玻璃幕墙建构模式是平面建构,建构方式和传力原理相对简单。首先确保预埋件与转接件的连接,并通过转接件调整方案,最终定位玻璃幕墙。采用间接平面建构方式,形成“连续空间网筒”效果。将网格体系覆盖建筑外表面,计算后发现区域受力大小不均。在受力较大的区域,适当加大杆件密度,对受力小区域采用相反的方案,形成“时密时疏”的效果,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处于水平状态,中间柱与芯筒处于垂直状态,通过玻璃幕墙方案掌握网筒结构的效果。

曲面玻璃幕墙结构难度较大,在超高层建筑应用曲面结构时,首先要划分玻璃幕墙曲面并形成多个单元,随后借助单元框架形成曲面玻璃幕墙结构。另一种方式是拟合复杂玻璃幕墙曲面,借助玻璃幕墙单元的错位效应,实现连续变化效果。

双层玻璃幕墙具体细分为内循环与外循环两类,是一种能“呼吸”的幕墙,彰显双层结构的智能化特征。双层玻璃幕墙的突出优势在于节能环保,以内外一体结构为例,通风层内外层玻璃幕墙共用竖骨料,为保证美观度,玻璃幕墙外层可以做成隐框,内层作为开启窗,保证玻璃幕墙的单元化效果。由于双层玻璃幕墙的外观像“箱子”,箱体式特征明显。

分体式双层玻璃幕墙强调每一层的“独立化”,外层玻璃幕墙采用明框、隐框结构或者点式结构,内层玻璃幕墙采用推拉、平开窗结构。

(2)设计流程、第一步是方案设计,拟定超高层建筑项目内容后,拟定建筑项目招投标方案,并根据招标方案设计玻璃幕墙方案,结合玻璃幕墙设计经验,确定玻璃幕墙的分格方案,让玻璃幕墙与内部空间分布更加合理。玻璃幕墙分格要结合空间内部需求,确定玻璃幕墙开启点位和具体路径。分格阶段要注意模数要求,吻合单元式玻璃幕墙设计的标准化原则。处理特殊部位时,要充分吸收顾问公司的意见,保证玻璃幕墙分格方案合理性。

顾问公司获取玻璃幕墙设计方案后,明确设计意图并初步分格,随后将分格方案提交到建筑师。该阶段需要建筑单位与顾问公司之间的沟通交流,探讨玻璃幕墙设计方案,优化每个玻璃幕墙节点,将最终敲定的玻璃幕墙节点方案纳入到招标文件中。业主获取招标文件后,开展工程投标工作。顾问公司不能“袖手旁观”,要参与到玻璃幕墙设计过程,为优化方案提供有效意见。

初步形成玻璃幕墙方案后,围绕玻璃幕墙方案内容开展招标工作。确定玻璃幕墙中标单位后,由中标单位接手方案并优化玻璃幕墙方案,让玻璃幕墙图纸更加完美,完成深化设计。随后进入到生产设计阶段,按照玻璃幕墙图纸中的单元块方案形成加工制作图,作为玻璃幕墙生产的重要依据。

2.生产建造

(1)BIM模型的应用。玻璃幕墙设计与BIM模型的结合,意味着设计效果更加精准。借助BIM技术模拟单元式玻璃幕墙,及时设计中的问题并纠正偏差,保证设计过程足够安全。借助BIM技术,建立玻璃幕墙短期、中期施工方案,并将工程数据信息整合在玻璃幕墙模型中,推动玻璃幕墙施工的“所见即所得”。在BIM模型中,整合玻璃幕墙构件的时间数据,模拟施工过程并不断优化方案。利用BIM模型,还可以深化图纸方案。BIM模型提供了三维化方案,实现三维漫游展示效果,反映超高层玻璃幕墙的真实情况与细节因素。与此同时,在材料统计、加工分析、碰撞检测等方面,同样可以利用BIM模型。

(2)性能试验。玻璃幕墙结构具有模块化特征,相邻玻璃幕墙之间采用插接结构,密封性能至关重要。具体来讲,针对玻璃幕墙的密封要求设计三道密封线。第一道密封线是尘密线,阻止水和灰尘渗透到型腔,通过相邻玻璃幕墙单元胶条相互搭接实现挡水效果。第二条是气密线,玻璃幕墙表面的少量漏水通过气密线进入等压腔,随后借助玻璃幕墙结构,将这部分水有序排出,实现阻水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水密线不具备阻挡空气的性能,要设置第三条线——气密线。借助气密线胶条阻挡空气渗透,保证隔绝效果。

判断玻璃幕墙性能时,需要关注玻璃幕墙的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风压性能与平面内变形性能,另外还要考虑撞击性能、竖向变形性能等指标,掌握玻璃幕墙的实际情况。

(3)数字化设计和加工。快速成型模式在玻璃幕墙结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妥善分析超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细节因素。如果仔细设计小型玻璃幕墙样件的节点与结构,还能应用在大型样件的安装过程,意味着小型样件的应用价值更显著。具体来讲,在玻璃幕墙建构过程中,借助3D技术开展数字化设计工作,推动玻璃幕墙设计趋于合理。

在玻璃幕墙单元组装阶段,需要结合超高层建筑的主体进度,只有保证主体施工进度,才能推动玻璃幕墙主体施工。玻璃幕墙制作过程要与现场施工充分结合,制造企业与总承包单位沟通交流,掌握当前施工进度,并合理安排玻璃幕墙的生产进度,确保玻璃幕墙供应稳定,避免现场材料断供或者积压。玻璃幕墙不要在现场长时间堆放,确保施工场地资源高效应用,还能避免资金积压。玻璃幕墙运抵现场后,一定要有序安装。

结束语:单元化玻璃幕墙施工与高层建筑的结合,推动工业化建构进程,更好地保证玻璃幕墙工程质量。今后还要总结玻璃幕墙工业化建构经验,结合超高层建筑的特征,推动玻璃幕墙施工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长才. 超高层公共建筑玻璃幕墙设计[J]. 建筑技术,2023,54(01):48-51.

[2]邬四. 高层建筑玻璃幕墙设计与施工技术探究[J]. 散装水泥,2022,(05):180-182.

[3]谢增玉. 建筑玻璃幕墙设计方法探析[J]. 江西建材,2021,(10):118-119.

[4]任建斌. 浅谈高层建筑玻璃幕墙施工技术[J]. 建材发展导向,2021,19(16):212-213.

[5]刘晓鸣. 高层建筑玻璃幕墙设计与质量控制[J]. 住宅与房地产,2021,(2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