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土岭水库水位骤降对友谊村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白土岭水库水位骤降对友谊村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袁蒲菁1    吴辉龙1

(1 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西安市 710054)

摘要:水库库岸滑坡稳定性的研究对确保水库工程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友谊村滑坡为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和反演的方法确定滑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而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后,重点考察了白土岭水库水位骤降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得出滑坡稳定性随库水位降落的变化规律,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对治理后的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库水位;滑坡; 水位骤降;稳定性;治理措施

白土岭水电站位于陕西省镇坪县境内南江河干流上,坝址位于城关镇白家村,坝址距镇坪县城21km,距安康市162km,工程规模属Ⅲ等中型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787.00m,死水位770.00m。

1 滑坡地质背景

友谊村滑坡分布于城关镇友谊村西侧约400m,南江河右岸,而正在修建的白土岭水电站位于距该滑坡约4km的南江河下游。水库正常蓄水后,该段河道水位将抬高约40m(787.00m),滑坡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发生整体滑坡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大,可导致南江河堵塞,直接威胁白土岭水电站及下游数千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上游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2012年水电站工程建设开始后,建设方采用漂卵石对789.00m标高以下的滑坡下部进行了前期反压治理,并进行了死水位以下水位骤降试验,坡体稳定,提高了滑坡的稳定性,保证了水电站建设期的安全。

友谊村滑坡长约245m,宽约350m,平面形态呈扇形,前缘标高约750m,后缘标高926 m,高差约176m,滑体厚5.40~20.80m,平均厚约9.2m,体积约5.65×105m3,主轴滑向257°。滑坡体前部受南江河冲刷,中北部侵占河道,使河水向左改道;滑坡后缘已形成贯通的拉张裂缝,宽约0.1~0.3m,并形成高1~8m的下错陡坎;侧缘受水流冲刷,左侧缘为1~3m的浅沟,右侧缘为2~4m的浅沟。

该滑坡滑体为第四系残坡积含粉质黏土碎石及少量全风化炭质板岩,滑带位于全风化炭质板岩顶部,滑床为全~强风化炭质板岩,滑面产状239°-268°∠10°-42°,属中型中层堆积层滑坡。

根据勘探结果,可将该滑坡体分为5层:①层为第四系人工堆填土,主要成分为漂卵石,砂土充填。该层位于滑坡下部,为白土岭水电站对滑坡进行前期治理的反压体,表面坡度1:1.75;②层为含粉质粘土碎石,厚0.5~20.8m;③层为全风化炭质板岩,黑灰~灰黑色,厚0.1~2.2m;④层为强风化炭质板岩,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层理发育,节理及风化裂隙发育,倾向25°~32°,倾角25°~34°厚1.6~5.5m;⑤层为中等风化炭质板岩,黑灰~灰色,饱和单轴抗压强度21~38Mpa。

根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综合考虑,镇坪县友谊村滑坡治理工程等级为Ⅰ级,安全系数取1.30。

2 滑坡稳定性分析

2.1 计算方法

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的稳定性,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i——第i条块下滑力(kN/m);

Ri——第i条块抗滑力(kN/m);

Ψj——第i条块剩余下滑力传递至i+1块段时的传递系数(j=i时);

Wi——第i条块自重标准值与相应附加荷载之和(kN/m);

ci——第i条块滑面粘聚力标准值(kPa),水位面以下自重采用饱和重度计算时,按总应力法取值;水位面以下自重采用浮重度计算时,按有效应力法取值;

φi——第i条块滑面内摩擦角标准值(°),水位面以下自重采用饱和重度计算时,按总应力法取值;水位面以下自重采用浮重度计算时,按有效应力法取值;

n——条块数;

Fs——稳定性系数。

传递系数法

1 土条的受力分析图

2.2 计算参数及剖面

岩土体强度参数根据试验和基于试验结果的参数反演方法确定。各层土的计算参数建议值如下表。

1 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建议值表

地层

天然

饱水

重度(kN/m3

粘聚力

(kPa)

内摩擦角(°)

重度(kN/m3

粘聚力

(kPa)

内摩擦角(°)

人工反压体

21.0

4

42

22.0

3

40

滑体

18.5

15.0

36.0

19.5

13.0

33.0

滑床

25.0

--

70.0(似内摩擦角)

27.5

--

65.0(似内摩擦角)

同时,选勘探线剖面作为计算剖面,如下图所示。

1 勘探线剖面示意图

2.3 计算工况

假设滑坡体内的地下水位不变,水库水位持续降落。本文选取了5个不同水库水位作为计算工况,同时分别计算了反压前和反压后两种情况。工况Ⅰ:正常蓄水位(787m);工况Ⅱ:水位降低5m(782m);工况Ⅲ:水位降低10m(777m)工况Ⅳ:水位降低15m(772m);工况Ⅴ:水位降低20m(767m)。

2.4 稳定性计算成果

对6条纵剖面(1-1’~6-6’)在库水位骤降情况下的稳定系数分别进行了计算,同时考虑了反压前和反压后两种情况下水库水位骤降的情况,结果见表2和表3。

水位骤降时稳定系数计算结果(坡脚反压前)

计算剖面

稳定性系数

正常蓄水位

(787m)

水位降低5m

(782m)

水位降低10m(777m)

水位降低15m(772m)

水位降低20m(767m)

1-1’

1.124

1.115

1.056

0.998

0.974

2-2’

1.246

1.158

1.128

1.054

0.995

3-3’

1.235

1.133

1.048

1.005

0.986

4-4’

1.154

1.100

1.036

1.001

0.993

5-5’

1.305

1.224

1.109

1.036

0.999

6-6’

1.274

1.215

1.134

1.059

0.996

水位骤降时稳定系数计算结果(坡脚反压后)

计算剖面

稳定性系数

正常蓄水位

(787m)

水位降低5m

(782m)

水位降低10m(777m)

水位降低15m(772m)

水位降低20m(767m)

1-1’

1.414

1.385

1.226

1.194

1.112

2-2’

1.489

1.401

1.264

1.211

1.145

3-3’

1.398

1.346

1.295

1.213

1.153

4-4’

1.426

1.396

1.315

1.264

1.136

5-5’

1.521

1.433

1.364

1.226

1.196

6-6’

1.503

1.394

1.307

1.245

1.176

2不同水库水位降落时稳定系数变化曲线(反压前)

3不同水库水位降落时稳定系数变化曲线(反压后)

由此表明,原始坡面在水库正常蓄水的情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当库水位骤降时,坡体稳定性逐渐下降,下降20m时(至死水位)的稳定性最差,坡体不稳定,可能产生变形。坡脚经过反压后坡面其在正常蓄水的情况下稳定性较好,当库水位骤降时,坡体稳定性亦会下降,即使最大范围的库水骤降(20m),其稳定性比同等条件下原始坡面好。同时,水位骤降对滑坡体中前部稳定性影响较大,对后部影响较小,对局部滑动的影响大于对整体滑动的影响。

3 治理措施

根据前面的分析,友谊村滑坡在水位骤降的情况下稳定性一般,需对滑坡体进行处理以提高其安全储备。根据滑坡的地形地质条件,采用坡脚反压(已实施)和坡体中前部布设抗滑桩的综合治理措施。

在坡脚反压和抗滑桩措施下,对友谊村滑坡的各种工况下稳定性进行计算,均处于稳定状态(见表4)。

坡脚反压和抗滑桩治理措施后滑坡体不同工况下稳定性系数

计算剖面

稳定性系数

反压+抗滑桩+正常蓄水位(自重)

反压+抗滑桩+正常蓄水位(暴雨)

反压+抗滑桩+水位骤降20m(自重)

反压+抗滑桩+水位骤降20m(暴雨)

1-1’

1.664

1.578

1. 585

1.435

2-2’

1.734

1.681

1.664

1.594

3-3’

1.615

1.546

1.595

1.482

4-4’

1.630

1.522

1.596

1.534

5-5’

1.681

1.533

1.564

1.623

6-6’

1.564

1.466

1.512

1.598

4 结语

1.根据土的力学参数值,对友谊村滑坡进行了反压前和反压后的5种不同库水位降落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得出每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得出:当库水位骤降时,坡体稳定性逐渐下降,下降20m时(至死水位)的稳定性最差,坡体不稳定,可能产生变形。坡脚经过反压后坡面其在正常蓄水的情况下稳定性较好,当库水位骤降时,坡体稳定性亦会下降,即使最大范围的库水骤降(20m),其稳定性比同等条件下原始坡面好。

2.库水位变化速率越大,滑坡稳定性系数越小,导致滑坡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库水位的骤降导致滑坡前缘的变形加速,从而改变了滑坡的位移形态。

3. 根据滑坡的地形地质条件,采用坡脚反压(已实施)和坡体中前部布设抗滑桩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经过治理措施后友谊村滑坡的各种工况下稳定性进行计算,坡体稳定性较好,即使在最不利工况下(库水位骤降20m+暴雨),坡体亦具备足够的安全储备。

参考文献:

[1]时卫民,郑颖人.库水位下降情况下滑坡稳定性分析[J].水利学报,2004(3):76-80.

[2]彭岸.库水位骤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7(12).

[3]张来飞,赵云.库水位升降作用下铅厂沟滑坡稳定性研究[J] .水电与新能源,2014(11).

[4] 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镇坪县友谊村滑坡治理工程勘察报告》,2016,5.

[5] 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镇坪县友谊村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2016,5.

[6]建筑边坡技术规范(GB50330-2013)[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s].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