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艾滋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红园    张娜通讯作者

潍坊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261041

摘要: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临床尚未攻克的病症,主要因免疫缺陷病毒所导致。该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等进行传播,对患者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结合近几年临床上接诊情况发现,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艾滋病患者数量存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该病症的特殊性,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对自身生命的担忧及受到周围人的看法等因素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有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负面情绪严重患者甚至会存在有放弃治疗的行为,对自身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促使患者的病症可以得到稳定,不仅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各方面治疗,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对应的护理工作。英语上述,本文围绕艾滋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

关键词:艾滋病;抑郁;焦虑;心理障碍;影响因素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尚无治愈该疾病的有效方法,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而长期的服用药物会造成经济及心理负担,导致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焦点解决团体护理的概念源于心理学的焦点解决模式,自焦点解决团体护理提出后受到了众多临床医师的关注,目前已在国内外慢性消耗病患者、癌症患者等临床护理领域中应用广泛,但较少有研究对该模式下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本研究探讨了对艾滋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护理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障碍与特点简析

1.1抑郁、悲观状态

长时间观看窗外、抑郁痛哭、沉默少语、厌恶交往、敏感、缺少自信等情况。出现以上症状的主要因素为:患者担心自身艾滋病不能有效治愈,担心家人和社会对自己予以谴责,担忧自身日后工作情况。此疾病患者会更加在意朋友、家属无意、有意的表情和言行,进而触及患者最敏感脆弱的神经,出现心神不宁,心理压力增大,受疼痛、孤独、失望等情绪影响,极易出现轻生的想法。

1.2发泄、冲动状态

患者因自身不良行为出现冲动情况,自认为自己患病主要因为他人造成,在得知自身病情不能有效根治时,因机会性感染发生多种症状,导致机体出现不适、恐惧等情况。患者情绪不稳定会影响自身控制力,因此不能良好和配合反复检查和治疗,随之出现摔东西、情绪暴躁、大声叫喊等,以粗暴、生硬的态度面对医护人员,出现报复心理。此种不良心理存在会使患者出现贩毒、卖淫、损坏公共设施以及对医护人员实施殴打等危害社会安全的举动。

1.3恐惧、自责状态

患者长时间处于自责和不知何时死去的恐惧中,针对自身疾病对家人造成精神痛苦等表示内疚,并对自身不能劳动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表示自责,内心充满罪恶感和悔恨感,导致患者不愿与他人交流、出汗、噩梦惊醒等。如亲朋好友的疏远、社会群体的歧视均可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

1.4坐以待毙、消极状态

患者不能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工作实施,生活方面存在被动依赖情况,不愿与人们交谈,整天昏昏沉沉,严重者会出现绝望、自杀等情况。患者因自身经济困难、药物副作用以及家属疏远等因素,对疾病表示方式,机体抵抗力均较低,不能控制病情发展,患者对未来不再有希望,认为自己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疾病治疗的必要,消极情绪严重。

2对上述问题制定的护理与治疗方案

2.1合理引导,保持积极的心态

艾滋病患者心理特点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应予以个性化心理指导,可改善自身心态。护理工作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分级,并依照分级护理制度对患者定期进行巡视,对于自愿讲述自身情况的患者,工作人员需耐心倾听,良好的尊重患者自身想法和意愿,使患者的自尊得到有效维护,鼓励患者积极表述自身悔恨、悲伤、恐惧等情绪,对患者的需求及时掌握,并予以帮助,通过一个眼神、一句问候对患者予以安慰,还可握紧患者的双手对其予以鼓励,让其充分感知到工作人员对其的关心和爱护,使其痛苦减轻,提高战胜生命的勇气。针对患者存在的不理智行为,工作人员需具备宽广的心胸和爱心,良好的包容和理解患者,不可刻意回避,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情况,鼓励患者积极发泄心理情绪,并对患者实施全面观察,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第一时间制定个性化、针对性护理计划,对患者予以安抚,让患者保持稳定、愉悦情绪面对治疗、护理,控制不良心理情绪发生。2.2舒适的护理服务

工作人员需保证整洁、安静、温馨的住院环境,将舒适度提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流,重视自身仪容仪表,眼神需自然坦诚,对患者的喜好、性格、生活态度等予以充分观察。对于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家庭式、个性化病房环境,对患者的视觉、心理需求予以满足。定时组织患者共同参与跳棋、象棋、打扑克的活动,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予以丰富,将社会环境、疾病恐惧感造成的心理负担予以减轻,进而使其身心保持舒适、愉悦、轻松状态。

2.3积极实施健康宣教工作,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抵抗信心

工作人员需选取最佳、最亲切的称呼与患者交谈,将每次护理操作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等予以告知,邀请患者每天参与治疗和护理工作,了解患者的喜好和兴趣,并与其进行探讨,指导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全面满足其身心和自尊需求,将发泄情绪不能改善精神健康情况告知患者,让患者逐渐转变面对健康的态度,将不良方法减少,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态度面对生活,使其生命质量提升。

2.4对患者家属进行思想安慰

在整体护理中亲情是患者重视度最高的护理内容。临床护理工作中总结出,家属在得知患者患病后出现冷漠、愤怒、不愿接受患者,对患者不能良好照顾,严重会出现羞辱、打骂情况。护理人员针对家属的情绪表示理解,需对家属进行良好的开通,并根据家属的文化程度、认识水平等选取最佳的传播途径对其实施宣教,对家属予以安抚,使其保持稳定状态,获得家属积极配合,鼓励家属对患者予以帮助,更多地陪伴患者。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减少心理负担,利于病情转归,或者让患者在满足、安详、平静的状态下离去。

2.5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培训,使护士的整体素养提升

护士长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组织培训,充分学习职业防护知识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和将职业防护技能,更全面地认知艾滋病,清除工作人员对艾滋病疾病存在的偏见、恐惧、歧视等,并更好地接纳艾滋病患者,并予以关爱、尊重、鼓励等,为艾滋病患者实行优质医疗护理干预是工作人员的职责。每位护理人员均应良好地掌握艾滋病知识,针对艾滋病患者需秉持勇敢奉献精神,针对突发事件需具备沉稳、不失机智的能力。以仁爱之心面对患者,做到不厌恶、不歧视,充分认识到怎样做永远比做什么意义更大,要换位思考,将艾滋病患者的痛苦予以良好体会,并用真心对每位患者予以关爱,为艾滋病患者予以良好的社会支持,将其思想包袱减轻,以愉悦、轻松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实施,将恢复率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艾滋病日渐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且我国发病率不断升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艾滋病患者一旦发病很难治愈,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明显的问题,受疾病影响,患者承受巨大身心压力,很多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失眠问题严重且不良情绪明显。而情绪波动会影响患者机体状况,也会导致治疗积极性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影响病情控制,如此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患者不适感。因此针对艾滋病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调节疾病带来的不良情绪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杜颖.心理护理在改善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应用价值[J].2021.

[2]陈蔚.传统护理联合互助模式对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妇幼护理,2022(24):5711-5713,5717.

[3]姚洁.艾滋病患者及HIV感染者的心理与防控途径分析[J].医药卫生(文摘版),2022(5).

[4]曾美玲.个性化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1,16(10):100-null.DOI:10.19738/j.cnki.psy.2021.10.049.

[5]李潇,韩晶,刘宇,等.新诊断HIV感染的中青年男男性行为者抑郁焦虑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0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