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发展周期理论与中国矿业发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9
/ 2

矿业发展周期理论与中国矿业发展探讨

薛利平

612722198710036373

摘要:矿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矿产开发理论为科学地把握矿产资源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经济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影响我国矿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资源禀赋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并以矿业周期理论为基础,对中国矿业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矿业发展周期;中国矿业发展;发展模式;发展前景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工业化的不断升级,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矿产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并呈现出较强的产业链发展态势。在这一进程中,我们看到了矿业所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以及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矿业发展理论对于科学地判断未来的矿产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行业发展趋势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行业寿命周期理论.工业经济理论认为,大部分工业都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导入、成长、成熟和衰退。对矿产资源的历史循环进行了划分,对矿产资源的未来走势进行了预测;不管是对世界矿业的发展态势的判断,还是对某个国家的矿业发展态势的分析,都离不开矿业发展的理论支持。本项目拟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近200年来西方典型国家矿产资源和经济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归纳和归纳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全生命周期理论,并构建三种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型。最后,本文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矿业的发展趋势。

1矿业发展理论简介

美国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一种对西方国家的矿物资源的寿命周期模型;在1978年,马伦鲍姆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寿命周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矿产资源消耗密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该模型。从1990年开始,克拉克等人对矿物资源的寿命要求进行了研究,并对矿物资源的寿命要求进行了研究。尽管目前对于矿业发展的规律性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但已经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矿业发展的趋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1970年代初期,也就是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罗马俱乐部所提出的“增长极限”学说,估计了世界上某些矿物资源的枯竭时间,并断言相关的矿物会消失。早在上世纪80年代,托夫勒就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就把采矿等传统行业归类为“夕阳产业”,并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工业文明就像是一轮落日,而高科技行业将会成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引擎。

2矿业发展影响因素与全球矿业发展历史

2.1矿业发展影响因素

制约我国矿业发展的两大因素是: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从理论上说,一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从而促进了矿业的发展;其次,要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作为发展的依据。举个例子来说,在人类工业文明出现以前,世界上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导,而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很少,矿业发展也非常落后,所以,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矿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2经济因素对全球矿业发展历史态势的影响

从本质上讲,世界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如果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那么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矿物资源必然会推动世界的矿业发展。这一点,从世界各国的经济、矿产的发展史就能看得出来。

2.3资源因素对全球矿业格局的影响

俄罗斯,美国,中东国家,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委内瑞拉,巴西,这些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和地区。美国与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两个国家,由于其经济发展对矿物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它们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采矿国。俄罗斯,中东,非洲,委内瑞拉等一些国家或地区,尽管其本身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矿物资源比较少,但是由于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它们的采矿程度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则是传统上的采矿国,尽管也是发达国家,但是因为人口少,对矿物的需求量也不大,再加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的采矿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全球排名靠前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它就会发展起来,而没有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矿产资源,它就不会发展起来。

3中国矿业发展趋势

3.1资源禀赋

中国拥有世界6.4%的土地面积,其煤炭资源总量为13.3%,铁矿资源总量为13.5%,锰资源总量为7.0%,铅资源总量为16.5%,钨资源总量为17.2%,钼资源总量为61.3%,钼资源总量为43.0%,锑资源总量为52.8%,稀土资源总量为50.0%,铜资源总量为16.5%,铜资源总量为17.2%,钨资源总量为61.3%,钼资源总量为43.0%,锑资源总量为52.8%,稀土资源总量为50.0%,铜资源总量为6.4%以上。但是,像石油,天然气,钾盐,铝土矿,镍,铜,这些重要的矿物,它们的储量,在世界上的比重,分别为0.9%,1.5%,2.2%,2.9%,3.8%,4.3%,这几种矿物,都比其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低。在国土上,我们拥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就矿物资源的总体禀赋而言,我国的矿物资源总量在10个国家(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中仅列俄罗斯,美国之后。从总体上讲,虽然与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总体上还处于国际上的中等偏上。结合中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及矿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矿产开发与“美德”型的发展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

3.2经济发展趋势与资源需求趋势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数量已经开始让位于质量, GDP的增速已经开始回落到8.0%之下,未来将在5.0%-8.0%之间徘徊。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经历着一次重要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小。随着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和城市化程度的持续提升,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连续三年呈负增长趋势,城市化进程已经开始减缓。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减缓,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将进行重要的调整。对煤炭、铁、铝、水泥用灰岩、锰、锌等大宗矿产的需求很快就会达到需求的顶点,对铜、镍、铅、铬等矿产的需求也会在接下来的十年中逐渐达到顶点,对石油、天然气、铀等清洁能源矿产和钴、锂、硅藻土等新兴战略产业的矿产需求,还会继续增加。

4中国矿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与煤炭、石油、有色、建材等有关的矿产资源领域已经进入了顶峰区域,随着这些领域的顶峰,中国已经进入了采矿发展(2011~2020年)的“转折期”,从2020年以后,我国矿产资源将进入一个“衰退期”,矿产资源也将逐渐成为中国“夕阳产业”。

(1)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主要矿产品和采掘产业已经达到了最高点区域。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对矿业的拉动作用已经基本结束,对煤炭、铁、铝、水泥用灰岩、锰、锌等大宗矿物的需求已经开始趋于平缓,矿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这些资源和矿业行业都已经达到了顶点。

(2)在资源限制的作用下,石油、一些有色、非金属、矿产、采矿等产业也进入了“最高点”。尽管对石油,铀,铜,镍,铬等矿物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但是,这正是我们国家的资源相对缺乏的,因此,我们很难有大的发展。

(3)在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的建筑和矿业产业也已经进入了“高峰”区域。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建筑业的发展,建材的需求量将达到峰值,与之相适应的建材相关的工业,也将进入一个缓慢的发展期。

5结语

因此,要充分发挥“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的优势,在金融危机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矿产资源将继续蓬勃发展,未来的发展将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相洪波.我国绿色矿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29(10):48-51.

[2]王炯辉.矿业裂解时代来临:再论新技术矿产[J].中国矿业,2018,27(01):6-8.

[3]潘长良,彭秀平.关于生态矿业的思考[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01):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