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岩土工程中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对岩土工程中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的几点思考

杨秋生

身份证号码:140302198110242438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岩土工程建设,利用经济发展的东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施工难度和复杂程度很高,在遇到软土地基的时候施工难度会进一步提升,淤泥软土地基具有天然含水率高、渗透性差、承载能力低、触变性差等工程特点,因而我们需要对淤泥质软土地基进行合理的处理。本文首先阐述了淤泥质软土地基的处理现状,而后分析了一系列处理技术。

  关键词:岩土工程;淤泥软质土;地基处理

  前言

  我国国土面积广,丰富,地质条件复杂,各种特殊地质条件在我国基本可见,淤泥软土在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水系周边非常常见,淤泥软土地基本身不具有较高的物理力学强度,因此在此地基上施工岩土工程时,处理淤泥软土地基,我们需要提高它的稳定性。随着岩土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岩土工程中淤泥软土的处理技术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

  1淤泥质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主要特点

  淤泥质软土包括淤泥质土和淤泥两部分,各地区的淤泥质软土成因以及成分有较大的差异,组成复杂且多样。淤泥质都有一些主要特征,首先是其承载力低,淤泥质软土具有流变性以及触变特性,在外界的作用下,结构上会出现较大的变化而破坏原本结构,降低了原有土质的强度;其次,淤泥质中含水量大,水分的增多导致其土质呈现淤泥状,增加了土质的孔隙;另外,淤泥质土的压缩性大,软土中的孔隙的增多以及含水量的提高,从而导致其在高垂直压力的情况下出现结构变形,沉降量也出现增大。最后,淤泥质土的另一个特性是其不均匀性,各地区的淤泥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其软土的结构特性出现不同,当其作为地基使用时,十分容易发生差异性的连续不均与沉降。

  2.淤泥质软土地基施工现状

  淤泥软质土是一种以淤泥和粉土为主的软质土,除淤泥外,常伴有充填、混合充填等成分,淤泥软质土的各成分均具有软质土的特性,即含水量高、承载能力差。我国淤泥软质土地质分布广泛,淤泥软质土结构的形成大多是冲积形成的,因此沿海和内陆水系周边地区大部分为淤泥软质土。

  淤泥软质土不利于建设项目的地基建设,这是由其结构特点决定的,首先,淤泥软质土含水量很高,内部结构较松散,软质土孔隙比比普通土大很多,土壤颗粒间的结合不强,相互作用力弱。淤泥软土的承载能力远低于其他地质条件,地基结构本身的强度性能也得不到保证,容易损坏。另外,由于淤泥软质土的含水量很高,施工过程中如果压力超过临界值,就会出现沉降问题,由于淤泥软质土结构通常不均匀,沉降过程也会出现不均匀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整个建筑结构可能出现倾斜,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安全。另外,由于淤泥软质土内部的大部分空隙都充满了水分,渗透性大大降低,如果上面有水,就很难渗透到地下并排出,从而造成建筑物表面的水问题,妨碍建筑物的实际使用状态。

  淤泥软质土由于其孔隙结构大,含水量丰富,流动性好,在岩土工程的基础工程中,流动性好就意味着它的内部结构容易发生相对位移,淤泥软质的土体抗剪切性能非常差,淤泥软质的土体结构也容易出现水平方向不均匀的问题,淤泥软质的土体有可能破坏结构。此外,淤泥软质的土壤内部空隙多充满水份及气泡,水份及气泡受外力压迫后易脱离原有附着位,游离的气泡及水份亦重新组织泥质松软的结构,影响地基结构稳定。

2.1桩基法

  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建设中,各种规模的施工是比较常见的,因此在一些中型的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特殊的方法来处理淤泥质软土地基。在处理淤泥质软土地基时,可以发现淤泥质软土层通常较厚,处理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桩地基法来提高岩土工程施工的稳定性,将支护桩打入淤泥质软土地基中,作为固定的、主要的支护力源。由于岩土工程规模不大,所需承载力相对有限,这种方法往往就足够了。

  2.2灌浆方法

  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非常复杂,具有极高的施工难度。为了尽可能提高处理效果,最常用、处理效果最好的处理技术可称为注浆法。在注浆法处理淤泥质软土地基中,为了提高整体稳定性,需要采用水力方法将淤泥灌注到软土地基中,或用淤泥填筑岩土工程与地基之间的空隙。。

  2.3土壤置换法

  对表层进行施工作业时最一般的方法是土换法,换言之,位于表层的软土、素填土、杂填土、暗池、池塘中的软图以及具有一定凹陷性的黄土等与这种土壤具有相似性。在这种类型的土壤中,可以加强结构优化工作。也就是说,由于结构相对较轻,采用“U”型桥梁,可以减轻上部结构的自重,具有一定的地基埋深特征,此外,地基埋作业可以在淤泥软土层上方的致密土上进行,可以避免淤泥软土层,从而保证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U”型桥梁平台,可以对上层建筑的重量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并可以达到一定的减荷,同时又能对地基起到一定的稳定性,使地基在致密的土壤中有软层的泥浆,可以固定地基,有效地减少了软土的干扰。保证良好的固定效果。由于上述特点,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推广和应用土壤交换方法,并且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钢拱桥、肋拱桥、桁架拱桥等各类桥梁的施工中。同时,对于一些中小型建筑,在进行相关施工工作的过程中,在进行相关设计工作时,可以直接选择和应用相对较薄的地板。通过采用这些薄地板,可以延长地基面积,在扩大地基面积的同时,有效地减轻上层的压力。

  2.4排水固结法

  由于淤泥软土的处理往往非常复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和烦恼,例如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避免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实际施工中,有一种处理技术称为废水固结法。也就是说,采取措施从淤泥软土中排出水分,进行岩土工程施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排水过程中,应根据岩土工程施工目标地的地形特点,选择适当的排水措施和排水管道。在选定排水方法和排水管的地基上,有必要通过对软质地基加压,将软质地基中的水分排出到土壤中,引导到非施工区域。采用这种排水固结法,使淤泥软土的稳定性和强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提高了岩土工程施工的可行性,对保证岩土工程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5加固方法

  除了上述几种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加固方法来处理软土地基。在岩土施工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地基和土方存在着密实度不高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其上的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软土地基的严密性,并在软土地基中加入一些特殊的建筑材料作为外加剂,以保证地基的整体性能。这种方法称为加固法。一般来说,加固方法加入的建筑材料会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加筋土技术、土工合成材料技术和土钉墙技术。我们还应在实际施工中分析岩土施工的实际需要,以判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最合适的外加剂,进一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严密性。确保符合施工标准和岩土工程性能要求。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也会提高其安全性。

  结语

  总之,淤泥质软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引起的工程特性对岩土工程有一定的危害。在具体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采取一定的处理方法对淤泥质软土地基进行加固,不同的淤泥质软土地基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最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满足工程的真实的需要。目前,我国在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为了顺应工程发展的需要,对岩土工程中淤泥质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

[1]余洋.岩土工程中的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12):215-216.

[2]骆以道.海积软土特性及地基沉降分析若干问题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2.

[3]郝玉龙.深厚结构性软土部分处理地基固结沉降性状及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02.

[4]梅英宝.交通荷载作用下道路与软土复合地基共同作用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4.

[5]鲁绪文.路堤荷载下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深厚软土路基的试验与研究[6].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