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及几点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及几点建议

董雅聪

天津建工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施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工艺和新设备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其施工效率和质量也随着施工技术的升级优化而得到全面的提高。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由于其施工难度低、施工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势而受到很多施工单位的青睐。本文主要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点进行探究,以期总结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前言:装配式建筑是将部分或者全部构件在生产车间预制好后运输到施工现场,按设计好的方式和顺序将这些预制构件搭接在一起,进行组装。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时记录各项施工数据来对施工质量进行分析,确保施工的精准性。尽管装配式建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但我国在此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中仍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装配式建筑这一施工技术上加强创新,拓宽相关技术的研究方向,不断改进混凝土建筑结构,对于未来国家建筑产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装配式施工简述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是对建筑工程进行合理的技术分割,使其变成几种块体的组合,如墙板、预制梁、预制柱等,然后建筑施工企业将这几种块体构件在某些预制品生产企业的加工车间进行预制,预制完成后,用特殊的运输工具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并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式与顺序,将这些预制构件搭接在一起,进行组装。搭接完成后再用混凝土进行浇筑固定。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还能够实时记录各项施工数据,以此对施工的质量进行分析,从而确保施工的精准性[1]。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积累,但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相关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不断探索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2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技术

2.1预制装配式构件安装定位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预制墙板安装质量,降低安装过程中发生底部不平、墙体不垂直以及左右错位等质量问题的概率,一般采用安装六面定位法, 也就是从前后、左右以及上下六个面定位安装位置,确保预制墙板构件安装的标准性。在预制构件前期生产中,应严格依照建筑设计要求控制外观尺寸,并设置好外叶板以及内叶板的位置。构件生产之后,在统一出厂前必须对构件的中心线等标准线进行标识。这样在进行装配式施工时才可以使用六面定位法进行连接位置定位控制,也就是利用预制墙板上预先标志好的控制线以及建筑设计水平、标高控制线、装配式板缝中心线等位置的调整,对预制墙板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保证其六面位置精准无误。将临时固定支撑与墙板连接固定,对墙板精确校正。墙板安装精度调节,须利用长短斜支撑调节杆,在垂直于墙板、平行于墙板方向进行校正调节,调节要求按照预先控制线缓慢调节。

2.2构件吊装的技术

正如笔者在前文所述,建筑工程装配式构件分为干式构件和湿式构件,这两种不同的构件,在吊装方面的流程是不同的。施工企业必须把握不同构件的吊装流程。例如对于干式构件的吊装,需要先对建筑本身进行放样作业,然后才能进行预制构件的吊装[2],最后进行楼板间的灌溉作业,完成这些工序后才可以进行外墙的吊装作业;而湿式构件则是先进行放样处理,然后进行预制构件的吊装,接着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后继续进行机电工程施工作业,最后才能进行楼板间的灌溉施工。

2.3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经过对大量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调查研究发现,预制叠合板的安装在施工中是属于重要的施工步骤,应当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预制叠合板进行安装的时候是要与作业层维持一段距离的, 一般以300mm作为标准,在符合标准之后,按照详细的工作流程与施工方案进行工作。对于施工中有问题的地方,一线工作人员应该依据专业知识进行纠正,以减少安装中存在的可避免误差,以达到保护叠合板不受到伤害,增加吊板安装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同时,在安装预制叠合板的时候,是需要提前做好临时支撑措施的,以达到支撑的目的,在各个支撑物之间需要有一-定的距离。当这一项工作完成之后,可以拆了用于临时支撑的工具。除此以外,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双层结构的安全工作,处于上层的合板应该比较靠前,在混凝土配置完成并凝固之后,专业人员还需开展叠合板强度的检查工作,并通过一-定的措施,使其强度保持在大于70%以内。

2.4预制构件间的现浇混凝土节点钢筋施工技术

由于预制构件与现浇连接点处的钢筋采用封闭箍筋,现浇节点部位的钢筋加工及安装均与普通结构钢筋绑扎不同,施工难度较大。可以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钢筋三维排布,对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进行可视化交底,保证现浇节点钢筋的绑扎质量。一般情况下钢筋绑扎顺序:放置第一道水平箍筋→放置预制墙板→放置水平连接箍筋→机械连接并放置非受力连接钢筋。需要注意的是,预制板预留钢筋是一种封闭箍筋材料,在进行绑扎前要在预制板设计位置上使用粉笔进行暗柱箍筋绑扎位置标记,并要先进行箍筋交叉放置后才能进行竖向钢筋放置就位操作。

3.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

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渐呈现出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这就意味着建筑的建设施工方式趋向于装配式,许多建筑部,件在工厂中预制完成后运输至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再进行装配化施工,这种施工方式减少了施工现场的湿作业,不论是对于环境保护还是缩短建筑建设周期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对建筑物的墙体进行了研究,从小块材料到大型墙体材料、大型的墙体材料再转变为轻质板和复合板材料,这就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雏形。目前, 经过长期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研究,诸多发达国家已初步形成了各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体系,并研究了许多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建筑材料。例如日本在装配式建筑结构系统的建设方面有相对先进的研究工作,并且有较为成功的建造案例,为促进日本建筑行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成为日本建筑行业的三大建筑体系之一[3]。 此外,还有德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面也有着十分大的发展进步,如瑞典的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在全国的建筑行业中占了4/5的比例,在目前全球建筑工业化程度的排名中居于首位。从上述分析可知,预制建筑的产业化是世界潮流和主流趋势,我国的建筑行业作为支柱型及基础性产业,更是迫切地需要朝着建筑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对于中国不断增长的建筑市场,现浇结构系统的缺点往往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这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建筑行业的发展必须要借鉴国外各个国家对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经验,再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改变建筑行业原有的生产方式,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从而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结语:经过上述,对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及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可以发现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立在传统建筑结构的基础上的,装配式建筑是新兴的建筑技术,但其背后支撑的规范要求和结构理论是没有变化的。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在经过一代代研究和探索后,这种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一定会更加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苏航. 浅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J]. 陶瓷,2023,(01):149-151.

[2]张方平,谢青生,刘勇,王志宏,朱建斌.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压筋法控制钢筋桁架高度的施工技术研究[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01):61-63.

[3]柳华鑫,张鑫月. 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及几点建议[J]. 石材,2023,(0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