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郭体环1王精娇2

海南信邦种业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国内水产养殖业的快速扩展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及,生态养殖方法在近些年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实践。以我国的淡水养殖为例,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态养殖技术的核心内容。同时,基于现实需求,我们分析了生态养殖的关键实施步骤和应当留意的事宜,旨在为养殖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水产养殖;养殖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众对食品的选择趋向于更高的质量与安全性。尽管市场上食品种类繁多,但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生态养殖这一新兴技术逐渐脱颖而出。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资源效益显著,成本低,而且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已经成为当下养殖行业的焦点。

1. 生态养殖技术简述

1.1 概述

生态养殖技术的核心目标是模拟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与自然状态相近的养殖背景。这一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旨在弥补传统养殖方法的不足。在传统养殖实践中,由于部分养殖者过度追求规模和利润,往往会出现水质问题、病害增加等难题,甚至影响到了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生态养殖技术注重模拟天然水体的环境条件,它鼓励采用生物方法调节水质,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从而确保养殖水产品的健康和食品安全。此外,该技术还强调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的建立,从而为各类水生生物创造一个平衡、和谐、自然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水生生物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健康状况好,养殖效率也相对较高。

1.2 应用价值

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食品安全已成为消费者关心的焦点,同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深入人心。生态养殖技术作为这两大趋势的结合,其应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的养殖方法,能够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当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绿色、有机和健康的食品,生态养殖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无疑会得到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其次,生态养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传统的养殖方法中,过量使用的饲料、药物和化学物质往往会污染水质,导致生态失衡,甚至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而生态养殖通过模拟自然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对维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有着重要作用。再者,生态养殖技术在经济效益上也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生态养殖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价值也随之提高。养殖户可以通过采纳这种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2.1 养殖环境的设计

建立一个能模拟水生生物自然生长的环境是应用生态养殖技术的基础。环境的配置决定了此技术的效益。大体上,环境设计分为以下几部分。

2.1.1 选址考虑

尽管生态养殖技术有许多好处,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环境。在实际应用中,除了要深入了解相关的技术方面,还需要为养殖选择合适的地点。通常选择的是池塘,因为其多数情况下都具备良好的水质,作为养殖的理想环境。为确保产品的质量,选择的地方应有方便的交通网络。同时,考虑地质条件也是关键。池塘周边的土壤应该是无污染的,并拥有良好的保水和保肥性质。此外,必须考虑池塘的容量,养殖的规模应当适中以确保不超过池塘的最大容量。根据这些因素,养殖者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和评估以确定最佳位置。对于大规模的养殖,可能需要聘请专家进行评估。

2.1.2 调节水质

每种水生生物对水质都有特定的需求。因此,养殖者需要对其养殖的生物的生存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在投放水生生物前,养殖区域需要先进行消毒,而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更新水,确保其质量。建议使用生物法进行水质调节,例如加入特定的生物制剂。为了更好地模拟自然环境,水中还应加入适量的微生物和水草。但在此过程中,水草的数量和种类都需要严格控制,以防止它们过度生长,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中的生物死亡。

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也是关键。选择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可以有效地维持水质,但要注意数量的适中。过多的微生物可能会对水和养殖生物产生负面效果。因此,在选择和购买微生物时,应从知名企业购买,并在正式使用前进行多次试验,确定最佳的添加量。

维护良好的水质与水生生物的质量是紧密相连的。虽然生态养殖技术先进,但与天然环境相比,仍有差异。为了保证养殖的效果,养殖者需要持续监测水质,并及时进行调整。如果条件允许,应实时监测水质。

2.1.3饲料选择

为确保水产养殖的经济回报,选择合适的饲料是至关重要的。当决策关于饲料类型时,应始终依赖于可持续的养殖方法,优先考虑使用环保饲料,并避免因为暂时的利益而加入抗生素或化学激素。为了增强养殖鱼的肉质,投放如腐殖酸这样的生态友好的生物制剂是一个好选择。

考虑到每种水生生物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养殖者应深入了解这些习性,以确保饲料的精准投放。例如,混合不同种类的鱼类养殖可能是一个好策略,其中大食量的鱼类产生的废物和饲料残留可以作为其他杂食性鱼类的食源,从而有效地降低养殖开销。

2.2水产种类选择

水生生物种类丰富,其中某些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养殖者在选择养殖品种时必须非常谨慎,以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考虑养殖环境中的物种如何和谐共存也非常重要。如今,许多养殖区域同时进行水产和农作物的种植,这就要求养殖者关注不同物种间的关系,确保它们不会相互干扰。

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直接关联到养殖的经济效果。因此,养殖者应根据现有的环境条件来决定养殖什么水生生物。为满足经济和生态的双重目标,采用混合养殖模式是一个可行的策略,这不仅能够增加养殖的品质,还能为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2.3 病害防治

水产病病变会对经济利润造成损失,也会阻碍水产养殖业的进步。在日常的水产养殖活动中,疾病的出现是常态,或者说存在导致疾病的潜在因素。为此,养殖者在实施生态养殖技术时,也必须不断地更新方法,针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应对,以维护水产品的品质。明确地说,多元化养殖和共生机制是控制疾病的关键。

从生物多样性的视角,单一物种在一个环境中数量众多时,更容易在这些生物间爆发严重的疾病,导致整体的质量下降。因此,多元化养殖策略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实施这种策略要求对当前的养殖模式持续地进行创新,尤其是要随时监测水生生物的健康状态,及时应对出现的疾病。这要求养殖者对特定物种的病病变有深入的认识。同时,将水生生物与其天敌混养可以作为一种防治策略。因为生病的水生生物动作迟缓,容易被天敌捕食,从而阻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此外,天敌的追逐也能刺激水生生物更加活跃,进而提高其产品价值。

水产品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细菌污染是主要因素。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和未消化的食物如不清理,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然而,某些水生植物能吸收这些残余物质,所以在养殖环境中种植合适的植物可以减少细菌的数量,进而降低疾病发生的机率。此外,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增加水中氧气含量,对于提高水产的品质十分有利。

总结

生态养殖技术有许多令人注目的优势,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其重要性。养殖者必须遵循这些原则,将生态养殖方法真正融入工作中,以确保经济回报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养殖者还需在此基础上加强学习、分享经验,并持续创新,进而拓展生态养殖技术的范围,促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演华.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养殖与饲料,2022,21(08):81-83.

[2]祝砚军.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04):201-202.

[3]刘继平.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21,12(30):124-126.

[4]陈云.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广东蚕业,2021,55(09):78-79.

[5]普华.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1,15(03):182-183.

[6]王海凤.新时期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1):233-234.

[7]李延玲.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广东蚕业,2020,54(11):60-61.

[8]刘祥军.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畜禽业,2020,3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