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和分析孕妇REM期睡眠数量与胎儿双顶径相关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探讨和分析孕妇REM期睡眠数量与胎儿双顶径相关性

荣子毅 曾立通讯作者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36

[摘要]目的:针对孕妇快速眼动期(REM)睡眠比例与胎儿双顶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以177名自2022年1月-2022年10月参与本次研究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导睡眠视频脑电检测仪记录孕妇妊娠期全夜睡眠中的生物电活动并计算非快速眼动期(NREM)1+2期睡眠比例、NREM3+4期睡眠比例以及REM睡眠占睡眠总时间比重,于孕妇预产期前1周测量胎儿双顶径,分析NREM1+2期、NREM3+4期及REM期睡眠比例检出情况,对比不同REM期睡眠比例孕妇的胎儿双顶径并分析REM期睡眠比例与胎儿双顶径相关性。结果NREM1+2期检出率为20.90%,NREM3+4期检出率为19.21%,REM期睡眠比例检出率为15.25%。REM期睡眠组胎儿双顶径大于非REM期睡眠组胎儿(P<0.05)。REM期睡眠比例与胎儿双顶径呈负相关(P<0.05)。结论:孕妇REM睡眠比例与胎儿双顶径存在负相关,可通过检测孕妇睡眠结构的方式对胎儿双顶径情况进行预测,以便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以及分娩方式。

关键词:孕妇;REM期;睡眠比例;胎儿双顶径;相关性


    子代出生结局与孕妇年龄、营养状况、妊娠期增重情况、睡眠等多种因素存在关联,其中,睡眠属于重要影响因素,孕妇睡眠不良对胎儿正常生长及发育可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孕妇健康受损[1]。睡眠具有消除疲劳、促进生长以及促进体力恢复的效果,快速眼动期(REM)为人类睡眠正常周期的组成部分,以眼球快速活动、心率与呼吸加快、脑电活动频繁等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群REM正常比例存在较大差异,REM睡眠比例过高可对个体的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2]。本次研究选取孕妇177名,自2022年1月-2022年10月参与本次研究,针对孕妇REM睡眠数量与胎儿双顶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177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1~42岁,年龄平均值为(29.56±5.03)岁, 孕周:16-24周,平均孕周:(20.13±2.01)周,初产妇101名,经产妇76名。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②自然受孕、单胎;③孕妇精神状态及意识状态均正常,能够正常沟通和交流。

排除标准:①孕前即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史者;②合并重度贫血或者心力衰竭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者;③临床资料缺失或者失访者;④患有未能获得有效控制的感染性疾病者;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

1.2方法

    应用多导睡眠视频脑电检测仪(PSG)对孕妇妊娠期全夜睡眠中的生物电活动进行记录,计算非快速眼动期(NREM)1+2期睡眠比例、NREM3+4期睡眠比例以及REM睡眠占睡眠总时间比重。于所有孕妇预产期前1周通过超声诊断仪测量胎儿双顶径,于胎儿丘脑水平切面进行双顶径测量,以重复测量3次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1.3观察指标

(1)分析NREM1+2期、NREM3+4期及REM期睡眠比例检出情况。

(2)对比不同REM期睡眠比例孕妇的胎儿双顶径。

(3)分析REM期睡眠比例与胎儿双顶径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正态分布资料以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通过(±s)、n(%),分别实施t检验、χ²检验,通过Pearson分析REM期睡眠比例与胎儿双顶径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NREM1+2期、NREM3+4期及REM期睡眠比例检出情况

    NREM1+2期、NREM3+4期及REM期睡眠比例检出率分别为20.90%、19.21%、15.25%。见表1。

表1  NREM1+2期、NREM3+4期及REM期睡眠比例检出情况分析[n(%)]

睡眠结构

构成比

NREM1+2期

37(20.90)

NREM3+4期

34(19.21)

REM期睡眠

27(15.25)

2.2对比不同REM期睡眠比例孕妇的胎儿双顶径

   REM期睡眠组胎儿双顶径大于非REM期睡眠组胎儿,两组胎儿双顶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REM期睡眠比例孕妇胎儿双顶径对比(mm,±s)

分组

例数

双顶径

REM期睡眠组

27

89.76±1.45

非REM期睡眠组

150

91.78±1.47

t

6.586

P

<0.001

2.3分析REM期睡眠比例与胎儿双顶径相关性

REM期睡眠比例与胎儿双顶径呈负相关(r=-0.387,P<0.05)。

3讨论

睡眠对于调节复杂的生理过程以及维持稳态平衡有重要意义,失眠、睡眠时间短等书面障碍可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容易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及造成氧化应激增加等。妊娠期属于特殊的生理过程,妊娠期妇女可出现激素、黄体酮改变等现象,对压力的耐受性下降,容易出现情绪波动,除此之外,尿频以及饮食习惯改变等均会造成孕妇睡眠发生改变

[3]

此次研究中,REM期睡眠组胎儿双顶径大于非REM期睡眠组胎儿(P<0.05)。REM期睡眠比例与胎儿双顶径呈负相关(P<0.05)。妊娠期睡眠中断或者睡眠不足容易造成妊娠代谢失衡,导致孕妇健康受损,影响胎儿健康发育。妊娠期必须给予孕妇关爱和支持,关注其睡眠质量和睡眠健康,针对严重睡眠障碍的孕妇必须及早就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睡眠干预,减轻孕妇睡眠障碍,帮助孕妇顺利度过妊娠期,保障母婴健康[4,5]。掌握孕妇睡眠结构的方式可预测胎儿双顶径情况,能够为临床合理选择干预手段以及分娩方式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温雪恒,许娟娟,谭新容,等.孕期胎动频率与孕妇睡眠PSQ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J].循证护理,2022,8(11):1557-1559.

[2]李培.妊娠期睡眠模式和心血管健康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22.

[3]苗培.孕期保健对高龄孕妇睡眠质量、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改善效果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2):191-192.

[4]米热努尔·买买提明.孕中期母亲睡眠状况与胎儿出生结局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22.

[5]林芳初,庞艳,李嫒,等.妊娠晚期孕妇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5):1128-1131.

课题名称: 孕妈REM期睡眠数量与胎儿双顶径研究

课题编号:JNKY2021-29JNKY2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