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药服用有讲究,服用指南请收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退热药服用有讲究,服用指南请收好

李文斯 

桂林旅游学院  广西桂林市  541000

随着气温下降,又到了流感高发的季节,伴着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如出现发热,该如何合理使用口服退烧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退热药使用指南:

一、体温到达多少度为发烧?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出一天波动中的上线。通常是腋温≥37.3℃,定义为发热。一般认为当体温超过38.5℃或者出现明显不适时,需要采用退热药来治疗。关于38.5℃这个分界点其实并不那么严格,这只是根据实际的临床经验结果而设置的一个分界点。发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许多疾病在开始发作时都可以表现为发热。处理发热的第一步,是需要明确导致发热的原因,最好先去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查明病因,不建议盲目用药,以免掩盖病情。

二、退热的目的

一旦明确了发热的原因,就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于病毒性疾病,如常见的感冒等,一般不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即可。退热只是对症治疗手段之一,退热的目的主要是缓解因发热而引起的不适。

三、发热的对症处理

需注意的是,一般只有在腋温大于38.5℃,或者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时才考虑用药物作退热处理。当发热体温没有超过38.5℃时,我们要做的就是采取各种措施,让身体感觉舒服一些,不一定需要用药物来处理,比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轻不适感:

1.把房间的温度保持在舒适的温度,不要过低或过高;

2.穿着合适的衣服,不要太厚,也不要太单薄;

3.衣物选择纯棉透气的材质,当退烧出汗时,能够足够吸汗,并且要及时更换衣物;

4.多喝水,防止出汗脱水。

有研究表明,在使用退烧药的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会更好。但这样操作有可能会增加患者不适感,需酌情使用。不推荐采用冰水或酒精擦浴的方法来退热。特别是酒精在擦拭身体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或者引起血管扩张、血容量下降等。

四、退热药的使用

如果发热持续过久或体温过高,可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此时可根据情况,使用退热药来处理。常用的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1.对乙酰氨基酚

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过量会引起肝毒性,不推荐小于3月龄的婴幼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单次使用剂量成人看说明书,儿童是10-15mg/Kg。通常在服用30-60分钟以后开始起效,3-4小时内达到最大效应,作用一般可以持续4-6个小时。因此,对乙酰氨基酚需要间隔4-6个小时才能服用。关于对乙酰氨基酚24小时内最多可服用多少次?目前国内的说明书和相关指南均提到24小时内服用不能超过4次。该药最大的日剂量是75mg/Kg,同时每天总的日剂量不能超过4克。目前市面上的代表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泰诺林)等。

2.布洛芬

除了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是另一种常用的退烧药。不推荐小于6个月的婴儿使用布洛芬,因为6个月以下的孩子肾功能相对较弱,使用布洛芬出现肾毒性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成人剂量请看说明书,对于6月龄以上的儿童,单次剂量是5-10mg/Kg,通常在60分钟内起效,3-4小时达到最大疗效,作用一般可持续6-8个小时。因此,布洛芬需间隔6-8个小时才能服用。24小时内服用次数不能超过4次,最大日剂量40mg/Kg,且每天的总剂量不超过2.4克。市面上代表药物,有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布洛芬胶囊等。颗粒剂及混悬液起效时间优于胶囊。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其退热效应和作用持续时间稍微增加,具有更明显的退热作用,因此更适合于感染性疾病导致的高热。一般情况下,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退热。虽然联合或者交替使用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退热药更有效,但上述方式并不能够改善舒适度,而且尚不清楚这种体温降低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此外,关于联合或者交替使用的安全性信息较少。由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服用的剂量不同,客易造成给药错误,弄混淆,因此不常规推荐二者联合使用或者交替使用。

3.阿司匹林、赖氨匹林、铝镁匹林

阿司匹林从1899年就开始使用,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较大,成人可用。该药对儿童最严重的副作用是瑞氏综合症,该病死亡率在30%左右,目前该药在儿科作为退热药,已趋于淘汰,但可以用于儿童川崎病的治疗。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市面上有两种规格,平时用于冠心病治疗首选100mg/片,而用于退热一般为300mg/片。

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和赖氨酸形成的复盐,铝镁匹林片也含有阿司匹林,成人可用于退热,但是同样不推荐作为退热剂在儿童中使用。注意:铝镁匹林市面上有两种规格,平时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是铝镁匹林(II),而用于退热的是铝镁匹林。

4.安乃近

有研究表明安乃近会引起热外周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反应,成人退热可用,但是不建议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目前临床不作为退热的推荐用药。

五、退热药品的注意事项

  1、退热的目的在于改善发热的舒适感,因此监测一般状况,例如:有无嗜睡、有无脖子僵硬、有无精神状态改变、有点状的出血性皮疹等。对于儿童发热,还要观察儿童能否正常活动以及液体的摄入量,这些比监测温度曲线更加重要。

  2、无论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还是布洛芬,一般在60分钟内都应该观察到疗效,3-4小时达到疗效的峰值。如果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3-4小时,体温仍然较高,而且不适感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可将对乙酰氨基酚直接更换为布洛芬。如果服用布洛芬3-4小时后,体温仍然较高,而且不适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也可以将布洛芬直接更换为对乙酰氨基酚,这种现象可能与某些发热只对某一种退热药效果更好有关。要注意的是对乙酰氨基酚更换为布洛芬或者布洛芬更换为对乙酰氨基酚,只是单纯的药物替换,并不是交替使用。

  3、持续发热超过三天,在病程中体温持续的升高或者出现新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4、许多复方感冒药,比如复方氨酚那敏、酚麻美敏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4岁以下的儿童不推荐使用复方感冒药。成人和4岁以上的儿童如果需要服用复方感冒药的时候,建议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重复用药的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与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感冒药一起同服的时候,会发生药物过量的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肝坏死等致命性的疾病。

总之,退热药使用前必需要明确导致发热的原因,不建议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其次在退热药使用后出现,出现如:呼吸困难或气促、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或者儿童出现嗜睡、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应立即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