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与人员管理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基于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与人员管理的研究

张洁

天津市建筑市场服务中心,天津市300041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在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土地资源稀缺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层房屋建筑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建筑施工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基于此,施工单位才能顺畅完成整个施工过程。这不仅有助于保证施工单位的利益最大化,同时还能提高施工单位在行业内的口碑。确保施工单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为自身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完善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人员管理

引言

   工程项目不但要保证施工质量,而且要做到安全施工,才能高质量完成项目的管理目标。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在施工中如何找到适合我国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法,提高施工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从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与建设工作所面临的难点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流程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而言,其目的便是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规范性、提高施工期间技术落实标准性。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作用便是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目的的落实。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过程中,其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非正式标准,同时也涵盖各项正式标准,如国家标准、当地政府标准、建筑行业标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规范等相关内容。在上述正式标准中,虽然其在实际落实期间具有较强的全面性、完整性、覆盖性以及规范性,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以及针对性,即无法根据各个施工单位实际情况以更加细化的标准对其施工安全生产进行规范。而非正式标准与正式标准相比,虽然其不具备极强的法律效力,但其却能够很好地基于施工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标准进行灵活调整,即根据施工单位发展情况、市场变化趋势、建筑工程项目相关要求等因素,同时非正式标准的建立背景是施工单位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经验为基础,以行业变化趋势、自身发展方向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为导向,因此非正式标准在实际应用期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针对性,但却缺乏全面性。因此,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基于上述的非正式标准与正式标准形成一套既可以有效满足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又能在实际落实期间具有较强灵活性与针对性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为有效达成上述目的,则首先需要对所有标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从中筛选出适用性弱、针对性弱、规范性弱的项目,同时避免项目与项目之间出现冲突或重复,另外还需要剔除其中不明确或概念模糊的项目。待上述工作完成后,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保留的项目进行整合与梳理,同时通过持续性的实践检验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进行不断优化,以此切实提高该标准体系在落实期间的适用性、有效性、规范性、标准性、全面性以及针对性等。

2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与人员管理

2.1提高参与施工人员素质

在开展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因素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此方面因素对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产生的影响最大。就目前来看,部分参与高层建筑施工人员并没有相应的施工许可证件,其自身不具备足够的施工安全意识,并且在高层建筑高空作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针对此种情况,为了给参与高层建筑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提供有效保障,从整体上提高工程施工安全系数,就一定要对以下几方面施工加以控制:首先,在实际开展工程施工之前,建筑企业应该针对参与施工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来有效提高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与此同时增强其专业知识储备,保证其专业素养能够充分满足高层建筑施工质量要求;其次,建筑企业应鼓励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充分发挥对新员工的引导作用,向新员工分享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两者搭配开展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高空作业,这对于提高经验欠缺施工人员自身施工能力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第三,实际所开展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在难度大、层数多等方面的特点表现较为突出,在施工期间若相关因素把控不当,很有可能会引发相应的安全事故,所以,针对高空特种岗位,建筑企业一定要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对上岗人员自身专业水平进行严格控制,为后续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2.2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信息技术推着人类逐渐走向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标志。社会市场经济中的各个经济主体都在进行信息化构建,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了实现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在建筑行业中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信息化构建融入到建筑管理中,尤其是安全管理。为此,施工单位可以引入安全管理软件,为管理人员创建一个高效的工作平台。在管理软件中,施工单位需要将安全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并对其中涉及的施工部门进行组建,进而实现施工单位的组织架构优化调整。基于这个基础,软件就能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推进,并给予各个部门分派不同的工作任务。这样一个平台构建,不但能有效提高管理实效,还能提高管理质量。同时,利用信息化构建,还能将协同管理记性凸显。由于安全管理工作涉及施工中的各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给予高度的配合。施工单位可以依据管理软件将管理任务下发,并从整体上把握管理进度,进而为各个部门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提供凭证。借此,施工单位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每一个施工部门的工作效率,并对其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成果进行积极监督,保证施工的高效性。可见,在信息化构建上,不仅可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安全施工,还可以对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进行评定为施工过程的高效跟进创造有利条件。开展安全管理信息化构建是施工单位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更是施工单位成为行业竞争赢家的重要法宝。施工单位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利器,实现安全施工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行业竞争力,保证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3制定科学奖罚制度

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应建立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机制,把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员工行为的规范性、安全生产的程序实施等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对在这一领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直接给予物质奖励和个人荣誉,但对在质量管理、生产中有重大失误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批评和处分。同时,建筑工人在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规范也会对其工作的岗位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奖励与惩罚措施,使施工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工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安全施工是当今施工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安全施工也是施工单位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为此,施工单位必须要针对自身的施工现状进行充分分析,找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后续管理工作的改进提出合理的对策,彻底解决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还应当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进行持续性的优化与改善,确保其内容不仅能够始终符合自身战略部署与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紧跟时代发展与相关法律法规,为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君英.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探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22):245-246.

[2]杨高维,赵加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和技术管理探讨[J].居舍,2021(32):90-92.

[3]唐芳东.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J].四川建材,2021,47(11):175-177.

[4]陈晓丽.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探讨[J].居舍,2021(31):175-177.

[5]梁祯.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创建及管理[J].房地产世界,2021(20):109-1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