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标准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标准化管理

李静

510112197907176024

摘要:本文探讨了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及标准化管理。首先分析了缺乏对工程造价管理价值的认知、施工管理因素、工程造价预算人员专业水平不足以及施工后资料对结算的影响等造价影响因素。然后重点介绍了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明确造价目标、施工阶段标准化造价管理、注重人才培养以及施工后的控制策略。通过合理的标准化管理,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标准化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对工程造价管理价值的认知、施工管理因素、工程造价预算人员专业水平不足以及施工后资料对结算的影响等。因此,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明确造价目标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

1.1 缺少对工程造价管理价值认知

缺少对工程造价管理价值的认知是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成本核算和费用控制,而是一个涉及项目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活动。然而,由于对工程造价管理价值认知不足,一些项目参与者可能忽视了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整体效果的重要影响。缺乏对工程造价管理价值的认知可能导致工程项目在预算、成本管控、资源利用等方面出现问题。然而,如果能够提高利益相关方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加强对其重要性和作用的解释与推广,有助于形成共识,促进项目各方合作,进一步优化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效果。

1.2 施工管理因素

施工管理是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协调和管理大量的施工人员、设备和材料。如果施工管理不善,可能导致工程项目进度延误、施工质量不达标、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而增加了工程造价。有良好的施工管理,能够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有效利用资源、加强施工人员协同合作,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工期管理和成本控制。要加强施工管理,需规范施工组织和协调、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和监督、合理安排施工流程等,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1.3 工程造价预算人员专业水平不足

工程造价预算是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之一。工程造价预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也可能导致建筑工程造价偏低或超支。如果工程造价预算过程中出错,可能会导致工程项目资金投入不充分或出现浪费。工程造价预算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工程造价预算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并了解相关行业和市场的动态。培养和提升工程造价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包括加强教育培训、促进经验分享,对于提高工程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促进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4 施工后资料是否会对结算造成影响

施工后资料的完善与准确性对于工程结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具有关键影响。如果施工后资料不完善、存在错误或者缺乏及时更新,可能导致工程结算出现偏差和争议,进而影响工程造价。为了避免施工后资料对工程结算造成影响,应建立健全的资料管理制度,明确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和更新要求。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监督与验收工作,保证施工过程中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工程结算提供准确的依据,从而确保工程造价的计算和结算的准确性。

2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管理

2.1 明确造价目标

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管理的第一步是明确造价目标。明确造价目标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制定造价目标时,需要考虑诸如成本效益、工程质量、进度控制等因素,并与项目的整体目标和需求相一致。明确造价目标的过程需要充分调研、分析和评估,并与项目参与方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制定的造价目标符合工程要求和项目愿景。同时,建立有效的目标管理机制,监测和评估实际造价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适时调整和优化造价目标,以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2 施工阶段标准化造价管理

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阶段之一。通过标准化的造价管理,可以提高施工阶段的效率和质量,并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在施工阶段,应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施工造价管理方案,详细规定各项施工活动的造价控制标准和程序。这包括预算编制、施工合同管理、物料采购、施工进度控制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通过标准化的施工造价管理,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和误差,实现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成本控制。

2.3 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提高工程造价标准化管理水平,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包括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资源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培养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对于工程造价标准化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需要加强行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示范工程,加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促进标准化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2.4 施工后的控制策略

施工完成后,仍然需要进行后期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施工后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工程结算、变更管理和验收管理等方面。工程结算阶段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确保结算金额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同时,应注重施工后资料的完备性,及时更新和归档施工记录和资料,以便于结算的审核和审计。变更管理是施工阶段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避免变更带来不必要的额外费用和影响,需要建立规范的变更管理程序,对变更需求进行认真评估和审批,确保合理的变更控制和成本管控。验收管理是施工后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完善的验收程序和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估和验收,切实控制和管理工程质量问题,避免后期的维修和修补费用。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管理需要明确造价目标、施工阶段标准化造价管理、注重人才培养以及施工后的控制策略。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优化成本控制,进而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但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实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分析了造价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化管理策略,包括明确造价目标、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注重人才培养和施工后的控制策略等。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筑工程造价,还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建筑工程行业应加强对造价管理的重视,并致力于推进标准化管理的普及和应用,以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玉洁.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居舍,2022(18):128-131.

[2]张福利,于海洋.配电改造工程造价偏差分析及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22,20(02):134-138.

[3]李小芸.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与全过程工程造价成本管控[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24):162-163.

[4]石丹,钟良伟.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分析[J].居业,2021(12):161-162.

[5]李欣.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J].大众标准化,2021(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