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思维训练方法探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落地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思维训练方法探略

姓名:王海燕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 266107

摘要:本文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系统性、实践性、互动性等;其次,提出了基于问题导向和项目实践的思维训练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阐述;最后,总结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和优势,认为它们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对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思维训练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能力、基本素养和基本品质,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然而,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存在的问题,如教师缺乏思维训练的意识和方法,学生缺乏思维训练的机会和能力,教材缺乏思维训练的内容和设计等。这些问题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探索有效方法进行应对。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思维训练的现状和问题

思维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旨在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写作、表达等方面,展现出独立思考、批判思考、创造思考等高级思维能力。然而,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一些语文教师对于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缺乏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和策略,导致思维训练在教学中随意化、碎片化、形式化,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训练体系和过程,也不能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1]

(2)思维训练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一些语文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和教辅资料,或者过于重视考试和应试技巧,导致思维训练在教学中书本化、知识化、应试化,不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思维训练缺乏互动性和反馈性。一些语文教师过于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或者过于注重教学效率和节奏,导致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化、单向化、封闭化,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度,也不能及时收集和反馈学生的思考情况和效果。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探索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思维训练方法,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任务。

二、基于问题导向的思维训练方法

基于问题导向的思维训练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者的教学方法。它旨在通过让学生面对真实或虚构的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基于问题导向的思维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动机。问题是思维训练的起点和动力,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挑战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问题,要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过于抽象或过于具体、过于熟悉或过于陌生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2)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策略。问题是思维训练的载体和工具,一个好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进行深入、广泛、多角度的思考。因此,教师在组织讨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等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要鼓励学生运用八大思维图示等不同形式的思维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梳理关系、表达观点。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证据支持、假设验证等不同步骤的思考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以问题为媒介,促进学生的思考交流和反馈。问题是思维训练的桥梁和纽带,一个好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与同伴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因此,教师在指导交流时,要注意营造一个开放、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围,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2]。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给予及时、恰当、具体、建设性的反馈,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也要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总之,基于问题导向的思维训练方法是一种有效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方法。它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多元化、高层次、创新性的语文思维能力。

三、基于项目实践的思维训练方法

基于项目实践的思维训练方法,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协助者的教学方法。它旨在通过让学生围绕一个具有实际意义或学术价值的主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基于项目实践的思维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项目是思维训练的场景和任务,一个好的项目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学术研究。因此,教师在设计项目时,要注意选择与语文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核心素养相契合的主题,要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过于抽象或过于具体、过于熟悉或过于陌生的主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方向和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态度。

(2)以项目为平台,拓展学生的思考视野和知识结构。项目是思维训练的资源和内容,一个好的项目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丰富多样、开放共享、跨学科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构建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因此,教师在组织项目时,要注意利用网络、图书馆、社区等各种信息资源,要鼓励学生利用多种媒体和形式获取信息,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分析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整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要促进学生建立跨领域、系统性、完整性的知识结构。

(3)以项目为成果,展示学生的思考成效和价值观。项目是思维训练的表达和评价,一个好的项目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多元化、个性化、公开化的展示平台,展现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考成果,反映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因此,教师在评价项目时,要注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标准,要关注学生在项目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考品质和思考水平,要尊重学生在项目中所表达出来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念。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提供多种展示形式和场合,要鼓励学生向同伴、教师、家长、社会等不同对象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要促进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总之,基于项目实践的思维训练方法是一种有效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方法。它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多元化、高层次、创新性的语文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问题导向的思维训练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策略,促进学生的思考交流和反馈;项目实践的思维训练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考视野和知识结构,展示学生的思考成效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亚.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41(12):66-68.

[2]赵淑贤.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学教育(下),2022(1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