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思考

周红

重庆市璧山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重庆璧山402760

摘要: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应该对农村地区的土地管理进行整改,提升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近些年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表明,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管理效率低下,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基于此,对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要点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策略建议,期望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开发

土地资源有效管理可以调节城市空间结构,降低人地矛盾,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在当前,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遇到的困难依然比较大。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土地资源管理能力,总结经验,对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状况,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持续提高,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

1.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要点

1.1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契机

土地征地制度的改革,加强了长期保障与征地之间的联系,让农民享受更多的利益,是土地征地改革制度的关键。土地征地制度改革,能够达到集约、节约的目的,使征地尽可能的减少,对于集体经营性的建设用地更加合理,使农民真正能够享有永久的权益。农村逐渐进行了“三权分置”和“三块地”的改革实践,也逐渐探索出了很多成功的经验。通过政策的调整,农民可以进行两权抵押贷款,缓解了农民融资难、融资费用高等相关问题。宅基地的改革,也能够对宅基地进行更合理的分配。

1.2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方向

新时期开发农村消费潜力,关键是让农民富起来,充分开发农村的土地资源,加快资源开发的市场化,使农村经济能够适应性的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首先应加快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能力,对于非居住保障性质的宅基地,要加快用地改造,使其能够转化为耕地资源或者其它用途,对于居住保障性质的宅基地,要统一规划布局,使其不占据耕地空间。其次要做好耕地资源的保护,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工作,要重视现有耕地的利用率,对于弃耕、撂荒的土地,村集体组织要发挥主体作用,如土地承包户有劳动力的情况下,要保证土地的耕作周期,依据相关法律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耕地能够可持续利用。

2.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策略

2.1创新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

在农用地上,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规避土地资源的大量破坏和损毁,同时加强用地和养地二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可以通过土地整理和生态恢复等相关治理措施,对当前地区的非粮化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以及频繁出现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合理管控。一是需要强化土地的整理和复垦工作,将存量土地资源盘活,在农用地上,由于当前城市大多数的地区农田较为割裂分散,在不同地区,种植水平参差不齐。与此同时,在农用地整理上,对于当前地区农业发展技术较为薄弱的地区,可以强化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用地使用质量,优化农业生产条件。二是集中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坚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利用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地下室、管道弃土填筑、平整到低洼地、坑塘区块的办法,既解决了城市建筑弃土随意堆置形成的城市伤疤问题,又使原荒废的土地能实现再利用,在避免水土流失的同时,达到土方资源完美循环再利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整治措施,可以将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或是将其塑造为可供当地人们进行娱乐和休闲的文化设施。激活其潜力,促使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得到提升。并将重点放在村庄土地整理的探索和研究上,运用现代化的扶持政策和扶持措施,积极鼓励村庄进行改造和升级,消灭传统的空心村问题,改善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的综合使用效率。并通过深入挖掘农村地区的潜在劳动力和农耕用力的发展潜力,以缓解城市人口和用地的紧张现象。而对于一些废弃的矿山矿场,可依其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社会形势的发展需求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意识地复垦,改变地表结构。也可以将其直接恢复为农田,或者将企业建设为公园和绿地。其次是需要进一步加速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速度,生态工业园区是在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所衍生而来的符合我国现在社会发展需求的三代产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发展效益,除了可以缓解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降低成本投入,改善单位土地的产出综合效益。

2.2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

在开展土地资源管控的时候,必须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国民认识到土地资源管控的必要性和影响。在开展土地资源管控的过程中,应开展好监察工作,贯彻监察举措,合理规避违法行为,确保土地资源使用率。应根据实际情况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有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避免无视法律问题的出现,确保土地资源管控的质量,降低土地资源的无故损耗。在开展土地资源管控的过程中,必须优先解决重点问题。以合理规划土地为前提,规范使用相应的土地资源。然后按照具体情况明确最终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应最大化的简化流程,规避冗余和无效的工作,对工作流程给予重视,确保各流程的落实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改进每一步工作。还应确保土地资源管控品质,科学使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土地需求,最大限度的节省土地资源。工作人员要有足够的责任感,认真开展对土地资源的管控工作。此外,公众参与将会是今后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方向,同时也是构建更加完善新颖管理模式的最佳路径,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通常是由政府确定的,环境保护也需要依托政府引领,最终结果是彼此共享的,因此有必要积极做好多方面的处理,打造更加健全完善的群众参与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精准度,减少各种可能出现的偏差。

2.3严把农业经济发展关卡

在我国特色化农业探索方面,云南特色农业的发展之路是值得各地农村借鉴。一方面,各地政府要发挥主导优势,在资源整合方面进行指导,给政策的同时也要将政策方向渗入到农村基层,我国地方政府在农业发展方面,虽然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但这些政策往往难以落实到位,因此政策渗透到农村基层,渗透到土地管理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审计的作用,尤其是在“三资管理”中,审计是体现“三资管理”有效性的关键,通过严格的监督、培训,真正的释放农村的经济潜力,使各地农村拥有产业造血能力,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另一方面,村集体组织要发挥主体作用,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要深刻认识到特色农业的价值,通过深入的调研本村的村情,做好产业规划和发展计划,就土壤肥力、耕地资源、交通资源、林业资源、废弃宅基地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把握政策优势,发挥资金优势,提升产业优势,开发渠道优势,抓住互联网优势,掌握人才优势,从各个方向打通农业经济的发展障碍、升级障碍,促进土地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4.总结

随着农村土地整治政策的逐渐落实和推进,在整治范围、整治效果、整治质量上都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农村土地整治已然成为城乡经济综合发展的主要问题。现阶段,我国在农村土地综合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相关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针对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解决和保障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创新土地管理模式,提高农民对土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参考文献:

[1]王力.新时期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策略[J].当代农机,2023(5):88+90.

[2]王磊,王海涵.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腾出”青年创业舞台[N].中国青年报,2023.

[3]王力.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J].当代农机,2023(4):84+86.

[4]毛凤伟.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