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付娜

邯郸市海翔学校 05715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学科,其学习情况不仅影响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成效,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由此,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将成为推动其未来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受到学生智力、态度、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质量大相径庭,其中学困生难以全面理解所学知识点,无法利用数学公式、概念等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出现厌烦、抵触数学的情况,不利于数学教学顺利开展.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优化,创新授课模式,实现学困生向学优生的转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引言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因而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这是小学数学教学难以避免的问题。“学困生”的存在,既影响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又影响班级整体的数学学习效果。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思维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要通过良好的教学引导,合理转化“学困生”,帮助他们提升数学能力,转化消极的学习状态,脱离“学困生”的困境。

1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剖析

一是学困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加上引导不及时,对数学形成排斥心理,甚至对数学产生厌学的情绪。之所以学困生对数学学习往往缺乏兴趣,是因为在小学阶段就跟不上教师的节奏,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困生觉得枯燥无味,加上父母引导不及时,久而久之对数学形成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对数学产生厌学的情绪。二是学困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自律性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困难,不注重数学内容的复习和预习,遇到数学问题时不能独立思考。三是学困生的数学基础较差,难以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高年级之后,数学知识广度、深度、能力要求提升,缺乏良好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学习中得过且过。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紧密性,基础差,新知接受能力薄弱,难以采取针对性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四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接受教师灌输,新课改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难以在学习中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思维,教师依赖多,教师引导没有引起学生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2小学数学学困生引导与转化策略探究

2.1夯实基础知识为导向的引导与转化

因为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抽象性、严密性更强,学习时就会面临困难。而学困生自身基础较差,不熟悉课本内容,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定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相对较低,在学习中缺乏兴趣,所以要不断提升和丰富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加强基础数学知识巩固。学困生的转化基础就是在基础知识上不断巩固。教师要引导学困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掌握课本基本内容,分析数学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牢记内容,逐步学会推导,在具有一定基础上设置简单练习,检验基础知识学习情况,结合学生检验情况进行点拨,强化学生学习记忆。在制订学习标准时,适当降低学困生学习标准,结合学困生实际确定学习目标。转化学困生不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从简单练习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成就感,激发探索欲,降低消极心理。基础知识教学循序渐进,能跟上学习节奏,借助课后服务时间,集中辅导学困生,增强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开展兴趣引导

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设计理念,针对现阶段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其学习动力。教师应当主动与学困生进行沟通交流,实现实时互动,并依据实际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激发其好胜心及求知欲。当讲解抽象概念时,为提升学生对全新知识点的接受、理解、记忆能力,教师可利用全新多样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数学概念,使得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充足动力。如在教师讲解“四边形”这一概念时,应当综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授课目标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升级,保障教学趣味性。教师可通过动画分解的方式为学生演示四边形的具体构成要素,并提出简单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困生进行积极发言,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四边形?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四边形?等等。同时,为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和现有教学资源,设置多样化的竞赛活动。

2.3提高听课质量,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对“学困生”来说,作业负担减轻了,在课堂上就要更加认真地听课,才能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困生”听课习惯的培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为了集中“学困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可以让他们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分解图,分组制作相关的模型。在制作完成后,随机抽取各组的学生对本组制作的图形进行讲解,然后其他学生轮流进行提问,并交换模型进行观察。这种实践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困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使“学困生”集中课堂注意力,提高听课质量,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2.4基于科学评价的引导与转化

学困生转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数学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制订针对性的转化目标,既要确保所设置任务的梯度性,还要兼顾每个层次的学生,针对学困生而言,以激发兴趣为切入点,逐渐感受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强化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每次一个小的进步,都需要教师做好对其的鼓励和评价,并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过程等方面实施科学评价,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转变自身对数学的看法,逐渐提升兴趣,并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认知,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评价,让学困生在自己不断努力和教师的引导下爱上数学、学好数学、学以致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要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积极转化数学“学困生”,发展“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良好的“学困生”转化策略,不仅能帮助“学困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困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拥有数学思维、数学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从“学困生”到“非学困生”的完全转化。

参考文献

[1]马巧.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26):220.

[2]周永莲.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126-127.

[3]刘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究[C]// [出版者不详],2018:47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