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车辆痕迹鉴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7
/ 2

交通事故中车辆痕迹鉴定

刘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玉泉大队    010000

摘要:在交通事故中,车辆与车辆或者与人相碰后会在车体或人们身上留下特殊痕迹,通过分析车辆痕迹,能够对交通事故进行具体判断,进而确定肇事方,实现交通事故的高效处理。因此,研究车辆痕迹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技术

车辆痕迹鉴定对交通事故处理实效性具有极强现实意义。因此,应对车辆轮胎痕迹、车体整体分离痕迹、车体痕迹等痕迹进行分析与鉴定,掌握事故车辆信息,进而实现交通事故的准确、有效处理。

1交通事故中车辆痕迹的概念、种类及特征

1.1车辆痕迹的概念

所谓车辆痕迹,就是指根据车辆的车体痕迹、车轮痕迹、车辆附属部件痕迹以及分离物痕迹所反映的特征,对嫌疑车辆进行检验,认定或否定嫌疑车辆的过程。因此,交通事故中车辆痕迹鉴定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强调对车辆痕迹特征的全面了解,并通过科学有效的鉴定手段,确保鉴定的科学可靠。

1.2车辆痕迹的特征

车辆痕迹的特征,分为车辆痕迹的种类特征和个性特征。主要是指车辆痕迹所反映的车体结构、轮胎表面和车体附件物特征。

1.2.1车辆痕迹的种类特征

车体结构特征是车辆痕迹特征的主体反映,其中以轮距特征、轴距特征、车轮数量特征、车轮痕迹特征、附件物特征为主。a.轮距特征。是指车辆同一轴上两侧轮胎痕迹中心点之间的直线距离。通过车轮的轮距,可以判断车体的宽窄。在实际交通事故当中,由于车体结构存在差异性,决定了轮距特征各不相同,可用于车轮判断的主要依据;b.轴距特征。轴距是指同一车辆前后轴之间的距离。通过轴距,可以判断车轮的长短,也是识别车辆种类的特征之一;c.车轮数量特征。机动车辆的种类多,基于车轮数量的特征判断,可以判断车辆的车轴特征,反映车体结构;d.轮胎痕迹特征。轮胎痕迹特征是交通事故车辆鉴定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轮胎大小、形态结构等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其作为车辆鉴定的重要依据;e.附件物特征。附件物是指车灯、保险杠、油箱、支架等。这些附件物可能在现场或其它客体上形成痕迹,并反映其特征。交通事故中的附件物的结构特征,会在现场形成一定的痕迹,可用于车辆识别的一个依据。

1.2.2车辆痕迹的个性特征

车辆痕迹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车辆因交通事故中的碰撞,而在物体表面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如撞击部位的形状、大小,以及特征之间构成的相互关系。不同形态下的交通现场,车辆痕迹的个性特征具有较大差异。如,轮胎胎面磨损特征、胎面机械性损伤特征、胎面修补特征等,都是车辆痕迹的主要个性特征,能够为车辆的全面识别,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

2分析车辆痕迹鉴定对交通事故处理的意义

根据车辆痕迹鉴定,能够根据痕迹类型、细微差别掌握事故相关信息,而且,车辆痕迹鉴定并非单指车辆痕迹,还包括车辆附着物及散落物,从而对肇事车辆进行判断,这对交通事故处理具有极强现实意义。具体意义如下:在处理交通事故案件时,车辆痕迹是确定事故性质的基础,通过对车辆痕迹进行鉴定,能够掌握主要责任方,若是存在肇事逃逸等情况,可以为追缉或堵截肇事车辆提供科学有效支持。同时,通过车辆痕迹鉴定,能够根据痕迹中的共性对车辆种类判断工作提供帮助,减少警务人员不必要的工作,加快交通事故处理速度。更为紧要的是,通过鉴定交通事故车辆痕迹,能够查明事实、追究责任,根据判断大类痕迹、个别特殊痕迹判断事故发生时车辆的行驶状态、行驶方向以及行驶速度,为后续调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交通事故中车辆痕迹的鉴定应用

3.1基于车体痕迹检验,确定是否与其它车辆发生过碰撞

在单方车辆的事故现场中,事故车辆是否存在与其它车辆发生过碰撞通常为事故原因分析调查的重点。通过对事故车辆的相关痕迹进行勘验、检验、分析后,作出对事故车辆是否与其它车辆发生过碰撞的判断,为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提供鉴定依据。

3.2基于车辆轮胎痕迹,推断车辆类型

根据轮胎花纹结构印痕、印痕宽度、印痕数量所反映出的车轮数量、轮距、轴距、车轮直径、胎面宽度等信息,确定车辆类型。

3.3基于车体痕迹检验,确定车辆的接触部位

车辆发生碰撞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何科学确定双方的接触部位,是痕迹鉴定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痕迹的鉴定,可以对事故过程进行再现。一般情况下,车辆运行中发生碰撞,会造成车辆偏离原行车轨迹,进而出现车险翻滚,或是调转方向。特别是对于运行中稳定性较差的摩托车,在碰撞事故中极易出现二次碰撞。这就可以基于现场痕迹等的分析,对双方的接触部位进行确定。在第一次的碰撞中所形成的刮擦痕,可以反映出车辆在碰撞瞬间所在的路面位置及运动状态,为事故原因提供判断的依据。在第二次的碰撞中所形成的刮擦痕,可作为碰撞后车辆的位移情况及运动状态改变的反映。在实际的现场判断中,要基于痕迹的科学分析,对碰撞部位进行确定,受力方向及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再现事故发生的过程,这是交通事故中车辆痕迹鉴定的价值所在。

3.4利用车体痕迹分析确定着力点,推断撞击力的方向、角度

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车辆处于运动状态,其碰撞、接触的过程极为复杂,车体通常会发生多次碰撞、接触,根据车体痕迹形成的先后,区分出事故发生瞬间车辆的碰撞、刮擦痕迹,是车辆碰撞痕迹检验与分析的基础。着力点是事故发生瞬间车辆的接触部位,一般位于挤压变形最严重的部位,确定着力点对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车体痕迹中,凹陷痕迹、塌陷状痕迹的痕底就是着力点的反映,对其痕底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推断撞击力的方向、角度;孔洞状痕迹也是着力点的反映,利用孔洞的轴线可以推断撞击力的方向、角度;交通事故中的刮擦痕迹以线条状擦划痕迹最为常见,对其痕起缘、痕止缘及痕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推断撞击力的方向、角度;粉碎性痕迹、整体分离痕迹及现场散落物在事故现场的分布情况,可以反映出撞击力的大致方向;表面附着痕迹常与其他车体痕迹同时出现,可以反映出肇事车辆的颜色或肇事车辆与事故车辆的接触部位的材质,其形态特征有时也可以作为确定着力点、推断撞击力的方向、角度的依据。

3.5利用车体痕迹分析确定车辆相对运动方向,推断事故车辆、肇事车辆的行驶状态

车体刮擦痕迹在交通事故中属于轻微印痕,其形态结构能够很好的反映接触部位的凹凸结构及其相对运动过程。通过对车体刮擦痕迹的检验,可以分析刮擦痕迹的走向,确定事故车辆、肇事车辆的相对运动方向,推断事故车辆、肇事车辆的行驶状态。如刮擦痕迹的附着物翘起端的方向和堆积物质由低至高的方向是车辆的相对运动方向;而刮擦痕迹中单一线条的运动走向能反映出车辆接触过程中两者的相对运动状态。在实践中,通常利用车体刮擦痕迹的走向,结合现场的轮胎痕迹、人体痕迹、地面沟槽痕、散落物、泥土等的分布情况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综合分析,推断事故车辆、肇事车辆的行驶状态,再现交通事故发生过程。

4结论

总而言之,交通事故车辆痕迹的科学鉴定,对于肇事车辆的追捕、相关责任的认定,都可以提供切实有力的依据。基于车辆痕迹的鉴定,可以对事故过程进行重现,还原事实真相,充分体现出车辆痕迹鉴定的重要性。在笔者看来,车辆痕迹鉴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物证检验鉴定技术,对事故车辆、肇事车辆及现场散落物进行全面的检验与分析,还原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为事故责任认定及打击交通肇事提供确凿、可靠的证据。

参考文献

[1]刘杰元.基于痕迹检验鉴定技术的一起交通事故再现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3):113-114.

[2]李丽莉.几种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类型的鉴定要点[J].中国司法鉴定,2011(5):41-45.

[3]廖文俊,李师可,张志勇.基于痕迹检验的交通事故再现鉴定案例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14(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