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

赵德龙1,刘涛2,刘学2,陈晓2,王宏磊3,付轶4,邹德柱5

( 1.沈阳嘉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沈阳爱特科技有限公司3.辽宁医工谷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4.重药(辽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5.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


摘要:医疗设备作为医院保持正常运营秩序的重要资源,对其实施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价值,并通过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注重系统科学化维护、实现主数据合理分类、加强系统数据库设计等路径,以此提升医疗设备管理质量。

关键词: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从设备采购、验收、安装以及维护、报废等多个方面实施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而在信息 技术辅助下,可加强信息化管理,以此通过分析医疗设备管 理数据,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规划,在保证医疗设备配备充 足的情况下,也能为医疗机构提供降本服务,从而打造全方位管理环境。

1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价值

1.1  信息传播提速

针对医疗设备实施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可提高医疗 设备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以往在医疗设备采购环节,皆以 纸质版采购清单作为采购依据,不但存在突出的信息孤岛现 象,而且在采购以及安装步骤中效率较低。而在信息技术辅 助下,医疗设备可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为医疗机构的发展给予新指引。因此, 推广信息化管理,是当前医疗领域较为重要的发展途径。

1.2实现闭环管理

在信息化管理中,从购置、安装、验收、维护、废置等 部分,均可进行备份处理,即准确记录具体的操作时间与相 关事项,便于后期实现医疗设备的闭环管理,可直接经由信 息化管理平台获取有用信息,这样可避免出现信息丢失现象, 造成医疗资源出现损耗。

1.3强化部门沟通

在信息化管理期间,可通过设置访问权限的方式,规范各部门人员的信息获取行为,并且可为其提供良好的互动环 境,由此实现医疗设备的合理利用。比如采购部门可直接与 财务部门以及科室医生进行交流,在全面了解医院内部医疗设备剩余量、购进要求的情况下执行采购计划,并对医疗设备后期的安装验收进行实时追踪,这样可避免医院出现设备 采购尺寸不合适、采购量不足等问题,促使各部门之间在良 性互动中积极配合采购部门,实现医院的稳定运行。





1.4维护合作关系

医疗设备在购进后,常需要对其功能、使用方法、维护技巧进行综合分析,传统管理模式很难获得准确全面的设备 信息。而今在信息化管理中,不但可对其性能进行客观评定, 而且还能预测其效益。尤其对于医疗设备供货商的资质与产 品质量均能得到有效保障,由此对双方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奠定良好基础,满足医院设备使用需求。

2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创新路径

2.1  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实现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目标时,还应从信息化管理系统性能的研发与完善上出发,确保在系统操作 下,能够针对医疗设备进行全过程管理,搭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促使医院信息化水平得以提高。通常情况下,在登录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可通过输入正确的密码快速进入系统, 从中掌握医疗设备的采购进度以及其它重要信息,如图 1 示。本文主要以系统中的两大功能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予以 分析:

(1) 编制采购计划,医院在诊疗服务中,常需要依靠医疗设备获取患者的身体检查信息。如运用内窥镜查明患者 胃肠、支气管、膀胱等部位的病灶, 便于给出针对性治疗计划, 而且在医院常见的医疗设备还包含制冷设备、杀菌设备等, 用于保管药品等重要医疗物资。一旦医院缺少某个医疗设备,将很难开展对应的医疗检查,甚至影响正常的就诊计划。所以,在该系统中可结合各科室的医疗设备采购要求,参照患 者就诊量、医疗收入等指标编制适合的采购方案,确保购进设备符合采购要求。

(2)实施合同管理,在医院同供货商达成采购协议后, 需要签订采购合同,经由该系统可将合同转化为电子信息, 方便归档,并且结合具体的合同条款采购对应尺寸、规格、数量的医疗设备。另外,还应在系统中建立医疗设备档案, 从出厂编号、单价、名称、规格、使用周期、初用时间为其 建档,并自动生成专属二维码,可直接通过扫码掌握每个医 疗设备的详情信息。

2.2  注重系统科学化维护

医疗设备在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中,还可实现科学化 维护。一般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将造成检查结果不准确 等后果,严重时还会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在信息化管理系 统辅助下,可在其安装成功后,由医院设备科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验收,包括检查医疗设备的维修手册、使用说明、质检报告、出厂证明是否齐全等,而且还应调试其功能,确保医 疗设备正式使用后,进而满足医护人员操作要求,必要时可由厂家技术人员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指导。

2.3  实现主数据合理分类

要想确保医疗设备在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中体现出信息

化特征,还可针对医疗设备管理事项设计的主数据实施合理 分类,便于有方向性的强化医疗设备管理效果。其中具体指  代的主数据包含供货商数据与设备名称数据,无论是设备采  购还是设备安装、设备维修,均需要得到供货厂家的参与。  所以,需注重供货商资质调查,了解其销售资质,并检查合 作厂商是否具有营业执照、准售许可证等文本资料。医院机 构可借助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制定采购计划,而供货商也可直  接运用线上订货的模式处理医院的订货单,并上传医疗设备  对应的维修联系人、出厂日期等信息,由此加深供货商主数 据的理解。而在设备名称主数据方面,由于医疗设备种类繁  多,若单纯查阅其名称,可发现多种同名设备,此时还应加  强设备编码,采用国标 10码展现出医疗设备专属性,促使  医疗设备实现规范化管理。从实践研究结果中可发现:信息  化管理系统在实现主数据分类后,其上账时间降至 1min,其  整体效率将提高至少90%,尤其在设备配备方面,耗时缩短 至原有配备时间的50%,并且还增加了设备名称的主数据内 容,确保医疗设备拥有160%的数据汇总效率, 值得予以推广。 2.4  加强系统数据库设计

医疗设备在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中, 还可通过数据库, 提高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需先行结合 每一种医疗设备的具体功能、所属科室、领用要求提出具体 规定。同时,还可将具体信息存储于数据库中,并通过整合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时间等内容,提出维修预警,并设立对应的维护周期,避免在人力检查中发现问题,造成管 理效率下降。

3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将成为医疗机构设备管理的主流趋势,它既可提高管理效率,又能实 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我国医疗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对此,应从信息化管理系统、科学化维护、主数据分类、数据 库设计等方面着手,确保医疗机构在良好的医疗设备管理条件下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山其君,周力.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实践[J]. 中国医疗设备,2019,34(09):121-123+135.

[2]芦铭,卢平,蒋协远等.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医疗设 备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J].中国医疗设备, 2019,34(11):120-124.

[3]徐晓峰,南智懿.信息化支持下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模型 [J].医疗装备,2020,33(1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