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焦虑症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5
/ 2

心理护理对焦虑症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评价

冯俊敏1  利敏玲2(通讯作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焦虑症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近一年(2022年1月-2022年12月)60例焦虑症患者开展研究,才有抽签法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是P<0.05。研究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焦虑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可缓解焦虑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焦虑症;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负性情绪;

前言:

焦虑症主要以焦虑、紧张、担心不安等情感体验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症,而且属于轻度精神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发作、恐怖症等[1]。焦虑症主要症状有情绪症状,主要是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尿急、尿频、出汗等,以及运动性不安症状,如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甚至很难安静的呆着,同时可能有些小动作增多的症状,常见的有搓手、抠手、捏衣角等。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睡眠障碍症状,促进治疗。本文将以我科6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近一年(2022年1月-2022年12月)60例焦虑症患者开展研究,才有抽签法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男:女=12:18;年龄42.23±4.45(32-65)岁;病程为6-42个月,病程平均值是(24.76±4.45)个月。研究组,男:女=10:20;年龄42.43±6.17(31-67)岁;病程为6-43个月,病程平均值是(24.98±4.12)个月。对比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抗焦虑药物治疗。参照组者实施常规护理完善有关检查,向患者口头介绍疾病知识,指导患者用药,避免出现错服、漏服现象;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在病房与走廊中均应当保持良好的光线,地面应当确保清洁,水渍及时清理干净,卫生间与水房等地方应当放置防滑垫,病房中的物品应当摆放整齐,不可放置坚硬的物品,避免受伤。指导患者进行乐眠操练习,指导患者饮食,禁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调节失眠环境,控制合理灯光,布置合理色调。

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1语言沟通由护理人员管理患者诉说,护理人员耐心倾听,采用亲切、温柔态度和语气给予患者鼓励,并开导患者,强化治疗信心,组织健康教育讲座,讲述疾病发病机制、日常管理、治疗方案等,正确认识疾病。若患者存在伤害他人、自杀倾向,增强监护,对病房中危险物品及时清除,包括笔、剪刀等,采用吻合预期给予患者问候,使用坚定延伸支持与鼓励患者,强化心理建设,在沟通过程中,不可随意打断,不可歧视患者,合理使用肢体语言。2实施健康教育:耐心倾听患者真实故事,包括担忧、烦恼等,细心观察患者在面问题时的方式、态度,给予患者正面引导,分析故事中正面方向,给予患者积极向上的引导,树立正确生活观与工作观,并对于积极向上、正面地方给予患者肯定与夸奖。3)指导患者进行冥想练习,采用轻柔音乐作为背景,指导患者保持坐姿或者躺资,由操作者给予语音指导,实施身体放松锻炼,部位依次是头部、颈部、肩部、背部、腹部、上下肢,促使紧张感向体外排出。指导患者控制注意力在呼吸上,注意呼出空气、吸进空气时温度与进入鼻腔感觉,当患者受到思想、情绪、环境噪音等影响出现分心,不要去影响,要去观察、体验与信任,之后回到呼吸,想象其他流过部位。操作者需不断指导患者进行练习,确保患者熟练掌握。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其中HAMA量表对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估,HAMD量表对患者抑郁情绪进行评估,随着分数升高,心理状态越差。评估睡眠质量,使用PSQI量表综合评估,内容有日间功能、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等,满分为21分,随着分数升高,患者睡眠质量越差。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SF-36量表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软件分析本研究,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调查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是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调查结果比较(X±S)

组别

n

HAMA评分

HAMD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0

20.23±2.69

7.89±1.17

17.78±3.89

7.09±1.78

参照组

30

20.51±2.57

11.86±1.25

17.62±3.75

9.83±1.45

T值

/

0.7845

8.9888

0.6534

8.0956

P值

/

0.4323

0.0000

0.5231

0.0000

2.2 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展开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X±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0

13.98±1.23

5.89±1.15

参照组

30

13.73±1.46

8.25±1.23

T值

/

0.6516

5.6734

P值

/

0.5467

0.0000

2.3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展开如表3所示。

表3: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0

70.78±5.23

89.99±2.45

参照组

30

70.83±5.17

81.56±4.36

T值

/

0.4523

7.8933

P值

/

0.6734

0.0000

3 讨论

焦虑症患者多伴随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可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沟通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一种本能,它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一个需要后天培养的,需要学习与经营[2]。随着沟通时代的来临,医护人员通过学习沟通技巧,使其更具有影响力,顺利实施护理理论知识,提高护理质量[3]。心理护理是以人文护理为基础,结合患者的个人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措施,帮助患者建立肯定、积极的认知模式以应对疾病,从而改善预后效果[4]。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是P<0.05。研究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针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实施正念训练,采用指导语实施良性自我暗示,并引导患者采用接受态度体验个人情绪与感受,重视注意力集中,在冥想中集中注意力感受呼吸,转移患者在睡眠问题方面的注意力,并放松身心,有效预防夜间焦虑,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5]

综上所述,焦虑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可缓解焦虑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阮恒芳. ICU专科护士实施早期肺康复方案在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9):654-658.

[2] 张芬,郑丽玲. 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9):1688-1690,1694.

[3] 刘丽榕. 心理护理管理应用于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5):910-912.

[4] 李锦棉,农玉贤,褚丽霞,等.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焦虑症患者心理康复的应用效果分析[J]. 大众科技,2022,24(1):93-96.

[5] 沙春柳. 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