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细菌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鲜渊

单位:巴中市中心医院 邮编:636000

在临床检验中,对于细菌鉴定的流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而标本采集是首要步骤,只有进行规范标本采集后,才能实施下一步的菌株分离,并借助相应的仪器对细菌类型进行鉴定。然后才能实施药敏试验,通过试验明确细菌的耐药性及敏感性,临床再以此结果为依据,为患者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达到促进其早日康复的目的。但若临床治疗忽略了细菌鉴定,仅凭医师的主观判断而使用抗菌药物,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临床疗效,甚至增加耐药性,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难度,且还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延长治疗时间,浪费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由于细菌鉴定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检验方法,因此,大部分人对其并不陌生,但对于细菌鉴定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相信多数人并未进行过详细了解,文章就细菌鉴定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科普。

1.细菌鉴定方法

1.1形态学鉴别法

形态学鉴别,顾名思义就是以细菌的形态特点作为依据对其种类进行鉴别。细菌的形态特征以菌落形态、芽孢形态以及菌体形态为主。其中芽孢形态的鉴别主要以分布位置、大小及形状为依据;菌落形态的鉴别则以其质地、形状、大小及颜色等特征为依据;菌体形态的鉴别以螺旋菌、杆菌、球菌及弧菌等特征为依据[1]。形态鉴别法是现阶段进行细菌鉴别的基础手段,在细菌类型的初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生化鉴别法

此方法对细菌种类的鉴别依据,主要是细菌的生化反应及其代谢途径。针对生化反应的处理及检测,能够明确细菌的具体代谢途径及酶活性,随后再对细菌的种类进行准确鉴别。而常见的细菌代谢途径则主要包含蛋白质分解、氧化还原、有机物转化以及糖代谢等方面。临床应用中以葡萄糖酸盐试验、酪蛋白水解试验、尿素酶试验及氧化-酵试验等方法的准确度及应用率相对较高[2]

1.3免疫学鉴别法

免疫学方法对于细菌的鉴别依据主要与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作用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细菌与宿主的免疫系统之间会产生特异性反应,这一反应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细菌的细胞壁、表面抗原以及内毒素等组成。在此方法中,对于细菌类型及毒力明确是借助于对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测定[3]。临床较为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抗体法及血清凝集法等。

1.4分子生物学鉴别法

分子生物学鉴别法是一种充分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方法,在不同技术的支持下,完成细菌种类的鉴别。以基因芯片、DNA测序及PCR等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针对细菌DNA序列及基因表达的测定,对于细菌类型及亲缘关系的明确起到了重要作用。因分子生物学鉴别法能够对不同细菌的DNA进行测定,且具备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度,因此,被认为是当前准确性相对较高的先进方法。

1.5血清学鉴定

血清学鉴定的适用范围以血清型细菌含量较多为主,以玻片凝集试验的应用作为普遍,同时还能与协同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联合应用,进而对样本中所含致病菌的特异性抗原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4]。通过已知抗体对待检样本中的未知抗原进行检测,也可利用移植抗原对患者血清中对应的抗细菌抗体进行检测。血清学鉴定方法具备的显著优势为步骤简便、容易操作、特异性较高等,尤其在与生化鉴定联合应用的前提下,更是增加了细菌鉴定的准确性。

1.6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

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能够对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多种分离菌实施鉴定,鉴定种类高达千余种,在现阶段的实验室检验中应用范围较广。而其中最为显效的鉴定方法则为细菌16S rRNA编码基因,此基因分离靶序列已成为临床对细菌进行鉴定及分离的“金标准”[5]
1.7质谱技术

质谱技术的应用时间较短,是随着近年科技进步而得到快速发展的新型技术,在细菌的化学分类及鉴定中凸显出灵敏度及检测范围质量较高等优势。分析对象以生物大分子串联质谱为主,包括多肽、核酸及蛋白质等[6]

2.细菌鉴定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2.1重视菌株的形态学研究

形态学研究以细菌液体培养生长情况、微生物细胞的结构、菌落及单个细胞形态为主。在生物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医学环境中,部分检验人员对于形态学研究的重视度明显下降。鉴于针对微生物的分类最早是以形态作为标准,也就是以细菌形态特征展开分类的应用时间较长,且较为普遍,因此,对于菌株的形态学研究应加以重视,并将其视为细菌鉴定的首要步骤。而且细菌的形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以遗传角度进行分析发现,细菌在个别基因突变后,其形态变化的几率也会很小。在实验室检验中,应充分利用相差显微镜,将其应用于细菌活体的观测中,以免应用其他技术破坏细菌结构。当前普遍有效的染色方法莫过于革兰氏反应,而相差显微镜也同样适用于格兰仕反应。在细菌的分类鉴定中,一些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则被视为重要依据,但以细菌具备的特殊结构为主[7]

2.2用最少数目的试验进行鉴定

以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对于细菌种类鉴定的试验数量越少越好。即在多种试验方法中,需要选择一种更为适用,快捷、简单的鉴定方法最为重要。其不仅有助于菌株的分类、原始分离,还能进一步明确其主要来源,同时确保细菌鉴定的适用性及准确性。这种资料以及纯化程序中而易获得的形态学和革兰染色反应的细节,常常可将研究对象缩小到最低

[8]。比如,由好氧的非选择性培养荞基上分离的革兰阳性、产运动孢子的杆菌,几乎可以背定是芽孢杆菌,并且不需要与革兰阴性杆菌、专性厌氧菌、革当阳性球菌等进行鉴定试验。

参考文献

[1]胡卫兵,邢军华,李伟.临床血液检验中应用两种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的差异性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26):94-96.

[2]丁毅伟,吴思敏,韩志海.血流感染细菌快速鉴定及药敏试验的方法学评价[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1,46(05):468-473.

[3]安莹花,王文君,刘莹.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法在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2):124-126.

[4]宋广赜.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敏感性、准确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5):107-109.

[5]许春来.临床血液检验中不同细菌鉴定法结果及与药敏结果的符合率对比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7):25-26.

[6]李梦卓,陈兆学,张奎.基于模板匹配的细菌鉴定系统摄像机标定方法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9,41(06):527-532.

[7]邱会茹,王佳琳,薛文成,杨婧,任微.PCR-HRM方法分析16S rRNA基因进行细菌鉴定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9,34(03):37-41.

[8]石春红,胡亚英,张平.2种检测方法在巧克力中沙门氏菌检验能力验证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07):1865-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