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飞机定检维修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风险管理在飞机定检维修中应用

曾茁伦

AMECO成都分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610200

摘要:风险管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工作质量,有助于工作的安全管理。在飞机计划检修中,通过风险管理工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计划检修的工作效率和维修质量。风险管理可以促进飞机的计划维修,这对中国民航的发展很有帮助,对飞机的计划维修也很重要。

关键词:飞机;定检维修;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科技水平在飞速发展,飞机在人们的日常出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飞机不仅科技含量高,且对安全性要求也很高。因此,飞机的定检维修人员必须要仔细认真对飞机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测与维修。将风险管理理论融入飞机的维修体系中,可提升飞机的定检维修质量。

一、风险管理对飞机定检维修的重要意义

1.降低并解决风险。通过风险管理对飞机定检维修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飞机的定检维修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飞机都会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去发现这些问题,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从而导致一些危险的发生。因此,就需要去通过风险管理去对飞机的定检维修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飞机中所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预防或者解决。这就很有助于飞机的定检维修质量和顺利出厂,能够让飞机以最好的安全状态投入到运营中。

2.提高飞机定检维修的效率。在飞机的定检维修中,如果无法及时或者提前发现飞机中的问题,就无法高效的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这样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而通过风险管理就可以很好的去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风险管理能够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决,这样一来,也就减轻了飞机定检维修的工作量,再加上提前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也能够通过定检维修去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由此可以看出,通过风险管理的方式能够提高飞机定检维修的效率。

3.让飞机能够正常的去工作。飞机的正常工作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那么,如何能够保证飞机的正常工作呢?除了对飞机进行定检维修外,还应该对飞机进行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能够对飞机中的一些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这样一来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能够让飞机去正常的工作。

二、风险管理在飞机定检维修中的应用

1.在飞机定检维修工作中要进行系统与工作。基于飞机维修的特性,人们可以应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相关的维修工作。首先要应用在检修系统中进行安全分析,同时还要分析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维修人员要基于不同的飞机构造做好危险源的风险识别。判断哪些部位会出现差错,哪些部位已经出现了问题,并做好合理的解释虑到维修过程中有哪些部位的风险系数比较高,在此基础上确定最终的维修工作流程。其次,要细致的划分维修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确保维修工作的全面性以及合理性。最后要对流程图做出分析,建立一个又一个相对应的工作单元,这能够为风险识别以及排查工作奠定基础。

2.要做好危险识别与排查工作。风险管理工作包含着两个较为重要步骤,那就是风险识别以及风险排查。维修人员还要对这两项工作的结果做出分析,确定或是预判引发风险的原因。在判断检修风险原因时,主要有两种因素:人为以及技术因素。要想充分的发挥风险识别的作用分析风险源,就必须先整合分析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语言模块数据库。这样才能够得到最科学的故障处理方案。

3.需要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维修人员走完了最基本的工作流程之后,就可以设置风险控制方案。在设计之前,维修人员要理清风险措施中的规避以及缓解措施,明确两种措施的区别。缓解措施:主要是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根据危险源的发生概率,及早的做好规避以及控制工作;规避措施:要先调整或是改变传统落后的维修方式方法。在控制危险源的过程中,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合理的应用,确实有效的保障实施过程中的规避和缓解措施的可行性,提高控制的强硬性;同时要对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价,以此提升风险管理在飞机定检维修的作用。

4.风险控制措施。所谓风险控制指的就是在确定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中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措施来尽量的降低风险。例如通过规避措施来从根源上消除风险来源,不断优化程序。同时针对已经发生的风险可以通过屏障或者其他物体的保护来降低风险造成的后果。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减少风险,避免衍生维修工作风险。对于风险的等级要分析其危害性,进行评估与控制,同时还要重视对危险源的维护,建设一个数据库来支持维修风险源工作。

5.提高定检维修的技术。飞机的定检维修的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定检维修技术水平比较低,那么即使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也无法进行根本上的解决,飞机依然会出现各种安全故障,在飞行过程中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还需要提高定检维修技术水平。当前,人们可以通过利用风险管理,来提高定检维修的技术。因为这项工作能够提前进行风险预测和风险管理。找到飞机潜在或者是已经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能够避免飞机在出现问题之后,仓促解决局面的发生。这种工作方式既能够精准快速的找到问题,还能够以间接的方式提升定检维修技术水平。最终的结果依然是能够高效的发现以及解决飞机的各种问题。

6.飞机定检维修和风险管理的结合。对飞机定检维修质量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的定检维修工作与风险管理工作是分离的,二者没有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没有进行合理的优势互补。这也会降低定检维修的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提高飞机出现风险问题的几率。所以还是要把这两项工作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够借助风险管理工作及早的发现问题,把这些风险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同时也能够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易发生的位置。得出的结果能够给定检维修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7.落地措施。在对风险进行分析时,确定风险源之后,还需要积极采取其他配套措施,提高工作人员对风险源的识别能力,使其在遇到风险时能够第一时间识别风险源并采取相关规避措施。提高对飞机的检查工作质量,尽量降低发生失误的概率。同时在定检工作中可以设置风险控制看板,做好对风险源数据库的维修更新工作,同时结合实际需求以及工作特征来筛选相对应的维修步骤、重点。通过将风险看板设置在工作场所,来警示相关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管理流程,对于飞机的定检与维修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维修人员一定要做好对飞机设备的巡视工作,仔细检查,填写警示标志设置,降低人为因素对于风险控制检查工作的影响。

8.完善安全责任制度。单位要不断完善公司的责任安全制度,作为管理者要能够履行自己的工作承诺,同时不断落实责任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管理者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安全人员,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安全问题并指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对一些问题进行提前预防,发现已有的问题解决方案、定检维修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更具体的完善措施,做好风险预防工作。

9.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实行安全绩效考核制度。除了维修人员,单位的所有员工都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相对应的服务组织可以通过组织集中培训或者各种宣传活动,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与技能教育。同时可以将安全绩效作为员工绩效的考核标准之一,不断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积极吸取国外的优秀安全管理经验措施,不断完善,优化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总之,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就要加大研究力度。将风险管理理论融入飞机的定检维修工作中,系统性地提高飞机定检维修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提高飞机的定检维修水平,及时消除飞机在飞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切实确保飞机的安全稳定飞行。

参考文献:

[1]卢萍.风险管理在飞机定检维修中的应用探讨.2020.

[2]刘湘川.风险管理在飞机定检维修中应用探究.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