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企业风险管理与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运输企业风险管理与对策探讨

孟雪

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经营与改革发展部

摘要:运输企业是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涉及到货物的收运、运输、配送等环节,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为了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加强风险管理策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与战略目标、财务资源、环境和人员结构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这将使企业能够对各种风险管理过程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测和风险管理评估报告,以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关键词:运输企业;风险管理;对策

1运输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1)风险管理可以帮助运输企业提前预知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天灾人祸、交通事故、货物损毁等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货物延误、损失或者其他不可预见的问题。通过风险管理,可以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减轻风险的影响程度。

(2)风险管理可以提高运输企业的运营效率。风险管理不仅包括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还包括对风险的控制和规避。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运输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风险,避免因风险导致的损失和延误,提高运输的准时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3)风险管理可以提升运输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运输企业如果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将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和选择。客户往往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风险管理能力的企业,因为这样可以降低货物损失和延误的风险,保障他们的利益。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可以提升运输企业的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

(4)风险管理还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和经营风险。在运输过程中,风险可能会导致货物损失、延误和索赔等问题,进而增加企业的成本和经营风险。通过风险管理,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减少因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降低企业的成本和经营风险。

(5)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形象。运输企业如果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将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客户和合作伙伴更愿意与有风险管理能力的企业合作,因为他们相信这些企业能够保障他们的利益和安全。良好的企业声誉和形象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运输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2.1 安全风险管理

运输企业面临着车辆事故、货物丢失、火灾爆炸等安全风险。因此,运输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车辆维护和保养、提供员工安全培训、购买保险等措施,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2.2 运营风险管理

运输企业面临着市场需求波动、竞争加剧、政策法规变化等运营风险。为了应对这些风险,运输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制定灵活的运营策略,及时调整运营方向,减少风险带来的影响。

2.3资金风险管理

运输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车辆购置、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开支。同时,运输企业还需要面对资金周转不畅、货款拖欠等资金风险。因此,运输企业需要做好资金预算和管理,合理分配资金,确保企业正常运营。

2.4法律风险管理

运输企业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如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货物运输合同法规等。运输企业需要建立法律意识,加强法律风险防范,避免违法违规行为带来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2.5环境风险管理

运输企业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如废气排放、噪音污染等。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运输企业需要采取环保措施,如使用低排放车辆、加强废气处理、合理安排运输路线等。

2.6供应链风险管理

运输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需要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供应链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运输企业造成风险。因此,运输企业需要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行供应链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应对供应链中的风险。

3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国内部分企业虽然具有企业风险管理理念,但该理念在企业众多管理人员中尚未形成普遍共识。企业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缺乏风险管理体系,致使企业没有形成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架构。企业管理人员更多的关注业务层面,仅重视企业发展战略风险及市场风险,而忽略了其他风险。其忽视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不能全面识别、防范企业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

3.2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部分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管理层及所有员工风险敏感度不够,企业从决策到营运每个环节的风险管理体制均不十分健全。企业从管理层到所有员工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观念仍未形成,各部门各环节管理人员及员工往往重执行职能,轻风险管理。没有全员参与的风险观,致使其风险管理工作缺乏全面性、综合性,同时也难以形成企业整体风险管理体系。

3.3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通过多年的建设及实施,企事业单位基本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但由于各单位的实际运行环境、人员设置、业务特点、管理方式等不同,因此,目前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不一致。有的单位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致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仅局限于表面,没有落到实处,实际工作与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相差甚远。内部控制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内部控制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敞口。

4提高运输企业风险管理对策

(1)加强内部管理。运输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车辆管理、货物管理等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车辆的管理,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由于车辆故障导致的运输事故。此外,要加强对货物的管理,确保货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加强安全管理。运输企业应加强对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车辆安全、货物安全、驾驶员安全等方面。要定期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同时,要加强对货物的安全管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损坏或丢失。此外,要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要求驾驶员按规定进行休息和驾驶,确保驾驶员的安全。

(3)加强合规管理。运输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加强对企业经营合规性的管理。要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合规、税务合规、劳动法合规等方面。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管理,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对税务的管理,按规定缴纳税款,避免出现税务风险。此外,要加强对劳动法的遵守,保障员工的权益,避免出现劳动纠纷。

(4)加强应急管理。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制度,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要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和责任人。同时,要加强对应急设备和物资的储备,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此外,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运输企业风险管理对策是保障企业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合规管理和加强应急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运输企业面临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春妍.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 财经界,2023(5):66-68.

[2] 安培培,刘成虎.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再探[J]. 经济问题,2008,347(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