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刘斯梦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高校大力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既是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任务,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落实高质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和必要手段,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状分析,阐述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性,从存在问题入手探讨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路径;创新

1 前言

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现实需要,是培养新时代先进青年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有的高校学生在党史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认知不足、认知的功利主义倾向、践行能力弱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探析高校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就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 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对党史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低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是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学生追求实用主义,学习是带着功利性的,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高,与自己的专业课程相比,认为思政课只是“副课”,对自己的学业和就业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将党史学习放入心中,很是缺乏主动学习党史的积极性,这样就不能很好地传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2.2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不够丰富

对大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一般是进行理论灌输,以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育为主,仅靠任课教师讲解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在带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方面不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关材料不够丰富,主渠道是教材,但是对于网络、影视、当地的红色资源挖掘不够,有些有针对性的挖掘性资源,但是宣传方面力度不够,形式不够吸引人,让学生一知半解,或直接缺乏了解。在开展各种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很多时候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但是参与后的效果不好,缺乏反馈渠道,不能很好地跟踪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这就造成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

2.3党史教育资源挖掘力度不够

高校党史教育活动虽然类型多样, 但对资源的挖掘力度仍然不足, 尤其是本土资源和红色资源。共产党百年历史处处留痕,每个城市都拥有其特殊的阵地资源,开展党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应从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开始。 其实当前的红色资源数量丰富,但真正被挖掘并利用的却不多,众多红色遗址存在着参观人数少,管理和维护不当,投入资金不足等情况,难以焕发其应有的色彩,从而引发强者愈强、 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除此之外,各类党史教育资源各居一隅,各自为政,未能形成教育合力。 目前高校的党史教育在挖掘资源和整合资源方面都存在欠缺, 应结合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有特色的学习方式, 而不是将党史教育形式流于平庸。

3 新时代对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创新

3.1大力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党的历史当作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传统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来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这十分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将党史知识融入思政课中。基于此,高校积极转变以往“说教式”“灌输式”的党史教育模式,着力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新途径。有些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就是单纯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所以,存在敷衍情绪。虽然党史内容是严肃的,但也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使其贴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大学生思维活跃,喜好新事物,高校应当充分了解其思想追求,并根据其成长认知特点,采用科学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倾听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例如: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授课主题(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讲党史小故事,引领学生挖掘故事背后共产党人浴血奋斗的革命历程,学生可通过故事讲出道理,通过道理讲出价值,通过价值讲出认同。

3.2完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形式

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党史知识的学习了解,更有助于给予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故而教学方式应当基于课堂而不拘泥于课堂。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常规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可以将党史教育融于实践当中,也就是实践活动教育类党史学习活动,包括“明理”诵读比赛、“力行”实践活动、“增信”研学讨论等这些参与度较高的党史教育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是通过互联网云端组织观看红色电影和党史记录片,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党史,加深其学习记忆,引导大学生增强个人参与感,形成多位一体的党史学习教育网络覆盖。由此可见,在学习生活的基础上长期有效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党史学习形式的完善,对于调动高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重大作用,要提高学生党史学习成效,创新形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路径。

3.3合理设计党史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从内容布局上,党史教育需要坚持历史特定性与持续性。党史教育要着重发挥唯物辩证法作用,对于具体历史事物,要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入手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明了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与影响。高校应正确引领大学生,培养其科学的历史认知,将党史教育和实际结合,深刻明确时代主题与承担的使命。其次,从内容设计上,党史教育需要契合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各个高校都积累了丰富的党史教育资源,重点是怎样梳理诸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挖掘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元素,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依靠党史教育明确自身的前进方向。再次,从内容设置上,需区分模块。不同专业学生对党史教育的内容有着不同的关注和理解,如: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对此可依照学生需求设计一级、二级、三级等多个层级的党史教育模块。例如:学生对党史教育相关人物有着浓烈的兴趣,可以设置人物模块,然后,分出“英雄烈士”和“外国友人”等二级模块,再在二级模块基础上根据革命时间分出三级模块。总的来说,党史教育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需求组织相关工作,设置有特色、有个性的模块,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3.4开发利用高校网络资源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掌握资讯的重要渠道。一是加强党史网课资源建设,高校不仅可以依托本校师资团队打造具有针对性的党史网课,还可与其他科研院校、行业机构交流共享网课资源。二是主动掌握网络话语权,通过“两微一抖”等新媒体,用视频、纪录片等方式,对党史知识和人物事件进行宣传普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扩大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三是积极探索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可将党史资料和党史故事数字化、智能化,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能带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使党史知识和人物事件生动鲜活起来。

4 结语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不仅要学习党史,更应该将党的优良传统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在日常的生活中遵守党纪国法、校纪校规,在日常的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积极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关心时政,坚定理想信念,扎实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主动提升自身能力素质,顺利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延续我党的发展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胡偌菲,陈昊.新时代高校党史育人功能及实践路径[J].陕西教育(高教),2021(7):8-9.

[2]任欢欢,刘志宽.党史教育在思政工作中重要价值研究综述[J].教育评论,2020(3):95-100.

[3]徐瑾,姬咏华.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的意义及路径[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1.

[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旅游的重要论述[J].湘潮,2020(S1):2.

本文系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项目 课题名称: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路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23jqy-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