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性隐形眼镜的的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0
/ 2

硬性隐形眼镜的的技术分析

徐婷婷

安瞳 (上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6

硬性隐形眼镜一般采用PMMA聚合物制成,主要分为硬性透氧隐形眼镜(RGP)和角膜塑形镜(OK镜)。

硬性透氧隐形眼镜(RGP)适用于屈光不正,尤其散光相对大的患者,由于没有镜眼距,RGP能够提供远优于框架眼镜的视觉质量,这对散光患者尤其适用;RGP具有“会呼吸的隐形眼镜”的美誉,其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具有高透氧的结构,更健康、更安全,不易引起缺氧和干眼症,也不会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数的改变。

由于高透氧硬性隐形眼镜(以下简称PGP)比一般软性镜片更能矫正近视、散光,以及不易因消毒不当之感染造成眼疾,目前世界眼科医师及视光学界已广泛采用。因RGP之材质采用硅(Silicone)和氟(Fluorine)之成份来提高透氧特性。

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因其视觉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镜片护理简单方便、长期配戴舒适、眼部并发症少,有防止青少年近视加深、矫正角膜散光和不规则散光等突出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混合散光是一条主径线为近视,另一条与其垂直的主径线为远视的一种散光。用框架眼镜或软性角膜接触镜难以矫正视力。有关RGP矫正混合散光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自2000年2月至2004年5月试用RGP矫正混合散光,提高视力,并进行定期观察。

混合散光为角膜相互垂直的二条子午线,一条为近视状态,另一条为远视状态。用框架眼镜来矫正视力,往往因为混合散光使物像聚焦在视网膜的前后,散光特别大,引起视物变形、头晕、二眼屈光参差、美观等,达不到最佳效果。利用RGP来矫正混合性散光可以形成角膜接触镜-泪液透镜-角膜这一新的光学体系,发挥泪液透镜效应。当高透氧硬镜置于角膜上时,能较好地维持镜片形状,消除物像差和色像差,因此能较好地矫正角膜散光。与框架镜比较,具有优越的光学特性,可给配戴者提供满意的视力。

RGP与框架镜矫正视力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GP提高视力优越于框架镜,亦优越于软性角膜接触镜,但亦有视力提高不理想的。本文认为个别患者视力提高不太理想是由于剩余散光和本身有弱视的原因或圆锥角膜太陡。剩余散光是指经隐形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后,所未矫正的散光。对于RGP,剩余散光是内散光,即是总合散光与角膜散光之差。剩余散光要用散光性 RGP或托力克软性角膜接触镜加以矫正,但由于轴位的稳定性难以控制以至视力的波动较大,RGP则可以克服散光大和轴位转动的问题,使其能有效提高视力。

RGP能提高视力的同时,还能控制散光和圆锥角膜的发展,配戴、操作简便,易于清洁、消毒和去蛋白,但要用专用的护理液和去蛋白酶片,以延长镜片寿命和保持良好透氧性和舒适性,维持角膜生理,而且RGP初次配戴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1~2周后会逐渐舒适。

RGP验配要根据各种仪器检查的参数,结合经验,快、准、好地找到最适基弧。片上验光不宜太久,太久会引起视力疲劳,出现过矫或欠矫现象。有些特殊病例的配适要结合病人的病史眼睑张力,睑裂大小,角膜散光的大小和轴位,综合分析确定RGP的基弧、直径、屈光度数、边缘的翘起或收紧等参数。

不规则散光指的是眼球的屈光系统各个屈光面不光滑,造成各经线的屈光力不一致,或同一经线上各部分的屈光力也不一致,或同一经线上各部分屈光力也不一致,这种散光不能形成前后两条焦线。除先天性晶状体异常外,不规则散光多由角膜表面的不规则引起,随着角膜地形图检查的普及,易于发现和诊断不规则散光。对于不规则散光的矫正一般框架眼镜的效果较差甚至难以矫正,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在使用后与角膜之间形成泪液镜,在矫正角膜散光尤其不规则散光等有显著优势。

不规则散光较多发生在角膜层面,常见角膜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不相互垂直,中央视区不规则,一条或多条经线上屈光力不规则等。不规则散光的病因中以圆锥角膜最多,其次是角膜移植手术后,角膜变性,角膜炎,外伤等。本组病例中主要是圆锥角膜、角膜屈光手术及外伤手术后,角膜屈光手术后的不规则散光病因主要由于角膜瓣对位不良及移位;碎瓣或游离角膜瓣;角膜上皮植入再手术后;偏心切削等。角膜外伤后由于伤口的不整齐,手术缝合不均匀,角膜愈合后引起角膜表面的不规则,均可造成角膜的不规则性散光。随着角膜地形图的普及,不规则散光的诊断日趋成熟,框架眼镜由于现有镜片加工工艺技术的限制,往往不能获得良好的视力和舒适的视觉感受。而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后与角膜之间不能形成稳定的泪液镜,无法矫正不规则散光中,尤其在高度不规则散光患者很难提高视力。硬性角膜接触镜能够形成角膜接触镜一泪液透镜一角膜这样一个新的光学系统,充分发挥泪液镜这样一个透镜的作用来弥补角膜表明的不规则,具有非常优越的光学特性,可以达到明显提高矫正视力的作用。观察结果通过自身对照显示硬性角膜接触镜能够较高的提高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戴镜后明显减少散光,使患者能够拥有满意的视觉质量,部分患者提高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残余散光较大等相关因素有关。

早期 RGP 材料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 MA),透氧性差,角膜因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容易发生病变,如感染、内皮减少等,随着RGP材料的不断更新,透氧透气性增高,角膜能够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与软性角膜接触镜相比长期配戴后角膜不易发生缺氧,这一特性在包括圆锥角膜及角膜外伤手术后之类的角膜病患者中尤其重要,能够避免缺氧导致角膜内皮及基质的改变,避免原发疾病加重。我们选用Dk值为100的Boston XO 材料的镜片,其透氧性高,随访观察期间未发生巨乳头结膜炎、角膜溃疡及新生血管等并发症,使用较为安全。戴镜期间个别病例出现轻度的角膜上皮擦伤,通过及时停戴及局部点眼药水后均很快得到恢复。目前新的镜片设计及加工工艺的不断出现,如采用角膜地形图引导计算机辅助设计、环曲面、逆几何设计及多弧设计等,可以针对各种独特的角膜病变(如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等)进行相应的独特设计,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戴镜适应期。这类特殊设计的镜片正逐步在临床中被研究和应用。

通过我们观察发现,戴镜1天后和戴镜6月矫正视力差异不具有显著性,RGP矫正不规则散光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矫正视力波动性小,但是我们的随访时间较短,一些疾病如圆锥角膜本身会随着时间发展,在今后的长期随访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角膜形态的改变,需要更换镜片。因此,对于RGP佩戴者,尤其是因角膜病变而需要佩戴RGP的患者,我们建议其随访期限应该是终身的。

规范的隐形眼镜验配和戴镜者教育对于患者眼部健康及长期安全极为重要。RGP验配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完成,由接受过角膜病专业及视光学专业教育的验配医师操作完成,可以减少验配过程中试戴片更换次数及缩短验配时间,避免验配过程中导致角膜上皮脱落、水肿、验光偏差等;患者戴镜后,需要对戴镜者进行定期规范的教育,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配戴和镜片护理,建立患者专业完善的视光学档案,加强定期随访和依从教育,减少眼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