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9
/ 2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策略

焦万忠

康县城关第三小学   74650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教学的总纲,也是教学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过去那些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将成为过去,彻底的改变了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趣味性的,以增加学生求知欲望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我们学生在课堂放开自己,更好的思考接受知识的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苏联教育家说过的一句话,在我们如今的课堂当中每个老师都说过这句话,但是什么是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变成了难题,我们都知道,老师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如何实施却成了实际课堂教学的难题,如何让学生全神贯注的倾注在课堂中?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应该去解决的问题。更是我们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目的。如我们在讲授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可以采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同学们分组,每个同学扮演一种动物,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过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自己对话的形式很清楚的就读通了课文,而老师要做的只是相机指导,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为这样的方式彻底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教学从来都不是老师个人的事情,教学是老师和学生配合,老师说白了就是一个引路人,所以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充当好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教师要做的是如何的设置问题,如何的引导学生走上学习的道路,而不是一味的讲解,这样的讲解是起不了大作用的,因为这样的讲解没有和学生达成共鸣。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比如我们在讲授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们可以用图片的变换来揭示课题,也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入课题,然后我们设置问题,这些问题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同时在问题中加入字词部分,我们不单是解决了问题,更是恰到好处的解决了字词教学。问题的设置可以更大限度的增加学生的自我发挥,因为每个人的答案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样在最后的解决问题环境,老师只需要把每个同学问题中的不足展示出来,实际的教学效果就已经达到了。这样一来,课堂上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语文课堂再也不是死气沉沉,而是生机勃勃。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思维永远是学习的第一位,不管是什么时候,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个知识体系就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每个同学对于问题的理解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发言不一样,回答的结果不一样。老师要做的无非就是因势利导,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我们有的老师拿出来一个问题,学生根本没有思考就开始提问,最终的结果就是答非所问,这样以来,学生就失去了积极性,更失去了在互动中学习的本质,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对一个发生争辩,甚至是辩论,迁移出更多的知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学无止境的道理。老师做好引导,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已经知道了思考,他们的脑子就会转起来,知识的迁移能力只会越来越强,到最后,很多的知识点只需要老师提出来,学生就可以自己完成,甚至是完成的非常好。这样以来,学生既能够独立思考,还特别具有积极性。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那么这种选择出来的课本就有可读性,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说老师可以经常性的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校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课文就是用来读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这个概念,让他们爱上读书,同时老师引导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有感情的朗读,什么是能够流离的朗读,不同的方式下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甚至是在学习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可以举行班级小规模的朗读会,读书会,甚至是朗读比赛,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更是让学生有了自信,学生敢在学生面前大胆的表现自己,这就是进步。而且长时间的朗读会让学生本能的形成一种能力,他们在写作文或者做有些客观题的时候本能的就能想到自己度过的课文,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无形之中就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老师,两者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首先他们是平等的,作为老师不能高高在上的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谩骂,我们要做的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要做的事传道授业解惑。学习中我们要严厉,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关系学生,理解学生,这个学生今天作业没有完成,我们应该了解没完成作业的背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应该去关心学生的一言一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以一个学生去衡量很多的学生,更不能因为一个错误就去否定学生的成败。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学生不但学不到知识,更会产生厌学的现象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让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心。我们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有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和正确答案不一样,我们不能说学生错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去关注后进生,时刻关注那些学习上困惑的学生,为他们开导,为他们解惑,这才是老师该做的事情。可以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也可以说:这你都想到了,老师都没想到。多用这些鼓励的语言,这样学生会喜欢语文老师,更会爱上语文课。

  总之一句,教学需要的是方法和策略,而不是传统的一言堂,我们要的是释放学生,将学习变成快乐的事情,让学生个性能展示,知识能学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