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化工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管理

党建侠

台化兴业(宁波)有限公司(浙江省 宁波市315807)

摘要化工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危害的产生,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系统和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化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有针对性提出化工安全管理与事故应急管理优化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化工;安全管理,事故;应急管理

引言

化工安全管理是在化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为预防事故和减少危害的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其包括强化安全意识和培训、风险评估与管理、建立安全制度与规程、应急管理、设立监测系统以及持续改进。化工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危害的产生,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系统和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1.化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好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对安全事故问题进行有效控制,降低化工企业生产风险。当前化工企业的管理层未能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缺乏严格的安全指导、督促、考核机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存在缺陷,没有明确安全操作规程、事故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等,导致工作中难以有效地进行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理。此外,化工企业审核和监督安全管理的环节也很薄弱,缺乏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导致潜在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

1.2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不到位

化工企业的管理层,对应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建立和维护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工作中缺乏跨部门、跨领域的有效协调机制,导致各方的信息沟通和资源调配不畅,事故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在面对事故和突发事件时如果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则无法迅速响应应急事件,提高生产损失。没有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和培训,从业人员对应急处理程序和技能了解不深入、掌握不扎实,在实际应对事故时,可能出现混乱、失误甚至造成二次事故的情况[1]

1.3安全意识薄弱

化工企业在培养和提高员工的安全管理能力方面投入不够,培训和教育措施不到位。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无法正确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场景。部分化工企业可能过度强调生产效率和质量,而对安全绩效指标关注不够,这使得员工往往在强调生产和绩效的情况下忽略了安全方面的考虑。部分从业人员对化工生产作业的安全意识不够强,没有形成安全第一的思想,存在侥幸心理,在生产工作中忽视安全风险,缺乏主动预防和控制的意识。

1.4化工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当前化工企业生产工作中安全监测设备、报警系统等存在技术老化问题,无法满足当前安全管理的要求,监测效果不准确或报警反应不及时,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缺乏实时监测能力,无法及时掌握异常情况,增加了事故的风险,缺乏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可能受阻,安全管理效果不佳。

  1. 化工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

2.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明确安全责任和操作要求,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完善和落实化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各项安全要求和责任,并将其落实到实际生产经营中。包括从人员、设备、工艺、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建立有效的安全审查和监督机制,包括定期安全检查、评估和评审,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企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加强安全设施和装备的建设和维护,包括防火、防爆、泄漏控制等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2.2提升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化工企业的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明确安全目标,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切实履行安全管理的领导责任。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安全规定、危险源识别与控制、紧急处理措施等。建立健全的安全审查和监督机制,对安全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设置相应的安全评估指标,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2]。建立安全绩效考核机制,将安全管理和绩效挂钩,激励和奖励安全卓越者。同时,对于安全管理不达标的个人或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改进和惩罚措施。

2.3制定新的化工设备管理程序

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自动化监测系统、智能安全设备、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实时监控生产环境中的参数变化,及时发现隐患和异常情况,提前预警,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提高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共享能力实现安全数据的实时监测与管理,支持决策和应急响应,提高安全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利用模拟仿真技术,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虚拟模拟和实时预测,帮助预测事故风险和事故发生后的影响,优化安全管理措施并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引入新的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和控制能力。

3.化工事故应急管理的常见措施

3.1应急管理设施的完善

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设立应急管理部门或团队,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应急职责和权限,建立紧密的协调机制。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事故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的分类、应急处置流程、资源调配、危险品清单等内容。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组织应急知识培训和演练,确保员工能够正确使用应急设备,掌握应急处置方法。建立完善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包括应急物资、专家人才、应急救援设备等。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调集所需的应急资源,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对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警报系统的安装和运行,及时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3]。确保应急设施和装备的及时更新和良好维护,加强设备的巡检和保养,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正常使用,并提供员工安全撤离的便利条件。

3.2做好密切监测工作

建立完善的监视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报警系统、传感器网络等,覆盖化工生产的各个重要区域和环节。确保监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准确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采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发现潜在安全隐患或异常状况。定期对化工生产设备进行巡检和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磨损、漏洞等问题。特别关注易发生事故的部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加强对化工生产现场的巡查,注意观察生产环境的变化。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评估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落实相关的安全措施。

4.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化工安全管理对于保护人员安全、保护设备、财产和环境、遵守法规、增加经济效益和维护企业声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化工企业自身的发展,也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企业可以积极借鉴和采纳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技术升级、自动化和智能化、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与时俱进地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改造,以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初少萌.新环境下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及事故应急策略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2,42(18):85-87.

[2]槐衍昆,李峥.探究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与事故应急管理举措[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02):69-71.

[3]俞高伦 . 自动化控制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及优化 [J]. 云南化工,2021,48(05):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