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原则有哪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原则有哪些?

伍伯英

重庆三博江陵医院  重庆市江北区  400021

脑卒中也被称作脑血管意外,主要指患者脑动脉系统病变导致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引发脑局部循环障碍,具有急性发展的特点,同时伴有程度不一的肢体功能损害,如偏瘫等。该疾病局部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同时,脑卒中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大,不但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同时导致家庭和社会负担加重。因此需要重视脑卒中的康复护理,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1.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原则有哪些?

早期干预。出现脑卒中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及时就医、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例如中风导致的偏瘫并不是能够自行恢复的疾病,只有尽快治疗,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功能恢复。康复护理的目的在于“早期、坚持、正确”,越早越好,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需要积极进行康复护理干预。通常情况下,康复护理的开始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的48小时。如果发现面瘫、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明显脑卒中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个体化护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需要对患者体质状况、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等进行评估,在这一基础上为其设定科学合理的康复目标,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方案。不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症状及康复需求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医生和患者加强配合,共同制定符合患者实际的康复方案,康复护理方案包括运动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言语训练等多个方面。

综合治疗。脑卒中的康复护理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及职业治疗等,以促进患者相关功能的恢复,实现对病情的有效控制,促进功能重建。同时,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基础,具体包括多项内容。另外,还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全面的康复护理措施不但有助于加强对病情的控制,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重点,包括多项内容,如运动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等,通过功能训练能够逐渐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预后。除此之外,言语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心理障碍的康复护理也是脑卒中患者功能训练的重点,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实际采用针对性康复护理措施。

家庭支持。多数脑卒中患者需要居家开展康复护理,因此家庭护理指导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实施康复护理相关措施的过程中,患者的家属能够更好地帮助其进行日常生活管理,例如合理用药、平衡膳食、适当运动等。另外,家庭成员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社区康复服务。社区康复也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样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服务,具体包括康复训练、护理指导等。社区医护人员定期随访,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能够确保患者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下得到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

开展康复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不同原则相辅相成、密切相关。比如说,早期康复介入需要医患的共同参与,同时也要获得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方案时,需要充分结合患者实际,同样需要家庭和社区的配合。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措施不但要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专业优势,也需要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和支持。除此之外,家庭护理指导与社区康复服务密切相关,家属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而社区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服务,能够为患者在家中和社区进行康复训练、生活管理提供良好环境。

  1.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有哪些目标?

脑卒中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复杂、严重,对患者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社会能力影响较大,因此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促进机体活动能力的恢复。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促进机体活动能力的恢复十分必要。医护人员应充分结合患者病情实际,为其制定科学可行的康复计划,主要内容有床上活动、坐立训练、平衡训练、行走练习等,同时辅以其他康复治疗方法,如物理疗法、职业治疗等,促进患者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的恢复。运动康复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应充分结合患者实际,指导其进行早期肢体被动活动、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通过运动康复逐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指导,通过积极组织日常生活活动练习,如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在训练的作用下,逐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避免患者过度依赖他人。

提高社交能力。提高社交能力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开展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引导、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例如参加康复小组、亲友聚会等。同时结合患者病情实际,积极开展社交技能训练,逐步提高患者沟通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另外,部分脑卒中患者伴有程度不一的言语障碍,因此还需要采取有效的功能锻炼措施,促进患者言语功能的恢复,提高其交流沟通能力。

心理状态的调整。脑卒中患者长期受病情折磨,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引发负面情绪,如焦虑、烦躁等。因此在康复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关系,并结合患者心理、情绪状态,进行针对性疏导,采用放松训练、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等方法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

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生活和饮食习惯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康复护理效果有直接影响,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康复护理期间需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丰富食物,并戒烟戒酒,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疲乏或情绪活动过大,确保睡眠质量良好,以保持身体健康。

积极预防并发症。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多数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病,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明显下降,器官组织功能明显衰退,因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常见并发症有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因此康复护理期间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日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为其拍背,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同时注意环境清洁,定期更换床单被褥,加强对患者皮肤、口腔的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还要注重对患者的安全管理,拉起床栏,家属加强陪护,预防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对偏瘫患者而言,因为患者偏瘫侧感觉迟钝,为了预防静脉血栓,需要对患肢进行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同时结合病情不同发展阶段,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终目标。除了采取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充分结合患者实际,鼓励患者参与一些娱乐活动,例如阅读、听音乐等,帮助患者培养兴趣。同时积极引导患者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有助于强化患者的自我价值感,帮助其树立信心,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脑卒中病情复杂、病程长,患者的康复护理也是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医护人员、家属以及社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开展康复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康复护理相关原则,明确康复护理重点,促进患者身体恢复与心理适应,改善其生活质量,通过实施全面、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