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频广播与中波广播检测技术的应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0
/ 3

关于调频广播与中波广播检测技术的应用探索

夏红光

新疆广播电视局8109台   843500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广播媒体采用传统的人工数据收集和监测方式已无法满足广播电视行业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特别是加大对调频广播与中波广播自动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调频广播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具备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可以有效地防止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现象,并进一步扩大广播的监测范围。因此,在本文中对调频广播与中波广播监测技术的特点、监测目的以及监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探讨这些监测技术在中波射频信号技术参数测量方面的具体应用,并关注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调频广播;中波广播;监测技术;自动监测系统

引文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调频广播和中短波广播监测技术在近年来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受到了更为普遍的应用。这些监测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广播电视行业的需求,还在无线通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各个领域提供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信号传输稳定性,从而保障了广播质量和通信可靠性。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这些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涵盖了广播电台、天气预报、紧急救援等多个领域。通过对信号的准确监测和分析,调频广播和中短波广播监测技术实现了精确的信号传输和接收,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效率。现代社会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广播质量和通信可靠性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调频广播和中短波广播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有效提升了广播和通信系统的运行效率,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传输的需求。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调频广播和中短波广播监测技术将继续发展,并在更多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广播电视行业还是在无线通信领域,这些监测技术都将持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稳定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助力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和互联的未来。

一、调频广播技术的特点与应用概述

(一)特点

调频广播是一种以固定传输通道和较少信号干扰为特点的广播方式。它利用高频段进行信号传输,具备较大的传播带宽和相对较低的播音信号,因此能够有效减少信号干扰的影响。与其他广播方式相比,调频广播具有更广阔的传输频带,能够抑制信号衰减,提供更为稳定的信号传输质量。此外,调频广播还具备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尤其适用于偏远山区等地区,同时保证了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调频广播的特点使其在广播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由于信号干扰较少,调频广播能够提供更清晰、更高质量的音频传输,使听众获得更好的收听体验。其次,调频广播的较大传播带宽使得它可以容纳更多的音频频道,提供更多样化的节目内容,满足不同听众的需求。此外,调频广播的广泛覆盖范围使得信息能够传播到更远的地区,包括偏远山区等人口稀少地带,有效弥补了传统广播无法涵盖的局限性。

(二)应用内容

  1. 射频分发技术。调频广播利用光缆技术或微波技术,通过降低音频编码的频率将信号传递到各个站点,并借助GPS标间频率来实现发射站点之间的变换,从而确保调制度和频率一致。同时,使用射频延时器可以调整信号的射频延时,以保持不同相干区之间音频相位的一致性。这种射频分发技术的显著特点是调制度不存在误差,因此能够保证频率的准确性,而只需解决相干区之间的射频问题即可实现相同的射频信号
  2. “DDS+”自动延时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DDS技术在调频激励器领域的应用得以推动,从而有效提升了数字调频激励器的质量和稳定性。这一进步为数字音频信号与同步广播的传输提供了便利,确保了数字调频激励器的调制度处于可接受的波动范围内,增强了信号的稳定性,也为网络规模的扩展带来了方便。然而,当前的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仍然需要解决相干区的射频处理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射频时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较大的时延漂移。这些挑战需要被认真应对和解决,以进一步完善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 交通干线沿线的无线调频广播技术。该先进的调频广播技术采用无线放射方法来传输信号,具有安装简单、维护难度低、支持扩容以及高稳定性等明显优势。它只需连接天线和发射机即可进行安装,且后期维护工作不太繁琐。此外,它可以轻松扩展广播覆盖范围,不会受到瓶颈限制,整体性能相对稳定。最重要的是,该技术没有发射频率漂移的问题,确保了广播信号的准确传输

(三)应用范围

首先,应用于调频广播的数字化方面。数字化技术在调频广播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可以对调频广播进行完善,尤其是在调制环节使用数字调频技术,以提高广播质量和效果。其次,为了适应信息传播媒介的多元化,调频广播需要与各种平台积极合作,开发多样化的应用软件,从而丰富广播接收形式,提高声音传播质量和信号清晰度,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媒介上获取信息的需求。

二、中波广播监测技术的特点与应用概述

(一)特点

随着中波广播监测技术的迅猛发展,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监测网络高效全面,广播监测频段也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些进步使得广播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得到提升。此外,中波监测技术的应用还能通过实时信号监测功能扩大广播信息的传播范围,为广播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二)应用内容

首先,中波广播以其特有的传输特性,在偏远地区和人口密度较低的地方具有广泛适用性。然而,由于受到电离层的影响,中波信号容易衰落,给广播音质和正常收听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广播质量,需要充分利用中波广播的广覆盖特点,结合实时电离层的变化,及时更新工作频率。这样才能保证人们在这些地区能够正常收听广播,享受良好的音质体验。其次,为了确保中波广播监测技术的有效应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波接收设备的功能优势。这些设备包括接收机和天线等组成部分,通过选频、放大和变频等处理,能够有效地处理信号。在应用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一些干扰因素,如镜频干扰、噪声和其他干扰信号的影响。只有综合考虑并妥善处理这些因素,才能确保中波广播监测技术的顺利运用和有效性。另外,在进行中波广播监测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来对信号进行准确的测量。主要的计算和测量指标包括调制度、载波频率、场强、频带宽度、无线电频谱占用情况、测向以及相关射频信号、覆盖区和调制质量等。通过这些指标的计算和测量,我们可以了解中波广播的传输质量、覆盖范围以及频段使用情况,从而有效监测和评估中波广播的运行状态和性能表现。

(三)应用范围

中波广播监测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广播监测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监测工作。首先是对发射声源技术质量的监测,以确保信号不受到任何干扰。其次是对发射机中的电声指标进行监测,包括噪音电平和频率响应等参数,以确保音质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对发射机的调幅度进行监测,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需求,调整幅度使信号传输更加稳定。此外,还需要对发射机的覆盖区域进行监测,结合基本特征和移动测量法,以满足不同昼夜时段的监测要求,确保广播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通过这些监测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广播系统的运行质量和信号传输的效果。在具体应用中,中波广播监测技术需要先确定测量点和划分干扰反应区,通过监测中波和干扰场强,并采集整合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以获取中波频率和干扰场强,从而推算出节目信号的场强。与长波相比,中波和短波在带宽参数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波长选择适当的带宽,以充分发挥中波检测技术的效能。此外,中波和长波的带宽差异使得较小的波段能够传输更多的信号,在特定带宽下,许多信号会选择此通道进行传输。为了提高中波广播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进行监测过程中,需要了解实际的中转播带宽,并确保测量带宽的同时进行波段检查,以有效支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此外,通过确定范围并采用标准对比的方式核实数据,可以进一步确定节目信号的场强和有效场强范围,从而增强中波广播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中波广播监测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确定检波方式

在新闻线广播传播过程中,信号的分类至关重要,而中波广播监测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信号的载波幅度,否则将无法有效地监测广播信号。为了充分发挥中波广播监测技术的优势并确保其应用的全面性和普及性,选择适当的检测波段方式至关重要。经过多次实验,逐渐确定了选取平均值的方式来确定波段。通过选取平均值进行波段检测可以更好地对广播信号进行分类和整理,使其传输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提高中波广播监测的准确性。对于中短波广播监测而言,合理的波段检测方法可以确保与被测量信号的同步,并保持场同步脉冲和前后均衡脉冲的一致性,这对于广播信号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取适宜带宽

为了提高中短波广播监测技术对广播信号的有效检测能力,还需要适当选择测量带宽。中波广播监测技术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带宽的影响因素。相比长波,中波和短波的带宽参数不同,因此在监测过程中需要根据波段长度选择合适的测量带宽,以确保中波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不同的带宽会影响信号传输的能力和质量。较大的带宽能够传输更多的信号,因此在中波广播监测中,选择合适的带宽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测量带宽,我们可以优化信道资源的利用,提高中短波广播监测技术的性能。因此,在进行中波广播监测时,除了选择适当的检测波段方式外,还应该注意测量带宽的选取。合理选择测量带宽能够确保中波广播监测技术对广播信号的全面检测,满足相关应用需求,并提高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四、调频广播与中波广播检测技术的应用探索

(一)可听度自动评估技术

可听度自动评估技术是一种模仿人类听力的技术,用于根据标准对声音进行评估。然而,在评估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强信号、干扰和噪声的影响。因此,评估的内容包括了信号强弱、干扰影响、噪声效果、系统信号和骚扰等级的考量。为了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该技术使用了NRD-545接收器进行信号的二次处理和放大。接收器内部的数字电路能够将信号进行转换,以便进一步处理和评估。通过设定严格的评估标准和规范,可以提高整个评估系统的精准性和可靠性。这种可听度自动评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有效地评估声音的质量,并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它能够在面对强信号、干扰和噪声等问题时,仍然保持较高的评估精准性,为用户提供准确的评估结果。

(二)系统综合集成技术

在调频广播和中波监测技术的应用中,系统综合集成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网络将各个数据源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交换、传递和共享,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在这方面,主要采用了两种传输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和基于网络结构的模式,以下简写成C/S模式和B/S模式。C/S模式采用了两层结构,服务器负责对数据进行系统性管理,而客户端则负责用户之间的实时交互。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客户端的响应速度,使得用户能够更快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而基于网络结构的B/S模式则将数据传输过程形成了一个网络结构。在这种模式下,核心的操作都集中在服务器上进行,客户端只需要通过浏览器等工具进行访问。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便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对于后续的维护工作也更加便利。目前,调频广播和中波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普遍采用的是C/S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存在一些限制和扩展性方面的问题,但它却具备一些重要的优势。首先,C/S模式可以增强客户端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得客户端能够更好地处理和分析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其次,该模式下的传输速率相对较快,可以有效满足调频广播和中波监测技术对于信息传输速度的要求。此外,通过服务器的集中管理,C/S模式也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和维护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C/S模式在调频广播和中波监测技术中仍然是一种较为可行的选择,并且能够满足当前的信息传输需求。

(三)调制数字测量技术

调制数字测量技术在调频广播和中波广播监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采用数字示波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动态显示和处理,这项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信号监测中的各种难题,并显著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信号的取样和二次处理。工作人员通过采用带通取样的方式进行取样,并利用特定的公式进行估算,如公式 fs=2fi/m+0.5。一旦接收器接收到输入信号,它将根据这个公式进行信号的二次处理,以确定最终的调幅度 ma,并将其显示在示波器上。这个过程确保了监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得调制数字测量技术成为调频广播和中波广播监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四)全景搜索技术

在传统的调频广播和中波广播监测中,工作人员常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搜索和监测广播频道。然而,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容易出错且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一代的NRD-545接收器和XRM121-L全景搜索接收器应运而生。这些先进的设备不仅能够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还能够显著提高广播监测的效率。NRD-545接收器具有快速而准确的信号检测能力,可以迅速发现并锁定新频道。而XRM121-L全景搜索接收器则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完成对整个波段的扫描和检测,从而有效地发现新的频道。通过使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工作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中波广播和调频广播的信息,为广播行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结语

随着智能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监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技术包括自动评估、综合集成、全景搜索和数字测量等,它们共同作用于广播监测过程中。首先,通过自动评估技术,可以对广播内容进行准确评估,有效解决了传统监测技术中主观性评估的问题,提高了监测的准确度。其次,综合集成技术的应用将多种监测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监测效率。而全景搜索技术的引入,则使得监测范围更加广泛,能够全面捕捉到广播信号的变化情况。此外,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排除广播中存在的干扰问题,提升信号质量。所有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更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并提高广播信息数据的监测效率。未来,智能监测技术将继续发展,为广播行业带来更大的创新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邱芬.论现代中短波广播监测的技术要点[J].西部广播电 视,2016(7):225-225.

[2]方进 . 基于短波发射机发射功率影响因素分析[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10):20-22.

[3]李文涛 . 影响短波发射机功率模块输出电压的两个因素[J]. 中国有线电视 ,2021(2):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