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3

如何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宋珊

广州市白云区凤凰小学,广东  广州  510515

摘要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让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因此,教师与家长需要充分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作用,并通过对家庭环境的改变,为学生创设幸福温暖的港湾,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通过改变家庭环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品质的有效策略的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建议。

关键词家庭环境;行为品质;小学生

前言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小学生不仅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其思维意识也不够成熟,因此可以通过对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学生正确思想和行为的养成不仅需要有学校的教导,家庭同样发挥着关键的教育作用。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培养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让家长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行为品质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由于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生活的环境也相对简单,所以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如果能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那么小学生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小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不仅不和谐,还十分复杂,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小学生无法形成健全人格。另外,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的,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是伴随终身的。

(二)为学校教育奠定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校会设立专门的思想品德课程,使学生能够接受系统全面的教育。由于该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对于身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当学生从学校回到家庭中后,会不自觉地模仿学过的思想品德知识和方法,还会根据所学的思想品德内容对家长的行为进行判断和分析。如果家长在此过程中采用了不当的教育方式,那么必然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抵触和排斥心理。因此,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能为学校教育奠定坚实地基础,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相关知识。

(三)对学校教育进行补充

虽然学生能够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指导下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但是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学生所接受的学校教育进行补充。比如,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很难有实践操作的机会,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应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如果家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物质环境,那么学生也会在其中受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并在过程中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进行补充,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当家长在保持家庭环境的干净和整洁时,可以借此对学生展开相关教育以及行为的引导,让学生在主动维护家庭环境的同时,掌握思想品德知识的运用方法。
    二、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

(一)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学生最初接受的教育就来源于家庭,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从现阶段我国的家庭教育情况来看,有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十分简单粗暴,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总认为孩子只要不听话就需要对其进行修理,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部分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在孩子面前需要有绝对的话语权和权威性,不仅在日常沟通中常常忽略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与孩子的相处也缺乏平等,这使得孩子会不自觉地畏惧家长。可以说,家庭教育方法的不科学,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品质。

(二)更侧重于智育方面的教育

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家长来说,在教育上更注重的是孩子能否成才,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思想使得家长在日常的教育中,常常会忽略孩子实际的能力水平以及性格优势,只会一味地向孩子灌输自己的价值观念,对于孩子的关注也只集中在学习成绩上。在这种唯成绩论思想的指导下,部分家长甚至包办了孩子除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导致这些孩子不仅缺乏基本的交流沟通能力,其独立性和适应性也相对较差。可以说,现代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只对孩子的学习最为关注,在孩子完成了学校的任务后,还常常会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习题训练,使得本就缺乏家庭德育教育的孩子在这样的重压下得不到缓解和释放,进而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注重言教而忽略自身示范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他们最先接触的教育,而且这样的教育还会伴随他们终身,所以家长对于孩子有着绝对地话语权和权威性。由于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最擅长模仿的时期,因而很容易在父母的影响下去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但是该阶段的孩子还不具备正确的辨别能力,如果父母只是对孩子进行口头上的教育,而非在行为上为孩子做出正确示范,那么不仅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品质的养成,还会让孩子对这种口头教育产生厌烦情绪。


    三、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变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日常行为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父母常常在家中争吵、打架,那么必然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同时家庭中的暴力行为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心理暗示,让孩子也逐渐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另外,如果父母因感情不和而时常将“离婚”作为恐吓词语时,则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不仅会常常疑神疑鬼,对于父母也很难做到完全信任。相反,如果父母能够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不仅能够和孩子构建和谐的信任关系,还能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当家庭中出现矛盾时,父母需要在子女面前保持稳定的情绪,并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矛盾的处理中,给予孩子发表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机会,通过这种对矛盾的理性解决方式,让孩子拥有平等家庭地位的同时,能够在此过程中掌握辨别事物正确与否的能力。同时,父母还应该定期带领孩子去看望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让孩子在与隔代亲人的相处中,感受父母对家中长辈的敬爱之情,使孩子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下受到正向引导,进而在和谐家庭氛围的熏陶中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二)搭建亲子互动桥梁

对于孩子来说,亲情是无法用其他情感来替代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的关爱和陪伴,不仅能够让孩子充满自信,还能让孩子拥有巨大的安全感。因此,家长需要重视对孩子的陪伴,并在生活中创造和孩子相处的机会,如带领孩子参与公益活动等,让孩子能够快乐成长的同时,还能接受正能量的熏陶。家长可以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带领孩子在集体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为社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比如,在社区安排疫苗接种的工作时,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与相关的宣传工作,向社区的居民进行疫苗接种常识的普及等。另外,家长还可以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带领孩子去敬老院中看望老人,实现爱心与正能量的传递。这样的亲子互动方式,不仅有利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养成,还能让孩子在其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前进的方向。同时,父母也能在此过程中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双方之间关系更进一步的同时,将正能量传递给孩子,使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三)家长树立模范榜样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素养常常会从孩子的日常行为中得到体现,而孩子的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的智慧。因此,家长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水平,通过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和反思,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父母总是一身酒气的回家,也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那么孩子也会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相反,如果父母能够在生活中时刻关注孩子的日常言行,每天主动与孩子交流谈心,那么不仅能拉近与孩子的关系,还能及时掐灭孩子的不良行为苗头,防止学生形成不良的行为品质。因此,父母在下班后可以在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以看书的形式进行陪伴,而不是捧着手机玩游戏或是刷抖音,这样孩子也能以更好的状态写作业,而不会产生为什么自己在学习,父母就可以玩乐的想法。同时,父母还应该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形象,让孩子能够在父母“爱读书”“爱干净”等行为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另外,父母还应该维持与邻里之间的良好关系,让孩子能够在此过程中学会正确的待人接物方式,如果父母在与人相处时总是斤斤计较,那么孩子也会受其影响,无法豁达地与同伴相处,进而对孩子的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可以说,父母的素养水平会如同镜子般映射到孩子身上,所以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自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

(四)注重家风家训传承

一个家庭中的家风家训是构成良好家庭环境的关键因素。在新时代背景下,家长需要重视对家风家训的传承,通过在家庭环境中强化家风家训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接受正能量的文化教育。比如,在国庆节时,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看阅兵仪式,感受祖国强大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传承。同时,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去红色革命根据地旅游,并给孩子讲述红色景点中的革命故事,如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景区的小萝卜头的故事等,让孩子在家风家训的熏陶下接受革命的洗礼,进而在耳濡目染下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环境对于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有着直接关系,家长可以通过对家庭环境的改变,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并在与孩子的和谐相处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孩子树立学习榜样的同时,让孩子接受家风家训的传承,进而在此过程中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参考文献

[1]林晓浪. 浅谈如何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J]. 师道·教研,2021(10):59.

[2]卓璐婷. 如何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J]. 文渊(高中版),2021(11):1738,1740.

[3]谭德苗. 如果通过改变家庭环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J]. 家庭.育儿,2021(5):184-185.

[4]罗秀珊. 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J]. 科学咨询,2020(2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