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促教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以劳促教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王雨新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太平山镇中心小学 吉林松原 131529

摘要:现阶段,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育方面具有新的内涵。从某种程度上讲,以劳动教育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是时代要求,而且是现实需要。目前,学生劳动教育存在娱乐化以及惩戒化等倾向,且具有目标不明确以及内容简单化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学校劳动教育必须从健全人格提升入手,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融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力量,最终形成教育合力,创新劳动教育手段,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的劳动教育水平。本文主要就新课改背景下以劳动教育促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展开详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劳动教育;健全人格;培育

前言:从专业角度出发,教育以及生产劳动两者的结合是教育方针关键组成部分。新形势下的学校的劳动教育必须面向所有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健全人格培育,提升劳动教育的规范化水平。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健全人格有效融入劳动教育中,并积极渗透健全人格培育目标,科学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实现多学科融合发展。

1新课改背景下以劳动教育促学生健全人格培育的价值

1.1有利于教育方针的落实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地位日益凸显,并不是单纯地将教育以及生产实践两者结合到一起,而是要将历史作为起点,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号召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以及思考社会主义人才培养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劳动者素质提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健全人格提升的劳动教育必须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确保教育方针的科学落实。

1.2有利于“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教育方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及教育历史经验借鉴的战略举措。就“立德树人”方向而言,主要体现的就是未来人才的实际培养方向,即要培养包括劳动在内的全面发展的人。与此同时,“立德树人”还体现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法,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单纯采用灌输方式实施道德教育,而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活情境中,在环境的浸润中不断熏陶,并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升自身道德品质。现阶段,“何以立德”以及“何以树人”是我国教育工作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可以在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基础上,使其掌握问题解决方法,合理应用先进技术,培养自身综合素质。与此同时,以劳动教育促健全人格培育还可以引导学生更新劳动理念,让每位学生都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以及崇尚劳动,进而培养吃苦耐劳以及艰苦奋斗的良好道德品质,最终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基于此,以劳动教育促健全人格培育是时代的需要,有助于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保障“立德树人”任务尽快完成。

2新课改背景下以劳动教育促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策略

2.1加强劳动认知教育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劳动教育,进而坚定尊重劳动以及“劳动光荣”的理想信念,为健全人格培育创造前提条件。从某种程度上讲,“劳动最光荣”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在过去人们提及“劳动”,往往会浮现出“体力劳动”几个字,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劳动”所包含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而且还包括脑力劳动,一切为社会服务的活动都可以从劳动角度进行定义。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劳动工作者产生敬畏心理与感激之情,可以从劳动模范入手,直观地将劳动人民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通过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于劳动概念的认知程度,从而真正认同劳动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精选对学生个人成长或者科技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案例,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在走进人物故事的过程中,对劳动人员逐渐产生敬畏之心和感激之情。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寻找最美劳动人员,并组织学生积极交流探讨,从而引发学生对于劳动价值的思考,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清楚明白国家建设与劳动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借助案例分析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对劳动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并进一步对一线劳动者产生敬意。

2.2开展劳动价值教育

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教师可以从责任使命角度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并且在劳动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责任感。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学会将责任感应用到家庭生活中,尽可能地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将责任感应用到班级生活中,给予同学更多的关爱;将责任感应用到社会生活中,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普通劳动者们学习。劳动教育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可以从多维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劳动价值,并帮助学生掌握大量劳动技能,这样在关键时刻,才可以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总之,今天的学校教育积不仅包括文化知识,而且还包括劳动技能。

2.3强调劳动技能教育

教师应该将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正确观念认知的基础上,有效锻炼自身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劳动的乐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提升自身劳动能力,发挥劳动的价值。基于此,

学校的劳动教育应该告别形式化的课堂教育,根据年龄以及学年段进行分层,科学设定劳动实践内容,综合考虑劳动教育的实用性,并认真分析学习者的经验基础,从实际出发,在满足学生身心特点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让师生都能够受益的教学内容,有效凸显劳动教育价值。

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劳动实践活动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重视劳动实践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一些学生不懂得怎样使用洗衣机,或者不懂得怎样使用微波炉。从某种程度上讲,简单家用电器操作方法是比较好掌握的,作为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操作。教师可以从家用电器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指导,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洗衣机洗衣服的操作,并鼓励学生自己操作微波炉来热饭,或者用电饭锅焖饭等。当学生完全掌握了基本劳动技能后,教师再在高年级劳动实践指导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大胆尝试其他的劳动实践活动,包括自己动手组装电脑或者设计饮水器等,从日常生活中不断激发灵感,并借助自身的劳动实践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4强化劳动创新教育

想要进一步促进劳动教育良性发展,不可以仅仅停留在工具使用或者问题处理上,而是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其运用创新思维不断创造,将更多注意力放到健全人格培育中,从而更好地满足自身或者社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健全人格的真正价值。基于此,当学生具备了基础劳动技能以及学会了工具使用操作流程后,教师需要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分小组参与到形式不一的实践活动中,预见性设计探究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热情,自主进行小制作设计,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劳动教育是跨学科综合性教育类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激发创新欲望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养成乐于动手的好习惯。此外,在劳动创新教育期间,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细心观察以及大胆想象,给予学生充足的容错空间,告诫学生不要害怕失败,学会大胆尝试,真正使劳动教育课堂发展为发散思维培养的重要平台,展现劳动的智慧光芒。

结束语:

概而言之,经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述,可知,现阶段,新课改下以劳动教育促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的重点在于转变理念,在坚持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学校劳动教育期间,教师应该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主动学习机会,积极渗透健全人格培育内容,满足学生体验成功以及探求未知世界的愿望,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提升劳动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飞.劳动教育核心素养的体系构建与培育路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2(03):61-68.

[2]许锋华,余侨.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2(06):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