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平扫与CT增强在急性胰腺炎影像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CT平扫与CT增强在急性胰腺炎影像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王永康 付佳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通过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然后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表现,预估CT平扫与CT增强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CT平扫检查和CT增强检查都是急性胰腺炎的优选检查,但是CT平扫检查优点在于检查时间短,价格低廉,显示胰腺水肿、变大更加直观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措施。胰腺实质、胰周脂肪间隙平扫组的诊断效果较好。基于胰腺实质和胰周脂肪间隙的观察分析,平扫组的有效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优于增强组,CT平扫作为一种无创、快捷的检查方式,为早期识别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T平扫CT增强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至坏死的炎性疾病。急性患者通常伴有发热、腹痛、血胰酶升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症状。轻度病情呈自限性,预后较佳。重度则可继发感染、腹膜炎,有较高的死亡率。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另一种是重症性胰腺炎(SAP)[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德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2022年9至2022年12月照射的3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9人,女性患者11人,把这30人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进行了调查,对这30人进行CT螺旋扫描检查,其中CT平扫组19人,CT增强组11人,CT平扫组为实验组,CT增强组为对照组。最后归置好这30名病人的CT平扫和CT强化的影像资料。

1.2  研究方法

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CT平扫与CT增强检查。CT检查:仪器:美国通用电气(GE) 128排螺旋CT扫描仪(参数设置:扫描厚度5mm,螺距1.375:1,电压120kV,电流350-400mA)。扫描方法:帮助患者选择舒适仰卧位躺在CT扫描床上然后进行辐射防护,最后,进行CT扫描。关健的扫描位置为胰腺钩突下方至左膈顶平面,在扫描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并判断患者胰腺的具体形态及腹腔内积液情况,并做详细记录,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仔细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增强扫描。对需要增强扫描的病人,应做CT平扫检查,以了解胰腺的大小、形态和边界情况,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选择是否需要进行增强检查。对23例病人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以每秒3-3.5毫升每秒的速度,将碘克沙醇对比剂注入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右前臂静脉,然后进行CT强化检查。扫描区域,从肺下缘横膈肌开始,一直到胰腺下角。将触发阈值设置为CT值=150 Hu,延迟3秒,启动动脉期扫描,门脉期扫描的间隔为30秒,静脉期扫描的间隔为60秒。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2]

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x土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平扫与CT增强对急性胰腺炎不同类型的诊断

按照病理学的分型,这一次我们收集了30个急性胰腺炎患者,有11个是出血性坏死型,19个是水肿型。其中,在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我们观察到19例的CT征象为:胰腺周围脂肪间有絮状物浸润,占72.22%;结果:8例显示全、局部胰腺增大,占44.44%;11例显示胰腺肿大,占66.67%;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CT表现为:5个肾周围增厚渗出,占41.67%;7个肾周围肿大,占75.00%;10个肾边缘模糊,占91.67%;10个肾周围肿大,占83.33%;9个肾周围肿大,占85.33%。SAP组胰腺组织密度较高,胰腺周围边界较窄,胰腺假性囊肿,出血少,有明显的坏死区(P<0.05);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增强扫描CT值(72.14±14.54) HU和CT差值(30.61+12.28) HU,都比轻症急性胰腺炎增强扫描CT值(80.67+20.98)HU和CT差值(47.55+11.37) HU低,有明显的差异(P<0.05),最终的结果表明,SAP患者的胰腺实质强化值比MAP患者的胰腺强化值要低[3]

本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坏死型胰腺炎11例,水肿型19例。CT平扫组与CT增强组,诊断CT平扫的符合率均低于CT增强(p<0.05)。见表3-1

表3-1  CT平扫与CT增强对急性胰腺炎不同类型的诊断(n/%)

2.2  急性胰腺炎的CT征象

水肿型急性胰腺炎的CT典具型表现有:平扫胰腺增大,密度均匀,周围渗出,增强后胰腺实质强化均匀;出血坏死型 CT平扫胰腺密度不均,CT增强扫描后,胰腺实质强化不均匀,多发低密度灶[8]。CT表现为:13例有肾前筋膜增厚,占72.22%;结果:8例有全、部分胰腺肿大,占44.44%。12例有明显的胰腺肿大,占66.67%。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CT表现为:5个肾周围增厚渗出,占41.67%;9个肾周围肿大,占75.00%;11个肾边缘模糊,占91.67%;10个肾周围肿大,占83.33%;对SAP和MAP的胰腺密度,胰腺边界,胰腺周围渗出,胰腺出血进行了观察。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水肿型胰腺炎与坏死型胰腺炎的CT征象差异

水肿型胰腺炎:胰腺边界模糊,无胰腺增大,肾前筋膜增厚,部分胰腺出血或者坏死,胰腺包膜增厚,CT值降低,胰腺周围的脂肪间隙消失不见。

坏死型胰腺炎:大部分胰边界模糊,伴有胰边界增大,大部分肾前筋膜增厚,无出血或者坏死,大部分无胰腺包膜增厚,可能有胰腺周围积液,强化信号均匀,密度轻度下降。

3  讨论

3.1  CT平扫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应用

急性胰腺炎根据病理特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水肿型,另一种是急性出血性坏死型。CT是利用X线断层扫描的原理,通过探测器收集X线信号,将不同的信号转化为数字形式,再进行数字模拟形成图像。CT机内的球管发射X线,照射到人体组织上,透过人体组织的X线经过衰减后被探测器所接受,最后传到电脑上转换成数据,经过电脑的处理得到CT图像[4]。在CT图像上为什么会有密度差异,是因为,人体组织的厚度、密度等不同,不同的人体组织对X线吸收的多少是不同的,当病变组织比人体正常组织是吸收的X线多时,病变组织在CT图像上则呈现为较高的密度影;当病变组织比人体正常组织吸收的X线少时,病变组织在CT图像上则呈现为较低的密度影。

3.2 CT增强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应用

这次实验总共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进行了CT增强的检查,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碘对比剂过敏反应,同时也没有贻误治疗的情况发生,CT增强诊断可以清楚显示胰腺大小的变化,以及胰周脂肪间隙的絮状渗出物[5]。CT增强还可以通过清晰的图像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进行程度划分,对于坏死型急性胰腺炎CT增强扫描效果显著诊断符合率较高。CT增强扫描较普通CT平扫更能准确地显示出病人病灶低密的坏死区。

4  结论

CT平扫、CT增强都是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优选检查方式,但CT平扫拥有更快的检查速度,也不需要繁琐的检查前准备,显示方法更加直接,结果查询也方便快捷。CT平扫表现为:15例有肾前筋膜增厚,占72.22%。9例有全、部分胰腺肿大,占44.44%。10例有明显的胰腺肿大,占66.67%。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CT表现为:6个肾周围增厚渗出;10个肾周围肿大;11个肾边缘模糊。对坏死型胰腺炎和水肿型胰腺炎的胰腺密度,胰腺边界,胰腺周围渗出,胰腺出血进行了观察。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CT平扫组明显高于CT增强组,说明CT平扫相对于CT增强来说更时候对急性胰腺炎进行检查[6]

[参考文献]

[1]戴国侠.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1):42-43.

[2]刘长鑫.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4):147-149.

[3]程彪.CT影像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20,33(23):23-24.

[4]王永会,李雪,蒋霜霜,李代文.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9):15-16+19.

作者简介:王永康(1999.12—),男,汉,山东省德州市人,本科,研究方向:医学影像技术。

指导教师:付佳 职称:助教 学位:硕士

发表论文来源:2023届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