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基础设施在国土空间规划与十四五规划中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绿色基础设施在国土空间规划与十四五规划中的

应用与前景展望

黄斐渤

中化学四川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绿色基础设施在国土空间规划与中国十四五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通过对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分类及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分析其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气候调适等方面的作用。文章将探讨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融入绿色基础设施,以支持十四五规划中的绿色发展目标,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绿色基础设施;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土空间规划与十四五规划中具有重要地位。绿色基础设施涵盖城市绿地、湿地、水体系统等多种形式,通过提供生态服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旨在系统分析绿色基础设施在国土空间规划与十四五规划中的应用现状与效果,探讨其在塑造可持续城市发展格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人居环境优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未来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展望,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实践指导。

2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与分类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强调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利用自然元素和生态过程来提供城市所需的服务。其概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略微不同的定义,但普遍认同的特点是以生态、可持续和多功能性为基础,以促进城市与自然的融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功能和性质的角度,绿色基础设施可以分为自然性和人工性两大类。自然性绿色基础设施依托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强调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典型的自然性绿色基础设施包括城市公园、湿地保护区、自然河道等,它们通过提供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体调节等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同时提升了环境质量。

而人工性绿色基础设施则是通过人工手段创造的,旨在满足城市的生态需求和环境问题。例如,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墙、人工湖等都属于人工性绿色基础设施。这些设施通常被嵌入城市的建筑和基础设施中,通过提供绿色空间、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为城市居民创造宜居环境。

根据不同的功能,绿色基础设施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生态功能型、水资源型、景观美化型等多个子类。生态功能型绿色基础设施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模拟自然生态过程,提供生态服务如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水资源型绿色基础设施主要关注水资源管理,包括湿地恢复、雨水收集利用等,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景观美化型绿色基础设施则强调提升城市环境品质,通过绿化景观、休闲设施等,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总的来说,绿色基础设施以其多样的形式和功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了解和分类绿色基础设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在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中的应用,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3 绿色基础设施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与效果

3.1 国土空间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指导国家和地方空间开发的重要手段,旨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绿色基础设施的应用正是国土空间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相连。绿色基础设施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可以从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3.2 绿色基础设施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案例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绿地是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新加坡的“城市花园”概念将绿地融入城市规划,通过建设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增加了城市的生态多样性,改善了空气质量,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中国的“森林城市”战略也强调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提升城市绿化率,构建更为生态友好的城市环境。

生态廊道作为连接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荷兰的“生态高速公路”示范项目将道路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通行通道,保护了生态连续性。这种做法不仅促进了生态保护,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另外,城市水体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也是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方向。中国的“海绵城市”概念强调在城市规划中融入雨水管理系统,通过湿地、蓄水池等手段,有效减缓城市内涝和水污染问题。同样,美国的“天然溪流修复”项目通过恢复城市内的溪流和河流,改善了水质,提升了生态价值。

3.3 绿色基础设施对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影响

绿色基础设施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绿地和湿地的建设能够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维护生态平衡。同时,绿色基础设施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减缓水体污染,改善水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洁净的水源。

绿色基础设施还有助于城市的气候适应。例如,城市森林和绿地能够降低城市的气温,减缓热岛效应。同时,湿地系统能够调节雨水流动,减少洪涝风险。这些措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事件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绿色基础设施的应用也直接影响人居环境的改善。城市居民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获得更多的户外休闲空间,享受更好的空气质量和自然景观,提升了居住幸福感。同时,绿色基础设施也为城市的社会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促进社会交流和融合。

3.4 挑战与机遇:绿色基础设施的推广与实施难点

尽管绿色基础设施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推广与实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资源投入问题是一个难点。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如何协调各方的投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规划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亦不容忽视。绿色基础设施需要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确保其在城市空间中的布局合理和协调。同时,对于长期的运维和维护也需要有明确的管理体系,以保障其长期效益。

此外,公众参与和社会认知度也对绿色基础设施的推广产生影响。增强居民对绿色基础设施的认知度,鼓励他们参与设计和管理,有助于增加项目的成功率。

3.5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提高,绿色基础设施在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未来,可以预见绿色基础设施将更加注重创新性,如生态建筑、智能化管理等。同时,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将加速绿色基础设施的应用和推广。

4 结束语

在国土空间规划与十四五规划的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与分类,以及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与效果。绿色基础设施在生态保护、气候适应、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然而,其推广与实施仍需面对资源投入、规划管理、社会认知等挑战。未来,随着科技和政策的不断发展,绿色基础设施的前景更加广阔。通过合理布局和创新设计,绿色基础设施将继续在国土空间规划与十四五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锋,郭明珠,许璇. (2019). 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与展望. 城市问题, 7, 65-72.

[2]张洁,王明华,林志杰. (2020). 绿色基础设施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与策略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 12, 45-53.

[3]王国强,李晓红,赵建民. (20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绿色基础设施构建.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1, 20-27.

[4]United Nations. (2015). 《可持续发展议程2030》. 联合国.

[5]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22). 《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2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林燕飞,潘骞,王瑞. (2018). 绿色基础设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 海洋科学, 42(9), 127-133.

[7]汪鑫,高光. (2017). 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国土资源遥感, 29(4), 80-87.

[8]赵宇,吴明荣,王克林. (2019). 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城市规划, 43(8), 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