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促通疗法(川平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 2

反复促通疗法(川平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徐玉凯,朱子宁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250109

脑卒中在中医学上称为“中风”,在西医学上可称为“脑血管意外”,指的是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分为出血型脑卒中和缺血型脑卒中,进而可导致患者出现以偏瘫为主的运动功能障碍。从而严重限制病症的正常生活。众所周知,脑卒中典型特点是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近些年来,脑卒中的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上肢功能障碍作为主要的运动功能障碍之一,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一些系统综述研究表明,在康复治疗中延长干预时间或增加康复训练重复次数对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有较为积极的作用。而反复促通疗法(川平法)是一种基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主张运用高重复率目标导向性训练和神经促通技术相结合的徒手治疗方法[2]。因此,使用川平法治疗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已被认定为脑卒中病症的最佳治疗方案,并且也是治疗过程的关键环节。根据神经可塑性的原则,病症的治疗过程包括:将多种信号传递给病症的感官,病症的感觉传导器会接收来自外界的多种刺激,包括模拟、重复、适当的视觉反应等,从而使病症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恢复正常的身心状态的最终结果[1]

一、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日本的反复促进性治疗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神经康复方式。日本鹿儿岛大学的川平和美教授,凭借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汇集数千例偏瘫病例的病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方案。川平法是一种有效的神经系统修补技术,特别是针对那些因脑卒中导致的单侧麻痹或脊髓损伤导致的四肢麻痹的患者[3]。它不仅能够帮助那些在想6个月内完成康复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患者,还能够帮助那些想要更好地缓解他们的痛苦实现生活自理的患者。目前“川平法”在日本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认可,日本国家电视台NHK专门为此拍摄了纪录片,并于于2018年登陆日本全国电视台,川平法与传统的功能性治疗方法相比,拥有更加出色的疗程和更高的安全性[46],因此已成为当前脑卒中患者的首要治疗方案。

二、国内研究现状

反复促通疗法就是通过给患者一个明确的指定的目标,通过主动随意运动模式,使促通后的运动准确无误的实施,并让大脑的兴奋按照指定的通路进行传导,经过这样反复多次的训练以达到随意运动模式之康复治疗的目的[5]。通过反复促通疗法的长期训练,无论是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还是对发病一年以上的慢性期后遗症患者都有显著的康复疗效[4]。2015年版的日本卒中治疗指南中,基于以往的研究结果对目前较为有效果的几种治疗法作出了推荐。在指南里,作为对偏瘫,步态障碍和ADL障碍等康复的基本策略特别重视目标导向性训练的反复训练,将川平法作为对偏瘫上肢的治疗的主要推荐,同时这项技术对偏瘫下肢,步态障碍和ADL障得也证实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盘锦市中心医院在2021年11月20日成功主办脑卒中康复治疗新技术反复促通法(川平法)理论与临床应用线上研讨会。会议采用了线上直播的形式,并且特别邀请了川平法创始人川平和美教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理学疗法科主任刘惠林教授、日本神户大学康复系物理治疗副教授宫本明等15位国内外知名康复治疗专家进行授课。出席本次线上会议的各位专家从神经学理论、卒中康复临床实践、患者病例分享等角度分析和分享了川平法的科学的理论和显著的治疗效果。

三、对偏瘫患者肢功能的影响

反复促通疗法又称“川平法”,是由日本鹿儿岛大学教授川平和美提出的新型康复手段,多用于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恢复。通过对比实验前后患者的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分,我们得知了反复促通疗法对患者的上肢肢体运动功能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RFE治疗通过大量重复的肢体动作、精细的康复操作以及患者的主动配合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RFE疗法较常规康复治疗有以下几点优势:RFE使用触摸及敲击特定部位诱发目标动作;RFE注重近端肢体肌力及运动模式;RFE特别注重手指活动,对提高手部抓、捏等精细动作有极大的帮助,能有效的改善上肢的运动功能运用高重复频率和神经诱发模式,通过手法的物理刺激来提升下行运动神经的兴奋性,抑制患肢协同运动,诱发患侧肢体活动,促进大脑功能修复和重建,重新建立或疏通神经通路,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是RFE的作用机制[16]。RFE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较好的康复手段,临床效果可靠。

四、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本实验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升,实验组的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两种康复治疗方案都是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据统计,75%的脑卒中病人的残疾率与他们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并且许多病人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经过增加使用反复促进技术,比仅仅采取传统的康复措施更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症状,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有效率,可以让病人轻松地实施预期的活动,这一点比仅仅采取传统的康复措施更具有优越性。通过在实验后的Barthel量表评分对比,我们也发现了反复促通疗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必备的生活的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外部的环境,并保证我们的健康。这种技能通常来自于我们不断重复的身体运动,它对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努力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达到完全可以独立完成的水平,这既是治疗过程的关键,也是恢复健康的关键。只有当这种可以独立完成的水平达到极致,才可以让病人恢复到原本的生活状态,并且可以从而赢得他人的认可、赞赏以及满足。

五、结论

反复促通疗法(川平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反复促通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临床观察和治疗过程中,所有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均未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可见反复促通疗法安全性高,适合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验采用的反复促通疗法(川平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并且安全可靠,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临床实用性。

1


附录

参考文献

[1]陶徉聿,王晓光,薛新宏,胡志雯,薛子娇,吴庆文.反复促通疗法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慢性病学杂志,2022,23(09):1398-1400+1403.DOI:10.16440/J.CNKI.1674-8166.2022.09.32.

[2]庞争争,计弯弯,张环,吕亚希,孙瑞.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22,37(08):464-467.

[3]姜文,郭川,徐胜,卞海波,王彤,朱兰.反复促通疗法联合肌电反馈式助力电刺激对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08):548-553+571.

[4]王晓光,陶徉聿,薛新宏,李新茹,张雅慧,吴庆文.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合并高血压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24(04):296-300.DOI:10.19539/j.cnki.2095-2694.2022.04.008.

[5]吕菲. 头针结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21.DOI:10.27282/d.cnki.gsdzu.2021.000644.

[6]孟祥凤. 反复促通疗法(川平法)结合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1.DOI:10.27127/d.cnki.ghlzu.2021.000274.

[7]徐浩繁. 中药熏洗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1.DOI:10.27127/d.cnki.ghlzu.2021.000363.

[8]姜增明,叶祥明.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21,20(02):82-84.

徐玉凯(2000.04--),男,汉族,山东枣庄,学士,康复治疗学专业

指导老师:朱子宁(1995.05--)男,汉族,山东滨州,硕士,运动康复

该篇文章依托山东协和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论文发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