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胡宇衡

370104198310171915

摘要: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大、细节多,安全管理是施工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常规的安全管理方法存在覆盖面窄、管理不及时等局限性,BIM技术的应用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有助于管理人员根据三维模型直观分析建筑工程的施工状况,主动采取安全管理措施。考虑到BIM技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特点,有必要展开分析,探讨建筑安全管理活动中BIM技术的关键应用方法。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应用

1BIM技术概述

建筑信息模型属于三维立体化模型,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构建而成,借助传感器多维度映射建筑信息,基于信息模型全面反映建筑数据行为,用计算机终端展现数据模型,建立起建筑信息与数据模型的密切联系。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构建中的关键技术,实现对建筑信息的集成化处理,增强信息的直观展现能力。基于BIM技术构建的平台可整合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建立起联动性较好的沟通渠道,以便各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强化信息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BIM技术以信息本体的采集和映射为基础,汇总信息后加以转化,产生可供计算机读取的数据,同步映射二维、三维、四维动态图形,利用计算机设备分析数据操作行为,确保各项技术均根据既定的指标参数落实到位,也能够给数据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2.1优化管理方式

BIM技术联合应用可视化配置、虚拟构建多种方法,以最具科学性的管理方式组织建筑工程的管理活动。在BIM模型的支持下,管理员可集中处理工程信息和资源,发挥出信息的指导作用,合理调配工程资源,为工程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得益于BIM技术的可视化应用特性,稳固各部门的协作关系,利用网络平台高效进行测试、审批和检查,在此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效率较高,可加快工程管理工作进度。

2.2增加经济效益

BIM技术在缩短建筑建设周期方面有积极作用,减少建筑建设不必要的耗时,提高经济效益。随着BIM技术的发展,配套的硬件设施升级,工程质量得到保障,智能化设备的性能优势得到充分的展现,减少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需求量,资源投入的减少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有提质增效的效果。

2.3高效检索及利用数据

工程项目管理覆盖的信息类型丰富,传统的信息记录方法无法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且数据的利用价值受到抑制,例如难以提供专用数据信息快速检索功能。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根据自身需求快速寻找专用数据,针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数据指导工作。同时,对数据库的访问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数据访问的便捷性得以提升。

2.4提高工作效率

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大幅提高建筑工程数据信息的共享水平,企业员工可更快速地进行工程审阅。由于得到数据的支持,日常工作方向的合理性和工作的准确性得到保障,员工能够按照计划有效开展工作,效率随之提高,劳动强度降低。

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建筑施工危险因素识别

施工现场涉及人、材、机等动态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干扰,危险源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无法准确辨别隐藏的危险源,利用BIM技术完成模型的构建,并对整个工程场景进行动态化模拟,方便管理人员第一时间掌握问题所在,并结合施工环境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安全管控。BIM技术能够将建筑管理内的施工信息、施工进度都纳入施工安全管理系统中,利用BIM技术的模拟性和可视化,帮助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排查危险源,并进行危险源等级划分(可以利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等级危险系数,例如红色代表非常危险、橙色代表有一定危险、黄色代表危险性较小、绿色代表无风险),由此可以制定出一系列面对危险源的措施,针对性的对待各等级危险,也可以提升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安全管理效率,并为施工人员解决安全隐患,及时的消除危险源,从源头上有效的遏制危险的发生。

3.2利用BIM技术预先模拟施工方案

建筑企业依据整个建筑结构的特征和各项施工内容,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之后,需应用BIM技术实施安全模拟,明确出工程施工计划中是否出现各种设计问题。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可应用Navisworks软件,建立合理的塔吊模型,将各种基础信息输入其中,通过此软件综合分析建筑结构与塔吊的间距、塔吊运行半径等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与BIM技术相关的软件,能够对安全隐患点进行自动定位,并提供各种隐患数据,进而提升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和效率。

3.3仔细核查三维碰撞情况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流程具有复杂性的特征,相关管理工作者需全面了解各项施工中的具体内容。而设计人员需实施各种应对措施,对管线点进行合理预设,防止部件之间出现碰撞的情况。以往,2D施工设计图相对较为笼统,信息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对管线碰撞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实际工程项目状况,应用BIM技术中的可视化功能,可开展三维碰撞检查,使得各项流程设计更加规范化,降低工程施工环节中发生事故的概率,避免出现交叉施工和返工的情况。与此同时,相关作业人员还需有效提升此技术的碰撞效果,对3D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实施作业模拟测试等,避免项目建设中出现各种质量和安全问题。例如,将物料吊装、各种车辆驾驶线路、材料堆放场地、基坑作业等各项工序信息上传到BIM模型内,模拟挖掘设备行使情况、吊装设备搭设情况等,判断出是否存在空间碰撞的情况,并作为依据,将其贯彻落实到各个施工环节,进而能够及时解决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

3.4信息化安全教育

施工人员普遍存在对安全教育敷衍态度,随意按照自己的施工经验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性。这对管理是一大挑战,因此必须注重BIM技术和VR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进行沉浸式安全教育培训,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工地高危安全事故,如高处坠落、宿舍火灾、高空坠物、脚手架崩塌、塔吊起重伤害等,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真切感受到不安全操作行为的严重危险和后果,提高施工人员警觉性和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人员穿戴与系统连接的数字化设备,与后台管理的对应数据相匹配,将施工人员的具体行为数据纳入后台管理中,及时反馈给相关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进行修正,切实解决施工现场的实际问题,从问题的源头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施工单位更要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让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学习,提高建筑施工当中的安全管理效率。

4结语

BIM技术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应用具有优点,但也有需改进和有待深究的地方。目前BIM技术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中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施工的重复作业、立体细部构造效果以及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有了很大地提升。能够及时发现各项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具有大量数据库为技术人员提供参考,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极大地提升了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促使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壮,陶忠,李倩.浅谈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0(12):151-152.

[2]闵文茂,雷鸣.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前瞻[J].科技经济市场,2020(11):66-67.

[3]安忠平.刍议BIM技术在高层建筑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3):172-173.

[4]杨志鹏,孙健,贾剑伟,等.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18):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