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王秀芳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中学,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615200

摘要:虽然在我国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很多高中都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但是高中教学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就化学教学来说,课堂教学过程仍然以应试为主,理论知识教学时间远远大于化学实验课时,教学形式枯燥和教学内容的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也会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整体质量。因此,强化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创新实践落实到位是高中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一、新课程理念与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概念

新课程理念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找到适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能自主分析,勇于探索,实现学生活学活用。学生在学习期间理论知识是基础,教师要站在宏观角度分析与研究,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行为习惯。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性指导,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动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可忽视,高中化学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实践,根据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情况,明确教学方向,调整埃及学思路,体现多种方式育人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打造了精彩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普遍相对于偏高,教师要关切教学本质上的研究分析,真正了解学科知识特点,才能有效解决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实践,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合现在教学,有效教学要建立在创新之上,对学生化学学习和社会实践上有着关键性指导作用。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也要抓住现代化教学实践策略,践行于化学科学科教学的开展。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应该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主要依据,学生主动学习增进知识扩展。教师要积极整合教育资源,确保学生中心地位,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结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变得主动积极。

二、新课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设置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化学课堂、深入化学世界的重要方式,高中化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堂提问,拓宽学生思维深度,学生在问题中展开对化学知识的思考,寻找正确答案过程中收获不同的思路和看问题的角度,培养问题意识。化学教师在设置问题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引导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灵感[2]。

比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时,化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生活中看到的铁和人身体中的铁元素有什么异同?人类在四千五百年前用的铁器和今天我们用的铁器有什么区别呢?是什么原因让铁能够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被人类广泛利用呢?

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充分调动所学知识,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探索,并结合铁的化学性质等知识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在化学课堂的积极回答、热烈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问题的有效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情景教学法是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化学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将传授化学知识的课堂从班级转移到化学情景,有效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和化学想象,增强高中化学课堂的开放性,为学生的身心和大脑提供一个自由而开放的学习空间,情景教学可以将晦涩的化学原理和化学知识直观的呈现在化学课堂,促进学生思维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化,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可以进一步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化学教师还要在情景中融入生活元素,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如果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没有生活元素的融入和思考,这样的知识体系是缺乏实践意义的,所以化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以生活化的化学课堂推动化学有效教学,拓宽学生化学视角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从化学维度观察外部世界的习惯。

以《化学品的合理利用》为例,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纪录片片段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以下生活情境: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滥用导致生态遭到破坏,大气、地下水和地表水受到污染、蜜蜂、青蛙等昆虫大量死亡等。

在该情境中,学生首先认识到化学品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其次产生对化学品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的客观评价,最后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化学品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化学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对情景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比如,化肥农药如何能够破坏生态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化学本质。

(三)重视学生主体,构建趣味课堂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不应该把课堂的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和想法,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为了更好地教授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有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人教版的化学教材,从而使得每一节的化学知识都能够形成一种紧密的关联。通过采用大单元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并为他们打造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例如,当讲授“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系列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们深入探究本节课涉及的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并从已经学到的实验结果中获取启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把它与其他相关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究这类问题,从而检验出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和深入探究的精神。通过对前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还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当课堂上只剩下几分钟的时间时,老师应该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实践。学生们渴望通过练习题和与老师进行互动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此老师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氛围才能变得有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借助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现象

作为一门理工科学科,化学科目的教学离不开实验,仅仅依靠课堂的纯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现象。所以,增加实验课时也是尤为重要的。只有通过动手实践,学生才可以真正掌握和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很多化学结论都是得益于实验过程总结出来的,化学实验的抽象和直观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新课改要求下,化学教学应该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充分结合,便于更好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思维。例如:就常见的高中化学板块“金属的化学性质”来说,教师在讲解相关金属性质后,应该安排课时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动手实践,通过钠和水的反应,判断产生气体的成分,对气体和溶液性质做记录,以此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反应化学方程式,学生在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取自己得出化学知识的满足感,更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

在新课改贯彻落实以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增加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现如今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教师应该积极创新优化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兴趣当中进行化学学习,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以及学习当中可以有效地应用化学。

参考文献:

[1]邓亚楠.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630-4686),2020.

[2]韦应虎.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性教学的策略[J].新智慧,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