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以鉴史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见“微”知著,以鉴史迹

潘雅雯

海亮外国语学校  311800

微课是课程改革的一种积极措施和方法,积极采用微课技术已经成为初中教师教学的必然需求。初中历史课堂中,采用微课进行辅助能够达到相对较好的效果,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过于注重历史知识的讲述,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存在普遍性的不足。而耗时相对较短的微课,能够有效补充历史事件的不足,让学生通过课堂与课下结合的模式掌握更多的历史事件,并通过历史事件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一、案例情境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历史课,这个阶段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其中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是:学生对历史年代的认知了解较少,且由于计算系统相对较为复杂,因此很多学生无法快速准确转换历史时间节点。如某一次摸底考试当中有一道题目为“西汉存在了多少年的时间?”题目本身并不复杂,但由于很多学生无法将公元前时间与公元时间结合在一起,因此这道题目本班超过1/3的学生并未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另一道考核知识点相似的题目,并未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数量更多。该题目为“蒋介石于哪一年当选了民国总统?”这道题目给出了蒋介石当选总统的时间:民国三十七年,但即便如此很大一部分学生同样不清楚如何进行转化计算。

对教师而言,必须采用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学生能够以更为直观的形式理解历史时间的换算方式。进入复习阶段后,强调历史时间换算的频率开始提升,但很多学生在复习以及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依然无法准确完成历史时间的换算,导致该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历史事件换算的方法,但是忘记知识点的速度同样相对较快,很难较好地运用这一知识点。

二、案例问题

根据上述案例,能够发现历史时间换算作为一个知识点,教学以及辅导的主要困难包括学生的理解相对较为困难,学生利用存在更大的困难。

(1)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在当前的生活中学生不需要利用历史时间转化相关知识,公元前的时间与现在的时间甚至时间概念已经丧失了直接的联系,对学生而言需要重新学习公元前的概念,尤其公元元年这个概念,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理解困难。部分学生在正数以及负数的理解方面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简单按照正数以及负数的概念理解公元概念,对学生而言自然存在较大的难度。与公元前的概念相比,民国的概念理解更为困难。民国是非普遍使用的一个生造的概念,当前这个概念在台湾以外的地区已经不再使用。因此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概念,民国计时的概念理解以及认识自然相对较为困难。

(2)在课堂的环境下,每次讲解如何进行历史时间换算相关知识后,学生都能够快速理解知识点,并且将知识点运用在解题当中。但由于学生记忆的时间普遍相对较短,因此脱离课堂的环境后,学生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忘记学习的知识点,因此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无法真正运用相关知识。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反复的机械练习更加符合这一类型知识点的学习需求,即学生应当在真正需要的情况下快速获取相关知识点,并通过反复的练习真正掌握知识点。作为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无法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其他可行的辅助措施得到这一目的。

三、解决过程或策略

根据案例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需求,计划采用微课的形式作为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历史时间转化相关知识点。

(1)微课设计。历史时间换算相关知识,与历史事件展示不同,展示历史事件时能够由网络渠道获得大量素材,对教师而言使用既往素材编辑微课的难度相对较低,而历史时间换算相关的知识缺少已经成熟的素材,作为教师需要承担大量的制作责任。本次案例设计过程中,为降低案例制作的难度并提高微课的质量,本人由微课分享类型的网站中寻找了大量的片段素材,并将这些素材片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使用可行性的微课材料。该微课材料作为知识点讲述的微课,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少,通过学习该微课学生能够了解并且掌握历史时间换算相关知识点,与既往的微课相比该微课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无需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体现出显著的作用。

(2)视频录制。作为教师,由于视频编辑以及制作的专业水平相对较差,因此为满足微课视频制作的需求,本次计划采用PPT转化的形式制作视频。开始制作本次微课前,为进行课堂教学本人已经制作了一版用于辅助课堂教学的PPT,本次视频制作时使用了Camtasia Studio工具,该工具能够制作动态的PPT并能够以视频的形式输出PPT。使用已经制作完成的PPT,即能够在该软件当中制作视频。从视频制作的效果来看,采用上述模式制作的视频主要的问题在于较为简单且分辨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在于PPT素材的分辨率与视频素材存在较大的差别,但在移动端播放时,素材分辨率较低的问题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视频能够基本满足使用需求。另一方面,采用上述方法制作的微课视频并不具备互动功能,而本次微课的内容,对互动性不存在明确要求,因此该种方法制作的视频能够达到必要的使用效果。

(3)微课的发布以及使用。微课视频存在两种使用途径,课堂教学时微课视频能够辅助教学使用,因此教学过程中能够直接采用该视频代替教师的讲述进行教学,另一种视频使用模式是学生自学使用,通过将微课视频分布在公开平台上,学生能够根据需求下载并自主学习。为降低微课视频使用的难度,本次制作的微课视频,选择发布在微信以及云盘两个平台上。微信平台为本人建立的教学知识分享公众号,该公众号当中包含上传的大量微课,学生能够按照微课排序主动进行学习。此外,通过在云盘分享资源,学生能够下载并在无网络的环境当中使用。

(4)微课反馈、评价以及优化。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判断微课是否达到了预计的目的,以及微课是否需要进行优化。从微课使用的实际情况来看,本次制作的微课视频在内容的完善性以及知识讲解的详细度方面并不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视频的节奏依然存在不足。根据学生的反馈可知,学生观看视频时需要一定的思考以及理解时间,由于当前的视频缺少停顿时间,因此学生必须反复暂停视频甚至反复小幅度拉回视频,即微课视频的应用相对较为复杂。未来继续使用时,该微课视频需要在节奏方面进一步优化调整。

四、效果或启示

从微课模式应用效果的角度来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微课模式辅助进行教学,主要的作用以及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的重点更为清晰明确。对初中历史教师而言,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于初中历史的体系相对较为庞杂,但历史课较少因此教学的压力适中较大。每节课我们都必须融入大量的知识,由于需要讲授的知识数量较大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并不清晰,学生无法及时明确课堂重点的情况较为普遍。而采用微课的模式,由于微课往往代表着该节课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通过微课即能够体现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微课,虽然很多教师习惯于在课堂教学当中使用但事实上微课具有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学生预习、复习等过程中均能够通过微课进行学习。甚至我们准备的很多具有辅助性质的微课,可能在课堂中没有时间使用,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学生需要在课外时间主动学习。因此通过微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得到更好地体现。

(3)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让学生知识掌握更为扎实。在上述案例当中,微课的价值就主要体现在这个方面。历史尤其初中历史的很多知识都以碎片的形式呈现,这些知识的理解较为简单,但牢记却存在较大的困难。实际上正是由于知识过于碎片化,因此学生很难讲知联系在一起,完成较好的应用,而通过微课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复习,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