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研究

杨晓梅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以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化疗,观察组实施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化疗;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

周围型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容易被患者忽视。伴随着疾病进展,患者会有持续低热、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多种不适症状,此时患者多为晚期[1]。周围型肺癌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临床治疗有更高要求。以往多提供化疗控制病情,可发挥一定效果,杀灭癌细胞,但也会杀灭正常细胞,并诱发毒副反应。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是现今比较推崇的新型治疗方案,在可医学影像技术引导下实施肿瘤靶向定位,通过局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杀灭肿瘤组织。此次研究以2022.1-2022.12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80例为对象,探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以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7-81岁,平均(64.38±4.32)岁;肿瘤直径2.0-4.8cm,平均(3.43±0.21)cm。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81岁,平均(64.79±4.36)岁;肿瘤直径2.0-4.5cm,平均(3.25±0.18)cm。两组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化疗,药物是顺铂(国药准字H37021358,齐鲁制药有限公司,10mg*5支)和吉西他滨(国药准字H20030104,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0.2gx1瓶/盒),第1-3d,40mg/m2顺铂静脉滴注;第1d、第8d,1000mg/m2吉西他滨静脉滴注;1周期是21d,持续治疗3周期。

观察组实施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患者提前禁食6h,治疗前0.5h给予10mg吗啡(国药准字H21021995,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0.5ml:5mg)肌肉注射、30mg磷酸可待因(国药准字H21020263,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100ml)口服,辅助患者上CT检查床并仰卧,根据术前的CT增强扫描结果定位手术穿刺点、进针深度,给予0.5m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运动,于CT引导下在肺部肿瘤分次刺入微波天线,微波天线、微波消融治疗仪与水冷循环系统准确连接,频率设置为2450MHz,功率设置为50W,医师结合肿瘤病灶大小及治疗情况适当调整功率、治疗时间,多数情况下持续治疗8-15min,消融范围是肺部肿瘤边缘朝外反射的0.5cm内。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病灶分类及治疗标准[2]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与病情进展四项,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00%。(2)不良反应,包含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骨髓抑制、气胸四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统计比较。

2·结果

2.1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临床疗效(n=40例,n/%)

组别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病情稳定

病情进展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

10(25.00%)

18(45.00%)

8(20.00%)

4(10.00%)

28(70.00%)

对照组

5(12.50%)

15(37.50%)

12(30.00%)

8(20.00%)

20(50.00%)

X²值

-

-

-

-

4.765

P值

-

-

-

-

0.001

2.2患者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二。

表2 两组不良反应(n=40例,n/%)

组别

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

骨髓抑制

气胸

合计

观察组

1(2.50%)

1(2.50%)

0(0.00%)

1(2.50%)

3(7.50%)

对照组

5(12.50%)

3(7.50%)

3(7.50%)

0(0.00%)

11(27.50%)

X²值

-

-

-

-

4.326

P值

-

-

-

-

0.001

3·讨论

肺癌是恶性肿瘤疾病,患病率持续递增,周围型肺癌是最常见疾病。临床认为外科根治术是唯一治愈肺癌的手段,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至中晚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肝功能衰竭等现象,已经丧失根治术机会。所以临床多在确诊周围型肺癌,确定患者病理分期后,将放化疗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尤其是化疗。化疗主要通过化学药物有效抑制肿瘤的增殖、浸润与散播,继而有效杀灭癌细胞。但化学药物缺乏良好的选择性,杀灭癌细胞时还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害,继而诱发一系列不良反应。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是现今比较推崇的微创治疗方法,在CT引导下准确插入微波电极,在微波电场作用下对肿瘤组织实施治疗,迅速升高局部温度,令肿瘤病灶完全凝固坏死

[3]。该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微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速度快、可重复操作等多种优势,可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的器官功能,适合用于丧失黄金手术时机的中晚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综上可知,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琦,陈芳.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0):57-59.

[2] 赵智晨. 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21):135-137.

[3] 殷曰帅,宓兵,毛媛媛,等. 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老年患者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0,17(12):72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