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的地理国情监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基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的地理国情监测研究

王涛

420803198008296019

用工单位: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方单位:武汉智唯易才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

摘要:在我国,地情监控类专业担负着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的重任。“气”来源于测绘工程、遥感科技、 GIS等学科,同时又面对着测绘信息工程学科的新使命与新需求,为测绘信息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地理态势监控能力的新型测绘信息工程学科。通过对地理状况监测工作任务、任务及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基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的地理状况监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和建设,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地理状况监测专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引言

地理状况指的是国土面积、地理区域分区、地貌特征、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城市布局与城市化扩张、生产力空间分布等各种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的宏观、综合和综合反映。对地理环境进行动态测绘,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进行适时公布。中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貌错综复杂,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地面地貌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将先进的测绘技术、数据资源和人才的优势发挥出来,对地理环境进行主动的监控,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真实、可靠、准确、权威的地理环境信息,这不仅是测绘事业科学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今后测绘事业的一项重大任务。

1.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当前,我们国家对地质环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有才能的人的要求显著上升。对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等高校来说,要将监测专业的专业要求和人才资源进行有效地运用起来,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可以适应我国对地理形势监测人才的需要。地情监控专家必须具有较强的地情遥感与地理资讯工程学基础,并在地情调查期,运用这些专长构建地情监控资料库,以达到对单一资料库的更新与维护。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在原有的学科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增设相应的学科,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2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建设方向

2.1办学理念

地质状况的监控范围很广,每一个专门的监控范围都很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在课堂上。所以,一定要对专业的构建进行持续的改进,在学校的发展中,要更加重视对基本知识的传授与革新,重点是要掌握好测绘高干部地理信息工程的共性基础,要把扎实的理论根基打好,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在实习的时候要强化对地理环境的监控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专业定位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涉及到了测绘、环境、林业、水利、气象、国防等多个领域,为了满足对国家地理监测人才的需求,对所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展开了分析和评估,并将多种技术手段结合起来,从而对具有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能力的人才进行了培养。

2.3培养目标

本课程旨在为我国发展所需的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使其具备获取、整理、分析、监测、评估、共享等基本能力。地理形势监控的内容涵盖了各个学科,从而实现了培训的综合性。

2.3.1质量培训要求: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以较高的科研水平和较高的学术水平,重视工作和工作上的创造性,以长远的眼光来考虑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2.3.2知识的培养目的:通过对测绘,环境,林业,水利,气象,国防等方面的研究,掌握测绘,遥感,地学,地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掌握地学资料的分析与处理方法,以提高对地学状况的认识。

2.3.3素质培训目的:要想把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的素质培训,就需要加强其素质,尤其是电脑使用与交流的技能,通过电脑查询外文杂志,进行无障碍的阅读与交流,以及外语的撰写,将自身的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各项专业技能的使用,并针对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的特殊性,增强其在有关工作中的整体素质。

2.4产学研环境建设

在一般的大学中开设一个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就是要在四个学年、三个半学年内,在大学中进行理论和实际的教学,然后在剩下的半个学年里,在工作岗位上进行一次实习,参与到特定的地理国情监测工程中,对工作的全流程、工作的方式、工作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把握,并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写成一份完整的报告。

3.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到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建设

通过对我国地理国情监测学科发展趋势的考察,可以发现其对学科发展和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强的综合性要求。然而,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按照学科发展的方向和需求,循序渐进地进行,充分发挥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等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点,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并针对各学科院校的具体状况,稳步地推动地理状况监测学科的发展。

3.1.在已有较完善的测绘、遥感、 GIS等学科,并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的大学中,可考虑设置一个单独的 GIS类学科。在上述各学科中选拔出一批杰出的师资,并通过引入地理、社会、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相关学科的人才,与地理国情监测学科分享已有的数个学科的教学资源,推进学科的发展,明确了地理国情监测学科的发展方向,也更易于达到学科发展的目的。

3.2增设专业

部分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等专业在高等院校中的发展趋势尚不完善,尤其是有些高等院校仅有一个传统测绘专业,而缺少遥感等新技术专业。可以在已有的测绘专业的基础上,加强对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建设,或是将这一方面加入到毕业生的专业推荐中,从而让测绘专业从技术创新到地理形势监测人才的培养,让其逐渐从基本走向完善,最终实现地理形势监测专业的发展。

3.3延伸专业

有些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等专业,因师资、资源、专业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开设这一专业。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教师的支撑,教师的职业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难以实现人才的培养目的。所以,我们可以在这几所大学中开设地理形势监测的课程,尤其是对于现有的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等大学来说,这样做不能构成一套完善的地理形势监测人才培养体系,但是依然可以让这几个专业的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地理形势监测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应用,从而达到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3.4技术培训课程

一些没有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的大学,可以选择参与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的技术培训课程,尤其是一些专业完备的大学,将会利用自己的专业和资源优势,开设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培训课程,参与该课程,也能更好地完成高校地理形势监测专业的人才培养。

结束语

地理环境监测由国家向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提出了新的任务,同时它也是当前国际上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和前沿问题。在新的标准之下,测绘地理信息的改革升级改造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就是对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最大的要求。地理环境监测的工作范围很广,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也很多,所以,应该在科学信息系统专业的背景下,利用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等技术,来进行地理环境监测的过程系统设计、专业建设和专业培训。文章对以测绘为核心的地理环境监测遥感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思想进行了探讨,具体表现为:“要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强化再学习和创新能力,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要注重对业务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凸显服务重点,要拓展强的服务领域,要在实践中建立”形式或模块培养模式,要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专业教学模式,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强化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将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的各种优点结合起来,这对于培养和建设地理环境监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江文琴.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的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建设研究[J].低碳世界,2017(36):35-36.

[2]胡庆武,艾明耀,付建红.基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的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建设研究[J].测绘通报,2016(10):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