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3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分析

尹桃

上海强生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对审计风险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探讨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关系,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风险的影响机制。首先,阐述内部控制的效果直接影响独立审计的风险;其次,系统分析内部控制各要素如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监督等方面的缺陷会以何种方式增加审计风险;然后,详细探讨评价企业整体内部控制情况和识别关键审计风险领域的方法,强调审计人员应采取基于风险导向的审计方式;接着,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和相应调整独立审计策略两方面具体建议,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和改进审计质量;最后,对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意义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可在多个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全面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导致审计风险增加的机制,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不足,为规范内部控制管理和改进审计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控制缺陷;风险管理


一、引言

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与有效运行,对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但是现实中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存在诸多缺陷与漏洞,这些控制缺陷将严重增加独立审计的难度和风险[1]。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审计人员有必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分析控制缺陷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并据此调整审计策略,以发现企业财务报告中的重大错误。本文拟通过探讨内部控制缺陷的类型与特征、分析缺陷对审计风险的影响机制、提出识别风险与应对策略等,以期为审计实务提供参考借鉴,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二、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一)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保证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保障信息真实完整。具体来说,内部控制在降低企业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内部控制可以预防和发现错误,如设置相互制衡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员工舞弊行为。其次,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如建立合同审核制度,避免出现违规行为。再次,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效率[2],如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员工清晰分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建立严密的财务核算体系,进行凭证和账册检查,可以减少财务报告错误。因此,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使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运营更加规范有序。这为外部审计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有助于审计人员设计审计程序、评估审计风险。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和漏洞,将严重增加独立审计的难度和风险。

(二)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关联分析

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运行风险,减少财务报表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降低了独立审计的困难程度和风险。具体来看,完善的内部控制在多方面促进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内控环境直接影响审计环境。管理层重视内控以及企业风险防范文化,都使审计人员更容易获取信息和证据。其次,良好的内控活动设置如明确分工和授权审批,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再次,有效的内部监督如内审功能的发挥,可以协助识别公司的问题领域。最后,健全的会计系统有利于记账凭证和账务处理的规范化,为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提供便利[3]。反之,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将对审计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审计人员面临更高的风险,需要设计更多审计程序以获取足够证据并发现错误。同时,内控缺陷也增加了舞弊风险,给审计带来更大挑战。因此,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分析控制缺陷对审计风险的影响,是审计人员必须完成的关键工作,以确保审计质量。

三、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一)公司内部因素

企业内部的许多因素会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第一,管理层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审计的开展。如果管理层不支持审计工作,不提供所需信息或误导审计人员,都将增加审计风险。第二,企业规模大小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具有多个业务部门和复杂交易的大型企业,其审计难度和风险明显高于小企业。第三,企业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也很关键。内控漏洞为舞弊创造了机会,增加了审计发现错误的风险[4]。第四,企业的会计体系是否规范也会影响风险。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存在严重问题,将直接导致错报风险增加。第五,企业的财务状况也需考量。企业财务困难时,管理层可能更有动机作假账来掩盖问题。第六,企业文化与传统习惯会影响风险识别。在注重关系的企业文化中,存在向上级隐瞒问题的倾向。最后,员工的绩效考核机制也相关。过于注重业绩可能促使员工进行违规操作。综上所述,公司的各个方面都会对审计风险产生潜在影响,审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内部因素,以确保识别关键审计风险领域。

(二)外部环境因素

除企业内部因素外,审计风险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第一,所处行业的特点会影响风险。例如金融行业存在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使审计更困难。第二,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相关。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更大,存在虚增业绩的风险。第三,政策法规的变化是一个重要考量。税收政策、会计准则等变化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审计风险。第四,技术发展也是一个新的因素。如网络交易的兴起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信息技术风险。第五,社会舆论如果质疑企业信誉,也会施加管理层更大的压力,增加错误报告的动机。第六,同行业公司出现丑闻,会产生连带影响。最后,企业所在区域的风险,如疫情等也需考量。综上,审计师在评估审计风险时,必须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直接和间接影响,包括行业特点、政策法规、经济形势、社会舆论等,以确保准确识别企业面临的主要审计风险。

四、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的影响

(一)常见的内部控制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许多普遍性缺陷。在控制环境方面,管理层可能没有建立有效内控的充分意识和重视,导致内控环境整体较弱。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企业可能缺乏对内外部风险进行定期全面的评估,造成内控措施设置不到位。控制活动方面,如各相关部门之间分离职责不明确,缺乏相互制衡。在企业不同部门的信息沟通方面,信息交流不畅通频繁,重要信息遗漏情况多发。在内部监督方面,没有建立持续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预警内控问题。另外,信息系统控制也普遍存在缺陷,如密码设置过于简单导致信息泄露风险增加。还有一类情况是企业发生并购或组织改革后,未能及时更新完善内控制度,导致内控机制失效。总的来说,这些内部控制缺陷削弱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管理,为各类错误和舞弊行为创造了机会。内控存在重大漏洞,势必会严重增加审计的难度和风险。()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的审计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将对独立审计带来多方面不利影响,增加审计失败的风险。在内控环境方面,如果管理层没有建立强有力的内控风险管理意识,审计人员就面临获取企业信息与证据存在障碍的风险。在风险评估方面,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内外部风险评估,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充分了解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在控制活动方面,相关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制衡,这为舞弊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可能[5]。在信息沟通方面,信息传递不畅,重要信息遗漏使得审计人员获取信息面临困难。在监督机制上,缺乏有效监督无法发现内控问题,这也减弱了内部审计部门协助外部审计的作用。至于信息系统方面,控制缺陷导致更高的信息技术风险,增加了审计的难度。总之,种种内控缺陷增加了企业财务报告及业务操作过程中出现重大错误甚至舞弊的可能性,这将严重提高独立审计的失败风险。

五、评价内部控制识别审计风险

(一)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审计人员需要运用专业判断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以评估控制风险。其中内部控制质量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评价是通过访谈、账务记录查看等了解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及执行的有效性。如控制活动设计是否合理,控制是否得到认真执行等。定量评价是通过抽样测试评估内控关键活动的失效率。如测试采购付款环节付款金额与请款单是否相符。两者相结合可以判断内控设计与执行是否到位。其次,关注历史内控问题的解决情况,以及机构改革后内控的更新是否充分。再次,对信息系统控制进行专项评估。如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判断系统访问控制的安全性。最后,与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其内部评估结果。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审计人员可以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与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缺陷与风险隐患形成专业判断。这为识别关键审计风险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二)识别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在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后,还需要从财务报表核对、内部控制测试、管理层询问、行业分析等方面着手,运用专业判断综合识别关键审计风险。针对主要的收入和采购交易,需要对交易流程进行追踪和重走,追踪交易的流程是否存在控制漏洞。对存在重大管理判断的账户,如评估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合理。要对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的访问控制、数据修改控制等方面进行风险控制测试。还要与管理层就高风险领域进行沟通询问,集中识别存在管理舞弊动机的方面。对会计政策变更和管理层重要判断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使用不当会计政策或不合理判断的风险。同时,对公司所处行业面临的风险变化以及宏观经济风险进行关注,看企业是否忽视了这些外部风险因素。另外,对公司本年度经营业绩和财务指标波动进行检查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果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或涉及重大法律纠纷,也要提高警惕识别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最后,对企业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的信用记录进行了解,判断存在的信用风险。通过上述程序,审计人员可以全面识别企业面临的关键审计风险,以此指导开展风险导向的审计工作。

六、降低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内部控制,降低审计风险。首先管理层必须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全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使各部门和员工都重视内控。其次,需要建立覆盖各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系统完整的内控制度体系。再次,公司各部门之间要进行相互制衡和监督,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带来的问题。另外,必须建立清晰的业务工作流程、明确的分工授权体系,避免出现监督漏洞。此外,应定期开展内外部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更新和改进内部控制措施。同时必须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确保重要信息不会遗漏。最后,通过定期自查并整改内控缺陷以及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改正内部控制中的问题。通过持续改进内控,企业可以大大降低审计风险,确保业务合规运营和财务报告质量,这也极大提高了外部审计的效率。

()调整审计策略

在评估了企业内部控制后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还需要根据所识别的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风险,相应调整独立审计的策略。首先,对存在重大控制缺陷的领域,需要进行更详细的实质性测试,如增加样本数量,以获取充分证据。其次,对关键管理层判断进行详细评估,避免依赖管理层不合理的判断。再次,对存在舞弊风险的业务环节,需要实施详细的核对程序。另外,如果企业使用了新的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审计人员需要自身提高专业能力,或者聘请外部专家进行审计评估。最后,如果企业面临经营风险,还需要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估,并考虑是否需要与律师进行沟通。通过根据内控缺陷与审计风险因素调整审计策略,审计人员可以确保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意见,并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这需要审计人员保持良好的专业判断与业务敏锐度,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品质。

七、结束语

(一)总结

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风险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可以清楚看到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内部控制的效果直接影响外部独立审计的风险,控制缺陷越多,也就越增加审计的难度和风险。不同方面的内控缺陷,如控制环境薄弱、控制活动不完善等都会以不同方式对审计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以辨识公司面临的关键审计风险。而完善内部控制和相应调整审计策略则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通过全面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联。

(二)展望

本文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后续研究可以在多个方面继续深入:可以构建系统的内控评价与风险识别模型;可以分析不同行业内控缺陷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也可以研究新兴的网络交易和信息技术对内控与审计风险的影响。此外,设计高效的审计策略应对内控缺陷也值得继续探讨。本研究可以为这些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惠贤,喻领云.内部控制缺陷、管理层权力与审计费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04):50-57.

[2]金絮.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基于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营与管理,2021(01):38-43.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21.01.010.

[3]冯怡.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5):149-152.DOI:10.19851/j.cnki.cn11-1010/f.2020.05.173.

[4]云皓琛.基于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研究——以腾讯起诉老干妈乌龙事件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15):115-117.DOI:10.14013/j.cnki.scxdh.2020.15.042.

[5]王运启.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对财务报表审计风险的影响——基于瑞幸咖啡的案例分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5):44-4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