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数单位“1”的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浅谈分数单位“1”的管理

姓名:张添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河东镇后陂小学

516510

摘要:分数表示份数的题型大都涉及单位“1”知识原理,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浅出的学习分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采用了定位份数数据的单位“1”为“管理员”的办法,以拟人的口吻生动形象的分化了题目中的抽象概念、重要数据、以及数量关系,阐述了对于单位“1”的管理过程,形成了单位“1”思维解题法。

关键字:分数、份数数据、单位“1”、管理员

引言:分数这个章节的知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中占据较大比重,分数知识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材里全面铺开,正式呈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内容;循序渐进的编排了“加减、乘除运算和分数解决问题”等学习内容。分数相比之前所学的整数、小数有所异同,相同点是都有表示“具体数据”的数据属性;不同点是分数多了一种属性,即表示“份数”的数据属性。分数表示份数的题型大都涉及单位“1”知识原理,鉴于单位“1”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不足,六年级的学生也大都未能够掌握并应用单位“1”思维去解决问题。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处于对单位“1”的感知阶段。因此在我看来,作为教师的很有必要将分数的“份数数据”与单位“1”对接上和对接好,以便于学生也能全面掌握分数这个章节的知识。

一、单位“1”的含义。

教材在呈现分数的含义及单位“1”的概念时是这样说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不难发现,分数的含义表达范围广阔还足具抽象性,而单位“1”的概念也是相当的抽象,学生在短时间内消化不来。由于单位“1”的概念抽象,相关题型却覆盖广泛,因此如何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多维度思维,成了亟待我们教师思索的问题。若是在这样的知识节点里,我们依旧用常规方式引导学生多读题,看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多理解题意。我猜想常规分析方式在遭遇这个分数的有关单位“1”的题型时,只会收效甚微甚至徒劳无功的。

二、单位“1的辨认。

分数解决问题题型中的单位“1”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有关单位“1”的题型时,从未有见到哪一道题会在已知条件里说明谁是单位“1”的。所以,如何辨别和确认的“1”,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首先我会在简易的习题里分析单位“1”的“管理员”例如:“牡丹的花期是32天,玫瑰的花期是牡丹的5/8,玫瑰的花期是多少天?”分析了常规解法之后。我还会补充说:“题中的分数5/8是表示份数的数据,哪个名称代词最靠近这个表示份数的分数,这个分数便属于谁。牡丹是最靠近这个分数的名称代词,5/8这个分数属于牡丹的,牡丹是这个分数的管理员,管理员有时直接管理份数数据,有时委派其化身“单位‘1’去对接份数数据,”。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但凡遇到带有份数数据题型,都可以照着这个思路去解说,可以说这样的描述既生动又有趣,既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逐渐培养学生识别份数数据、定位管理员以及辨别单位“1”的能力。

三、形成对单位“1”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为了提高学生对单位“1”思路的了解与信任,全面感受单位“1”思路的抽象性,我们在日常题型的讲解时,要搭建好新知与旧知的有效衔接、便于学生进行对比和理解。为此我针对以下题型进行讲解:甲数是32,乙数是甲数的1/4,求乙数?从文字意义上看出等量关系式为:乙数=甲数的1/4,这就是说甲数的1/4是题中唯一重要的关系,由于“的”字对应的运算符是乘号,甲数是已知数据,又能直接对接份数数据1/4,列式解答为:32×1/4=8,归属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题型。请大家接着看题:“乙数是32,乙数是甲数的1/4,求甲数?”此题中的重要关系与上一题的完全相同,即等量关系式依然是乙数=甲数的1/4,引导学生分析,求甲数相当于求乘法等式关系式中的“其中一个因数”,列式解答为:32÷1/4=128,归属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型。教师不妨提出:“你们是如何分析这种题的?单靠记忆题型的解法来解决无穷尽的问题是否靠的住”?待学生讨论和发表心声之后,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对比以上两题,我们发现了最靠近份数数据的甲数,是已知还是未知,在解题列式时却截然不同,然而一切变化又都离不开甲数×1/4这一主要关系,甲数×1/4就是原题意中管理员与份数数据的关系,是一种亘古不变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份数数据的管理,不可让份数数据错跟了主人。更因为在今后学习稍难分数解决问题时,我们会经常给份数数据的找单位‘1’,而份数数据的管理员是唯一适合被看作单位‘1’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的去具体化和形象化单位“1”的特性,以实现对单位“1”思维的准确解读。

四、形成单位“1”解题法。

一旦进入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学习内容,关于单位“1”的题型便蜂拥而至、应接不暇。下面我们依旧用例题来说话,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六页的第5题:“鸡的孵化期是21天,鸭的孵化期比鸡长1/3。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按照例题教给的分析方法是:①鸡的孵化期是_天;②鸭的孵化期比鸡长1/3,长出的部分是__天;③要求的是__的孵化期的天数。列式为:21+21×1/3=28(天)。这是以文字理解为思维导向的解题法,但是这样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方式相对来说有点儿琐碎,原因是整个过程没有给人留下记忆点,也没有训练到学生的抽象思维。然而改用单位“1”解法时,未掌握分数单位“1”管理的老师又多半会讲的模棱两可、若隐若现,学生往往难谒其旨。

从可持续发展的素养考虑,我们不妨这样讲解:“此题的重点关系句是‘鸭的孵化期比鸡长1/3’,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比鸡长几分之几?”不难发现,最靠近份数数据的代名词是鸡,鸡的孵化期是这个表示份数数据的管理员,鸡的孵化期是1/3这个份数数据的单位“1”亦是毋庸置疑,单靠管理员的化身—单位“1”去加上1/3,还是未能将份数数据对接成具体数据,这可改怎么办?设置悬念……静默片刻之后,我们可说:“所幸单位‘1’解题法非常的有原则,它不会丢下任何伙计,首先,管理员会派单位‘1’去对接1/3,之后管理员再亲自出马,用‘真身’21去乘以(1+1/3)的和,得出解题算式:21×(1+1/3)=28(天)”。

以上推理和讲解,符合普遍的逻辑思维,加上老师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寻找到更为适合的逻辑链,形成学习了单位“1”的管理逻辑,即先有份数数据、后有管理员、再有单位“1”。同时管理员也要善于管理单位“1”。通过定位单位“1”的管理办法,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改变原本单一、枯燥的分析方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更好的引领学生深入浅出的学习分数知识,将原本抽象的数量关系通俗化、形象化、和具体化,以帮助到更多的学生轻松锁定单位“1”,增强知识节点的记忆点,化解分数章节知识的难点,使学生掌握有关单位“1”解决问题的题型解答方法。激发学生勇于做些创新尝试,拓宽学生的抽象维度。

我在教学中发现,分数乘法之后的几个章节知识中,都有涉及的分数单位“1”思维的运用。为此,分数单位“1”的管理思维将为学生在的“分数除法”、“比”以及“百分数”的学习中给到学生一定帮助。

结语:本着对于数学关键词,抽象概念的分化,帮助学生感知、分析理解单位“1”这个特殊的数学概念,构思了小学分数单位“1”的管理,希望通过我设计的定位单位“1”的办法,能帮助到更多的学生轻松锁定单位“1”,化解分数章节知识的难点,以达到能让学生准确的解答分数解决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艳侠《(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好家长(创新教育), 2018,第12期;

[2].徐艳琴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好日子2019,第27期;

[3].马少薇《浅谈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7,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