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8
/ 2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

钟远辉

广州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1363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三全育人”理念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强调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本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研究,探讨如何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以期为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三全育人;理念;教育模式

引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方面面临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进行改革和创新,将“三全育人”这一理念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校学生。

1“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1.1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应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既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又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在新时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政教育课程要注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和坚定。

1.2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的灵魂所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成为全员参与的共同行动,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执行者,要认真履行教育职责,不仅要教好学科知识,更要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者和实践者,要自觉参与教育活动,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贯穿教育全过程,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1]

1.3 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格品质是高校学生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是其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质和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一员应具备的担当和奉献意识,体现了个体对社会发展的关心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认知和态度,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选择,通过思政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手段。

2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践

2.1 创新课程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需要创新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往往偏重理论灌输,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到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应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通过引入案例分析、讨论和辩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了解社会问题,还能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而现代高校教育应强调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2]。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互动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2 构建全程指导机制,实现全员育人

在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构建全程指导机制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旨在实现全员育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长指导。高校应建立完善的个性化辅导机制,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信息,制定相应的成长规划和辅导计划,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辅导员和导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和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导师制度是全程指导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学生都应有一名导师,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3 引入互动教学,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互动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互动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引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辩论,让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感受和体验社会问题和挑战,教师可以设置不同角色,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理解能力。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效果与挑战

3.1 效果评估与学生反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需要进行效果评估,并听取学生反馈,了解改革措施的实际效果和问题所在,通过评估和反馈,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其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效果评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综合检查,旨在了解改革的实际效果和成效,评估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价值观的转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思政教育改革的成果,为下一步改进提供参考[4]。学生反馈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改革的认知和看法,以及他们对改革措施的评价和建议。学生反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为改革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

3.2 改革中的困难与挑战

在传统观念中,思政教育往往被认为是理论灌输的过程,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因此,一些教师和学校可能对改革持观望态度,难以积极投入到改革中来,要克服这一困难,需要加强教师和学校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改革的认识和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支持,由于各高校之间的差异和不足,一些高校可能缺乏优质的教师和教学设施,难以提供全面、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内容。由于思政教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传统的理论课程,学生对其可能缺乏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愿,在改革中,一些学生可能对新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抱有抵触情绪,导致学生参与程度不高,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引入更多互动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需要进行评估与改进,以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评估与改进的过程可能较为复杂和困难,涉及多个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3.3 持续改进与未来展望

持续改进需要高校不断完善改革措施,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根据效果评估和学生反馈,高校可以对改革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5]。同时,高校还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教育改革提供更加坚实的师资保障。持续改进还需要高校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创新,增加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引入更多互动教学、实践教学和游戏化教学等新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体验。未来展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将不断推进和深化,通过持续改进,高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更多优秀人才。

结论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部门、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发挥育人功能,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优秀人才。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水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01):81-84.

[2]曹可.“三全育人”理念引领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吉林教育,2022(35):32-34.

[3]郑夏妍.优秀校友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5(05):83-88.

[4]祖丽米热·祖农.“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0):62-64.

[5]荣利,高发亮,刘彬.“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2):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