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探析

郑佩瑶

临沂职业学院  山东省  临沂市  276017

【摘要】为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质量,本文将展开相关研究,主要论述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依照文中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思政教育质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0.引言

目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院校应当明确其重要意义,了解其价值所在,再着手展开相关改革工作。而改革工作不能盲目展开,必须明确具体路径,因此为了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完成,有必要对此展开相关研究。

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

1.1扭转教师认知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执行者,他们的认知对教学工作有直接影响,若教师认知存在偏差,势必会影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有可能导致该机制无法落实,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认真审视本校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当前的认知,如果发现异常就应当采用培训的方式进行扭转。目前,很多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在认知上存在一定偏差,例如某专业教师就固执的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的责任,与自己无关,但事实上任何教师都应当承担教书、育人两大责任。侧重专业教育,只做到了教书,忽略思政教育等同于忽略育人责任,说明该专业教师认知存在偏差。针对这种现象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培训去扭转教师认知,要让教师自发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个人职业使命,使教师主动、积极地在专业课程中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使思政教育逐步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初步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对此为了更好的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同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思政素养,帮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高职院校应当先对教师展开培训工作,目的就是矫正教师认知,培训中应当以以往教学成果为基础,向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展示学生在个人思想道德素质薄弱的情况下会出现哪些问题,问题的存在将使得教师们开始反思,逐渐意识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并了解自身不足,这样教师的认知就被矫正。随后职业院校要提出新的教师岗位职责,例如某院校围绕“全员育人”理念,向全体教师提出了“所有教职员工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规范要求,打破了岗位职责之间的壁垒,整合了教书与育人两大根本任务,这样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就会开始依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念展开教学工作,奠定了后续改革基础。

1.2保障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互动性

在现实情况中,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受物理时空限制,可能无法保持良好互动,例如某思政教师发现自身工作时间与专业教师不符,同时两者属于不同院系,导致两者很难碰面,说明时间与空间限制了教师之间的互动。针对这一点,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来突破现实物理时空限制,即高职院校可以让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交流,这样首先能突破空间方面的限制,其次网络交流可分为在线、离线两种形式,前者要求双方同时在线,后者则不要求双方同时在线,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样就突破了时间限制,使得教师通过良好互动弥补各自专业短板,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运作。

为了保障教师协同互动有序展开,建议高职院校建构协同互动的基本流程,该流程可分为2个环节,分别为:第一,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要负责帮助对方挖掘相关元素,诸如思政教师在挖掘专业元素时,专业教师要提供专业支撑,反之亦然;第二,针对挖掘出的思政元素,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要积极沟通,讨论元素与本课程的结合关系,例如思政教师想要将计算机先进技术融入到思政课程中,就可以与专业教师商讨,随后可以设立“计算机先进技术对于国家发展有哪些帮助?”等类似问题,实现元素融合,且能够顺利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依照两个环节,教师之间的协同互动性明显增强,还能充分发挥相关元素的育人作用。

1.3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单独从思政教育角度出发,现代高职院校普遍设立了思政课程,这一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当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要求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展开教学工作。例如,要求思政教师结合学生专业提出一些同时具备思政属性、专业属性的问题,类似于“我们学习专业技术是为了什么?”,问题使得学生从专业角度出发进行思政思考,利于学生领会思政价值,同时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答案了解学生意识形态状况,再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由此从思政课程角度上做到协同育人。

另外,思政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顾全所有专业的学生,有必要根据学生专业展开教学工作,避免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提高思政课程专业针对性,为实现这一点建议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关于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应用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即与某一名学生互动,即教师先问:请问现场有没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生回答后,教师随即选择一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开始互动即可。其次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带动学生思考,例如向学生提出“你认为我国最新研发的5G技术对于我国而言意味着什么,对于民族意味着什么?”,问题将使得学生从自身专业角度上进行思政思考,其他学生也会有相同的思想活动,然后教师鼓励所有学生踊跃发言。最终教师每次更换一个专业,如法炮制即可保障思政课程专业针对性。

1.4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单独从专业教育角度出发,专业教师应当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但考虑到专业教师不擅长思政教育,故高职院校要鼓励专业教师学习思政理论与教育方法,先强化师资,再进行协同育人建设。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给专业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并让思政教师帮助专业教师展开相关思政教育课前工作,例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等,这样不仅完善了课程思政育人基础,还实现了思政教育向专业教育的渗透,逐步构建起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

同时,为了强化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并鼓励专业教师学习思政教育方法,做好思政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可以向其强调思政教育对专业教育的价值,即专业教育也存在自身问题,例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有些晦涩难懂,而思政教育内容能够丰富专业教学内容,不仅能让教学内容简单易懂,还能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这样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得到强化,提高其综合能力。

2.结语

综上,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意义重大,因此高校要对此保持高度重视,明确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路径,找寻课程思政改革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作用,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俊玲,杨保华.基于协同育人机制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设计与分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8(002):80-83.

[2]许慧芳.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高职高专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赤子,2020,000(005):88.

[3]日孜完古丽. 基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以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 大学,2021(12):89-90.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2—XXDY—46);

2021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沂蒙精神融入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1-ZXWS-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