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风景园林生态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探讨风景园林生态设计

熊瑞玲

441624198806144445

摘要:为了保证现在的生态环境建设,所以在现代化的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时,需全面综合的考虑,可以满足现阶段的生态环境要求,相对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模块进行分析,制作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并进行广泛的应用,来解决现代风景园林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生态效益;风景园林设计;能源发展;可持续发展

引言

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态环境的要求,使风景园林生态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这样可以很快的解决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会出现的问题。可以提升我国的园林设计,使我国的园林设计更多样化,在我国的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应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样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为了解决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以现在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必须更加的全方位,综合化。

1园林生态建设理念

园林景观是为人们提供了得以亲近自然,享受户外生活的场所和环境。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素包括山水地形、植物,还有水体和建筑。所谓生态设计:指任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而且尽量使其对环境的影响、破坏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狭义层面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景观设计,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包括基质、斑块、边界、廊道等许多元素。广义层面指运用生态学原理、方法,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

2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的手法

2.1场地特征

城市的生态设计不同与传统的城市规划,最大程度的保留场地的原有地貌和风貌,避免破坏性规划和改造,将场地原有的人工特征和自认特征的基础上,经过设计使得特点更为突出和明显。生态设计下需要特显文化和文明层面,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将重点房子在调研和观察上,充分了解事物的现状和条件,与之联系的各种情况,尽量避免干预手段的使用,生态设计的最佳效果为人工环境与原生态状态和谐共存,足可以忽略人为痕迹。

2.2气候条件

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关注的气候元素主要包括气候、温度、风、降水等,这些元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区域生态效果。生态设计的目的是将规划最大程度的融入原有环境中,充分利用传统的地形地貌,结合道路、建筑、植物、水系等,进行园林规划。尽量减少土方开挖确保环境平衡。掌握城市气候状况和特点,充分利用气候条件改善园林的区域生态气候环境。

2.3地域性延续

国际化交流和发展,使得我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从而创造新的地域或民族特色风景,这些都需要一社会环境为基础。生态设计需要把握如下原则:生态设计不能脱离传统的风景园林基础规划理论,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炼精华,提升在创作规划,给城市赋予新意,将地域、历史、传统、文化、环境高效的结合和体现。

2.4生态效应的体现

生态系统的特点在于其自身具备新陈代谢和能量自身循环的功能,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堪称完美。所以将生态环境理论运用到城市园林规划和设计中使其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确保城市规划更加贴近原有生态环境。生态设计首先需要尊重原有物种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再次基础上再军用科学方法和方式对外来物种进行筛选,确保优质的、适应强、抗病性强的树种与原有环境搭配。园林风景规划和设计设计知识面广泛,建筑学、植物学、美学等相关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是繁琐的综合性工程。通过先进设计理论、经验、技术等运用,对生态环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确保最佳的园林生态效果,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2.5群落的营造

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是植物生态效益作用,植物能够达到净化空气、土壤、保障水资源等作用,改善城市噪音污染,提升城市气候条件。在生态设计中兼顾科学性和观赏性,以当地的植被为基础,保障植物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同时尽量使用当地树种,加以适当的改良,体现当地植物景观特点。多元化的植物配置方式采用乔、灌、树、草等群落相互结合,注重物种和色彩的搭配,确保功能齐全、结构、群落稳定等复合结构,四季特点分明,群略和风景之间协调、美观。

2.6水资源的运用

生态环境离不开对水资源的依赖,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中需要充分体现水资源的运用,通过水质清洁、地表水循环、人工水系的规划、动态流动、雨水再利用等方面进行规划,达到生态使用的效果。

2.7材料再利用

景观园林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废弃材料的再利用,如果对于废弃区域的园林改造尽量保留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和生态状况,运用设计创意进行主题设计融入环境。生态设计的重点在于园林中包含的物质和材料尽可能的减少消耗,尽可能循环再利用,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和场所,带到生态平衡。

2.8协调发展

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各不相同,气候环境和生态状况存在很大差异,在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过程中,必须实地考察城市规划和发展现状,熟识气候和气象条件,制定适合城市环境特点的园林规划方案,同时需要兼具城市人文、历史特点,保留现有城市的文化底蕴,呈现多元化发展。

3风景园林生态理念设计策略

3.1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熟练掌握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建设前,原生态环境系统周边往往存在一系列的居住者,这种环境居住场地存在一种自然的、人工的生态环境,由于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客观存在性,这种设计及建设模式的开展能为施工区域民众提供相应功能的生态自然系统、生活系统。在风景园林设计阶段,新的生态系统与原区域环境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风景园林生态设计需要尊重原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原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又能实现对原有生态系统的补充,从而适应该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降低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负面应先,实现新的生态系统与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增强生态环境的调控功能,提升对现有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的社会正处于经济可循环发展时期,这种经济可循环发展观念主要是指对现有资源的重复、可持续利用,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率,进行可再生资源的优化应用。在现阶段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行可再生原料的建设及应用,进行场地资源及环境的可循环利用,提升对风景园林生产材料的利用效率。

3.2植物系统是现代风景园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风景园林植物系统的环境功能,必须进行植物生长土壤的合理性选择,在土壤选择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肥力及保水性因素,这是风景园林生态恢复设计的重要环节。在土壤选择环节中,需要进行区域环境原有土壤成分的分析,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植物物种土壤配方的选择。针对已经污染的土壤环境状况,最常用的方法是展开换填处理。在生态园林设计环节,需要选择适宜该区域环境的植物种类。

结语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现阶段经济建设的主流,风景园林建设体系是基础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生态学理念的应用,有利于增强风景园林的整体设计效益,实现对自然资源、施工资源等的协调性使用,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破坏趋势,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冰沁;王向荣;;生态主义思想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与趋势探讨[J];中国园林;2012年10期

[2]张艳辉.浅谈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的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2018,No.532(23):68.

[3]李响.景观设计生态理念的培养与应用策略探讨[J].现代园艺,2015(18):105-105.

[4]万礼玉;魏有标;;现代风景园林中自然过程的引入与引导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