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研究

张欢         ,阿孜古丽·迪力夏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30039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和药品质量问题始终是社会民众十分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近年来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要在风险管理方面加大研究投入,加强对风险的严格控制,提高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效率。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措施

1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性

(1)确保食品药品安全。食品和药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建立和管理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可以对食品药品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质量和安全标准,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食品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健康风险。(2)支持法律法规的执行。食品药品行业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可以对产品进行合规性检测,确保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3)促进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实验室可以开展各种分析测试和研究工作,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4)建立信任和公信力。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建立和管理可以增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信任,提升产品的公信力。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消费者可以依据检测结果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也对企业生产和销售行为起到监督作用,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2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管理体系问题。包括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实验室管理混乱、决策不科学、工作流程不畅等,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2)实验室设备问题。包括设备老化、性能不达标、维修保养不及时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设备故障频繁、检测数据不准确、工作效率低下等,影响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和效率。(3)实验室风险问题。包括安全风险和质量风险。安全风险包括实验室物品管理不规范、化学品储存不当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质量风险包括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质量控制措施不完善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甚至误导决策。(4)实验室环境问题。包括空气质量、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不达标,可能对实验室设备和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此外,实验室的清洁度、噪音控制等环境管理也需要重视。

3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对策

3.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首先,革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在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监管部门起着重要的作用。监管部门应对实验室各部门的权责进行明确规定,并确保检测活动有相应的责任人。实验室的法人单位作为总负责人,对实验室的各项检测结果负责。在检测期间,如果发现检测结果存在偏差,应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偏差再次发生。实验室可以通过革新管理模式,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其次,推进文件标准化管理。新时期下,应当不断推进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实验室中不论是检测人员还是检测设备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唯有保证实验室中人员、设备的有序运转,方可构建起一个科学、完备的管理体系,进而保障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文件标准化管理是实验室整体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等指令性文件及一系列质量活动记录文件,都要进行标准化管理,让检测人员在实际检测中依据相应文件执行,切实保障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3.2加强实验室检测设备的管理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设备采购、更新计划。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要立足于实验室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检测设备采购、更新计划,对检测设备采购成本、功能效用、必要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在采购、更新计划中合理划分检测设备采购的更新优先级,继而使采购资金得到合理配置,循序渐进地提高实验室检测设备的完备性。其次,开展好对检测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应明晰检测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实验室检测任务数量、现有检测设备运行状态、检测设备维护保养要求等进行分析,建立科学完备的实验室检测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及工作计划。在制定该计划时,既要对相关的维护管理工作目标、内容、方法及对应责任人等进行明确,还要通过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让责任人切实开展好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工作,保证检测设备始终保持在理想的功能状态下,最终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3.3加强实验室的风险管理

首先,构建事前预警机制。一方面,实验室应对自身面临的一系列风险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不断增强事前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应构建事前预警机制,对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开展有效管理,建立配套的风险识别计划,依据风险要素,采用针对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其次,有效识别风险类型。在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中,应当对未发生的风险进行分类,对各类风险加以有效甄别,并将潜在风险记录进工作报告中,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识别风险,并防止风险再次发生带来不良后果。最后,建立实验室风险处理方案。在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中,管理人员应结合各项风险因素,建立科学完备的风险处理计划方案,包括适时对检测设备进行消毒、检查等。同时,有效发挥制度的规制作用,推进对检测人员的问责及风险管理,切实从源头上防范风险的发生。比如,在对微生物开展检测中,应加强对消耗品的管理,注重质量控制,防范检测安全风险;在处理实验室风险过程中,应建立细菌菌株保存及管理方法规范等。

3.4加强实验室的环境管理

首先,加强实验室的温湿度及通风管理。有很大一部分食品药品检测会对实验室的温湿度、通风量等提出较高要求,所以在进行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时,应加强实验室温湿度及通风的管理,保证温湿度、通风量在合理水平,如果条件允许可建立可独立调控温湿度的检测区域,为食品药品检测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加强实验室供电管理。实验室的检测设备大多具有高度的精密度、灵敏度,这就对实验室供电电流、电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鉴于此,在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中,应加强供电管理,保证检测设备供电电流、电压的精准性、稳定性。最后,加强实验室防干扰管理。为保证食品药品检测任务的有序开展,还应加强实验室防干扰管理,具体包括将配电室等容易产生噪音或振动的区域设置在远离实验区的区域;对实验室内部进行静音处理;选取地下暗铺方式布设各强电线路,同时确保埋深符合相关要求。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减轻电磁辐射、噪音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4结语

总而言之,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主要在实验室中开展,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应切实开展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对此,相关人员应首先明确开展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实验室的管理现状,采用建立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检测设备管理、加强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风险管理、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等措施,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参考文献

[1]支敏.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理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1,(27):48+50.

[2]宋媛.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理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1,(2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