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教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教研  

郑立英 

衢州市常山县实验幼儿园

“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一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提升教科研的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皆是学习,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其特有的价值。为了提升教科研能力,围绕幼儿一日活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解决问题、总结反思等,以问题为导向,将在一日活动中发现的、存在的,共性的、难以解决的典型问题逐逐开展系列教研活动,通过研读《指南》《纲要》《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等理念,努力提高教科研能力。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观察自主游戏

游戏开始前,孩子们自由讨论着:

“老师,今天是不是又要去玩卡普乐了呀?我喜欢搭卡普乐”

“我今天想搭一个房子”

老师:“为什么喜欢搭建卡普乐?”

“就是喜欢搭建卡普乐”

“卡普乐好玩”

“卡普乐有难度、有意思、挑战耐心…….”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简简单单的卡普乐积木,没想到孩子们对它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基于孩子的喜欢,就进一步开展了搭建卡普乐的活动。通过活动了解卡普乐,卡普乐是一种低结构的建构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兴趣,对材料进行随意组合,也可以对同一种材料实现多种玩法。在这几次的建构游戏中,发现孩子们搭建的作品一次比一次成功,而且在分享交流中也感受到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本着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我们开始了卡普乐的探秘之旅......

(一)初探卡普乐

1.搭建进行时……

孩子们没有搭建技能,基本上是以平铺、低矮、围合为主,搭建的方式基本是平行游戏,各顾各自搭建,但也有和朋友一起合作完成的,但搭建水平也是很低。

2.说说我的作品

“我们用彩色的多米诺骨牌搭建了游泳池”“我们几个人合作搭建了我的家,有好几间房子…… ”

3.适时介入,技术指导

通过几次活动观察发现孩子们没有搭建技能,打出来的出品就是简单的垒高和围合,教师适时介入,给予技术支持。通过直观演示,让幼儿了解卡普乐的多种搭建方式,如:交叉连接、旋转连接、叠高、围绕、覆盖、搭式等,孩子们也尝试搭建不同的方法。有了搭建技能,孩子们就开始探索。   

(二)第二阶段:解“索”卡普乐

三根卡普乐竖着放在最下面,接着再用四根横着往上叠高,横竖交错围拢成一个正方形,慢慢往上架空,“一层、二层、三层……”经过不断地尝试,我们的房子都变得更加厉害了,但是我们发现了问题..... “为什么我的房子很容易搭歪了,然后没有搭几层就倒了”

1.游戏分享

和孩子们再次回顾搭建过程,找出了倒塌的原因,“房子搭建歪了?”“可能是小朋友不小心撞倒了?”“搭房子的人太多了,没有分工明确?......”

2.解决办法

“搭的时候要小心一点”

“如果歪了要调整过来”

“不要在房子边上跑来跑去”

3.再次尝试,设计图纸

让幼儿观看搭建漂亮的作品图片和视频,幼儿再开始设计搭建计划,并看着图纸搭建房子。

(三)第三阶段:主题延伸

1.主题一:“有趣的汉字”

结合主题《大中国》生成了《美丽的城市》主题,孩子们说城市里除了有房子、还有娱乐场所、烧烤店、电梯、餐厅……,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合作搭建,一起讨论,一起探索,不断的进步。

2.主题二:“我们的城市”

原于孩子的生活经验,追随孩子的兴趣点,通过讨论交流认识了解城市的构造有医院、小卖部、超市、博物馆、游乐场、火车站……

(四)第四阶段:发现并解决问题

孩子们搭建技能是有了一定的提升,也能搭建一些主要建筑物,但每个建筑物是独立的,没有连为一体,孩子们也发现卡普乐是小型的积木,撘出来的作品都很小样,不大。讨论:怎么才能让小城市连为一个整体?幼儿:“加一些大块积木”“建构室有大的积木拿一些过来”

1.增添材料

投放了不同形状的搭建材料和路标,孩子们很快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搭建了实验幼儿园、博物馆、发财旅馆、跳水台、滑滑梯、核酸检测点……

2.建构区合并

建构区拿来的大块建构材料放在下面,上面用卡普乐搭建房子,整体作品就大了。

所有的学习都是来源于生活,生活才是真正的课堂,让孩子在生活中学知识,把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搭建活动中。

二、探秘户外体锻

“柚香小院”是户外角色体验活动场地,创设自然野趣环境,鼓励幼儿自主分配角色,学习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并鼓励幼儿积极挑战探索。

(一)发放调查表

由于前期经验不足,导致有些孩子不感兴趣,发放调查问卷,让孩子了解农家小院游戏里需要准备一些什么?老板们都会怎样接待顾客的?顾客又是如何购买到自己的美食?她该问些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分配角色,说说自己想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例如:我想当妈妈带我的女儿去农家小院吃饭……

(二)鼓励幼儿同伴合作

在游戏中学习与同伴协商解决,如:几个幼儿争当同一个角色时,能够通过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一个招呼顾客,一个来做食物。”能够设计游戏情节,加深对于角色的理解。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参与到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对游戏情节加以引导。如:“我的宝宝最近上火了,你农家小院有没有清淡一点的菜呀?”幼:“可以试试我们的虾饺。”师:“我的妈妈不太能吃辣,可以不要辣的吗?”游戏小结,引导幼儿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三、捕捉生成课程

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一场不经意的发现,一个不起眼的生命,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当我们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从孩子的眼中看世界,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幼儿园里“生长”着许多精彩的课程故事,它是真实的、生动的,是属于孩子们的。

一天早上,在户外活动场地上发现了两只青蛙,青蛙一跳一躲,一下子跳到树叶堆里,一下子跳到草堆了,孩子们就追着赶着一惊一乍,孩子们都被吸引过来了,大家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言,故事开始了……

(一)我们的讨论

回到班级瑞瑞和几个孩子说,给他取个名字吧?我们就先给它取个名字:“小揪揪”“彩心”“小香蕉”“小可爱”“爱心揪”……老师:“为什么你给它取个爱心揪的名字?”“因为它很酷”汪睿禹:“因为她是男生所以很酷的”老师:“你怎么知道她是男生?”“它的身体看起来像男生”“应该是男生吧?”小禹:“青蛙只有男的......”

(二)我们的调查

1.小青蛙长什么样子?

2.小青蛙喜欢吃什么?

3.小青蛙喜欢住哪里?

4.怎么区分青蛙是雌是雄?

(三)我们的问题

1.讨论一:小青蛙长什么样?小青蛙的外形特征?

2.讨论二:“青蛙吃什么?”

3.讨论三:“青蛙成长记”

4.讨论四:“青蛙住哪里?”

这个生成故事虽然一周就结束了,但在这个活动中,孩子和老师们引发的

一些问题特别有价值,在活动讨论中,孩子们一直处于好奇、兴奋、发问、探索、求知等状态中。在讨论中孩子们会生成新的问题,又是一个知识点,如:怎么辨别青蛙男女?通过活动,通过调查,孩子们对青蛙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积累了相关经验基础。”

教研之路是漫长的,将在一日生活中继续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分享孩子的精彩瞬间,一路追随孩子成长的脚步,激趣、陪伴、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