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2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李营

蒙阴县水利局  山东省  2762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防汛抗旱抗旱旱涝灾害的治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受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应加大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机制,从而将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防汛抗旱;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引言:随着气候变化趋势的加剧,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成为日益重要的任务。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提前预警、减轻灾害损失,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探讨防汛抗旱措施的重要性,提出科学、综合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策略,以期为汛期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确保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只有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统筹资源、精确预测、迅速响应,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水旱灾害挑战,构筑安全可靠的水利体系。

1.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自然灾害一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风险管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洪水与干旱的风险管理是指在洪水发生前,对洪水与干旱之间的关系进行监测,当洪水与干旱发生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由于监测滞后而导致的进一步损失。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给预防和控制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近年来,国家及社会对防汛减灾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这也正是“不可预知,不可预知”这一自然灾害的共同特征。另外,随着人类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随意地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城市应急管理工作造成很大难度。然而,经过几年的水旱灾害治理,我们发现,经过治理后,防灾减灾水平明显提高。

2.我国旱涝灾害的特征

我国是一个气候类型多样、地域广阔的国家,因此旱涝灾害的特征也较为复杂。以下是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特征:首先是气候异常,我国气候多变,各地区季风、暴雨、降雨集中等现象极易发生。短时间内的剧烈降雨或连续干旱都可能导致严重的水旱灾害。其次是区域差异,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不同区域的旱涝情况存在差异。北方地区多为干旱区,而南方地区则更容易受到暴雨洪涝的影响。同时影响范围广泛,旱涝灾害不仅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导致饮水困难、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受损等问题,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较大冲击。此外是频发性和突发性,我国季风气候和气候异常的特点使得旱涝灾害具有频发性和突发性,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对抗旱和防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旱涝灾害是我国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深入了解其特征和规律,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问题

3.1应急管理不到位

在当前的防洪、干旱、洪涝、干旱、干旱等各项工作中,还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方法。水灾是一种成灾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缓冲期短的突发自然灾害,目前我国防灾减灾力度还比较薄弱,各项防治措施效果不佳。当前,国家的水旱灾害防御系统还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如何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汛抗旱的需要,并在防灾减灾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2灾害预警不够准确

当前,我国已建成的旱涝监测站点,存在着数量不足、发布预警信息不准确、覆盖面不广等问题,制约了其在监测中的作用。另外,很多水旱灾害监测点的设备比较老旧,使用的技术比较落后,缺少专门的操作和维护,很多新的水旱灾害监测技术仍处于研发和发展阶段,监测站的监测能力得不到有效地保证,监测数据处理耗时较长,预报准确率较低,预报准确率较低。

3.3河流灾害防御能力相对较低

由于我国河流分布广泛,尤其是沿江城镇群的快速发展,当地政府在建设时缺乏对自然环境和江河湖泊的整体考虑和长期的科学规划,造成了一些人为性的问题,如侵占了河道,造成了洪水泛滥,严重制约了沿江城镇群的防灾能力。此外,还存在着很多大江大河没有得到很好地治理,而有些中小河流的治理能力也很弱,导致河川容易发生各种水灾,导致耕地面积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另外,很多江河沿岸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威胁到江河沿岸居民的饮水安全。

3.4抗灾手段相对比较单一

当前,在我国,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中,主要依靠的还是传统的、常规的防灾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很难对当前的干旱和洪水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因为缺少新的技术手段。在我国防汛抗旱工作中,首先,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专业的救灾队伍缺乏专业化的力量.其次,缺少高科技、高效率的灾害预警、监控设备和科学的防灾方法。

4.有效提高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对策

4.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在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需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包括水库、堤防、河道治理等,提高防洪能力和水资源的调度能力。同时,要加强抗旱设施的建设,包括人工增雨、井灌、水源调配等,提高抗旱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应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城市的排涝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

4.2强化气象监测与早期预警系统建设

气象监测和早期预警是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建立先进的气象观测网络和气象预警系统,及时获取准确的气象数据和预测信息,可以提前预警各类水旱灾害,为采取相应措施争取时间,减少灾害损失。此外,利用遥感技术、气候模型等手段,加强对气象变化和灾害演变规律的研究,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更加高效和协调的应急响应体系,实现防汛抗旱工作的整体联动。

4.3加强水资源调度与管理

合理的水资源调度和管理是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行业和用水的需求,同时降低水旱灾害的风险。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水资源调度和监管机制,合理分配水资源,平衡各个区域和行业的用水需求。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建立水资源状况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各地的水量情况,合理调整和利用水资源。其次,加强水库、水闸等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及时清理河道和排水系统,加强抗洪堤防的建设和巡查,提高防洪能力。此外,加强对河流、湖泊等水域的生态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域自净能力,降低水旱灾害的风险。

4.4推进防灾减灾规划与技术创新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需要不断推进防灾减灾规划和技术创新。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规划,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提高抗灾能力和应急响应的效率。在技术创新方面,可以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旱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测能力。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气象模型,建立旱涝灾害预测模型,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为相关部门和民众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及时采取行动。

结束语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通过加强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以及加强跨部门和跨区域的协作与合作,我们可以有效应对水旱灾害的威胁,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也将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加强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能力,致力于构建更加安全、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马海军.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19):90.

[2]赵智慧.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J].魅力中国,2019,(33):370.

[3]党存花.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