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3
/ 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柯夏盼

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  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运营规模的迅速扩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们的出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随着我国经济规模日益扩大、发展质量逐步增强,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越发明显,人口、产业、经济、优势资源等进一步聚集,同时交通阻塞、通行时间过长等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由于具有舒适度高、准点率高、安全可靠、载客量大等特点,城市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主体、市民出行的首选。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和消费,同时刺激各行业的发展步伐,为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贡献力量。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乘客汇聚及分散的主要场所,也是运营管理的基础单元。车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对提升乘客服务水平、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1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现状

1.运营异常发现、处理能力不足。车站内的运营异常,例如客伤、安全隐患、设备问题,目前很多工作还需要人工巡站、巡检来发现,异常发现不及时、处置效率低,特别是针对应急事件,更是缺乏快速布岗、协同的闭环处置手段。2.车站系统集成度低。已经实施的信息化系统,数据共享程度低,且没有进行有机地整合,或系统独立、或界面独立,站务人员需要从多个系统获取信息,人工自行综合判断,无法对车站内部整体事态高效、全面掌控,甚至有的业务数据需要在不同的系统中重复维护、线上线下双轨制管理,不能起到提效的作用。3.作业标准化落实不彻底,作业效果不易把控。涉及运营安全的核心业务工作,对人员能力依赖较高,同时由于人员之间能力水平的差异,处置不当或不足,会导致运营生产存在隐患。车站内的巡站、设备巡检和应急处置等工作主要依赖大量培训和个人业务水平,实操过程中缺少标准化工作手段,对工作效果和结果也不易把控。

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

2.1边缘计算技术

随着边缘计算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智能化监测提供了技术条件。边缘计算技术即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靠近移动设备或传感器,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边缘节点对数据进行一定的运算和处理,处理之后再将经过精炼的数据传到云。经处理后发送给云端的数据量有了极大的降低,可以达到减少云端的压力、解决网络延迟和带宽限制的目的。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国内学者针对边缘计算技术已经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视频监控系统云边协同架构、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云边协同架构、基于边缘计算的工地生产管理系统等。但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多专业全景监测方向,还没有针对边缘计算技术与监测方案优化的系统性研究。因此将边缘计算技术运用到车站监测系统中去,以期能为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探索模式。

2.2实现车站空间与城市景观的一体性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作为连接所在区域中商场、广场等公共区域的重要枢纽,和周围环境的密切联系直接影响着商业的发展。因此,在打造换乘、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基础上,还要整合周边环境,进行一体化设计,把车站空间打造成一个舒适的充满活力的区域,从而吸引人流,带动周边商业区域的发展。具体地说,要保障车站空间的一体性,就必须实现地上要素和地下要素的统一,同时也需要对车站外部建筑空间进行同步设计,保障车站内外景观的一体性,保障车站景观与周边景观的一体性。

2.3提高服务理念

在网络化运营阶段,线网整体运力将大大提高,针对客流分布的不均均衡性,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客流预测机制。就不同区域的乘客,编制合理的乘车、换乘方案,同时通过设置大小交路等方式满足同一线路不通区域乘客需求;及时掌握乘客出行规律并实施针对性举措,以满足乘客出行要求,以此提升服务质量,培养、吸引、维持客流,达到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同时对环境保护、低碳出行起到积极作用。还要尽可能满足民众对乘车环境的要求,通过改善乘车环境、细化乘车指引、及时发布线网运营信息等措施,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2.4云学习平台

搭建云学习平台,实现实训教学资源校内外共享,实现实训设备操作各项目的教、学、练功能,对实训项目进行自动考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云平台及时发布资源更新应用信息,不断提高实训教学资源影响力,为企业员工培训、学生学习训练、教师授课提供方便。建设课程学习子系统、资源学习子系统、试题资源与考核子系统、个人中心子系统、后端云平台管理子系统、手机APP子系统、实训项目训练子系统、实训项目考评子系统等,实现轨道交通资源共享、在线学习、个性化管理、实训项目训练考评等功能。

2.5应急闭环处置

在车站自主运行异常自动发现的基础上,针对客伤类、大客流、紧急疏散、灾害天气等紧急异常事件,系统会自动弹出场景重组页面,调取现场实时、历史视频和研判处置界面,并定位站务人员当前位置信息。如果是大客流和应急事件系统会自动调取电子化应急预案,根据预案进行设备联动和人员布控,一键下发处置指令给最近的站务人员,站务人员通过单兵设备接收调度指令,根据指令内容确认自己的当前任务快速完成布岗,并依据标准化工作清单执行任务。

2.6车站管理模式

1.集中式远程座席客服,智慧客服系统及终端设备基本上可覆盖传统车站客服中心岗的大部分工作,因此智慧车站背景下客服中心岗可予以取消。针对乘客需求复杂多变、设备与人交互不灵活等情况,可设置集中式远程坐席客服,由统一的后台客服为需要帮助的乘客提供操作指引、受理特殊乘客事务等,保证乘客服务质量。2.线路集中队伍,在智慧车站功能实现的背景下,设备运行监控、车站安全巡视、基础乘客事务处理、施工手续办理等大部分工作可由系统完成,车站可进一步融合岗位角色,减少固定岗位人员配置。为保证乘客服务和应急处置质量,每条线路可建立专门的集中队伍,协同车站开展灵活性业务处理和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

2.7面向场景管理

改变传统信息化建设仅面向功能和设备的建设模式,紧密结合车站各运营班组的工作流程和业务需求,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梳理和信息的综合再利用,实现站务人员工作流程数字化和工况可视化,向站务管理人员提供个性化、辅助式、多系统联动的操作界面,满足车站运营生产组织常态及应急需求,实现客流实时监控分析、运营风险预警、应急预案可视化、人员设备定位监控、运营资源调配、事件处置辅助决策等功能。

结语

智慧车站的应用实践表明,智慧车站背景下的运营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及乘客出行服务体验,还可大幅减少车站工作人员配置,减轻其工作量,使得运营管理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J].城市轨道交通,2020(4):8-23.

[2]邢智明.浅谈城轨交通智慧车站的现状及发展[J].城市轨道交通,2022(2):10-11.

[3]刘纯洁,张立东.上海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研究与实践[J].隧道与轨道交通,2019(S2):1-4,26.

[4]蔡玉萍,方漫然,张亦然.南京地铁智慧车站建设探索与思考[J].城市轨道交通,2021(9):25-27.

[5]周茂庆.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研究[J].机车电传动,2021(3):118-124.

[6]林佳勇,范明涛.智慧车站系统在车站运营中的优势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S2):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