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教研平台  助推教师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1

搭建教研平台  助推教师成长

徐,余

温州市岙底小学  325000

教研组是学校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校内同学科教师成长的平台,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学校的道法与法治教研组是一个勇于创新、富有朝气的团队,是一支名副其实“骨干引领、以老带新”的教研团队。教研组以新的课改理念为导向,坚持课例研讨,坚持专业引领,坚持学科整合,坚持课程学习,科学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教研工作。

一、坚持课例研讨,提高课堂质量

教研组倡导“高效、反思、共享”的集体备课模式。确定本学期研讨课例后,备课之初,教研组长要求所有组员先从教材分析、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重难点等对教材进行解读,然后指定一位组员,由他负责设计该课的具体授课方案,包括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活动的设计等,然后利用每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日,让该名组员以“说课”的方式,在组内进行研讨,其他组员对该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进意见,该名组员再对教案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再以“上课”的方式进行展示。根据课堂实效和学生真实情况,组内进行“二次研讨”,最后由该名组员再度修改教案,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撰写教学反思,并把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到学校资源库,供其他任教老师分享。

课例研讨、集体备课的方式,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备课、上课的主动性和课改的积极性,同时体现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优势,提高了教学质量,使老师们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

二、坚持专业引领,培养年轻骨干

我们的课堂应追求朴实、求真,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更需要关注课堂的实效和学生的真实习得。我们会定期举行每月一次的跨校区集体教研活动,以 “同课异构”或是两人分上同一课的不同课时、滚雪球等形式开展,同时结合学校的五大课堂——调研课堂、竞赛课堂、精品课堂、引领课堂、名师课堂,让组里的骨干老师带头上展示课,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同时,借助学校和区级的赛课平台,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同时组织骨干教师予以指导,以“试课”的方式展开演练,再以上课的方式打磨,争取让每一位教研组成员上好校内公开课、展示课,从而推动了整个教研组老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年轻教师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快速成长,这与我们平时踏踏实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是分不开的。

三、坚持学科整合,促进科研发展

新课程改革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需要。早在2015年,我们学校就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尝试,我们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基于国家课程,整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学校德育特色,按照“学科内整合”、“学科间整合”、“课内外整合”三条途径,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适度开发与拓展了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将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学校德育活动,进行互相渗透与融合,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四、坚持课程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一般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所以我们教研组除了组织老师积极参加区里的备课会、24学时等培训,提升老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外,开学初我们还会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每月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如“慧”阅读计划,推荐老师阅读与课程相关的书籍和杂志,如推荐优秀的公众号平台,要求教师定期浏览,了解课程的新动态,即便是在疫情期间,我们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如既往地坚持开展教研活动,以集中学习与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同时鼓励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参加区级评比,把这学期打磨过的教案重新整理,撰写教学设计参加市、区级“新常规”的评比,从而有效助推教研组老师的专业发展。

今后,我们会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继续充实资源库的建设,同时借助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