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加固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加固处理措施

石海月

13062219910619102X

摘要:伴随着我国实力的日益强盛,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需求量的增加,建筑行业的发展脚步也随之加快,人们对建筑工程结构的要求和标准也在提升。对于现代建筑而言,应当加强对建筑结构稳固性和安全性的重视,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加固水平,从而降低外界因素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加固处理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了一些措施,目的为了提高现代建筑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加固处理

引言

地震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当地震灾害等级较高时,不单单会导致建筑物在短时间内坍塌,还会对交通以及通讯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让人们面临一定的生命安全问题。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对地震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考量,使得建筑质量得到保障,从而尽可能地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使得效果明显低于预期,所以要对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展开详细分析。此次研究对丰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具有理论性意义。

1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加固处理的重要作用

现如今,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在现代建筑中,尤其是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视,提高建筑质量。众所周知,地震灾害的破坏性极强,一旦发生地震,会对建筑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例如,“512”汶川大地震,不仅导致大面积的房屋坍塌,也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给成千上万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因此,要确保现代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并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固性,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及手段,降低地震灾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建筑工程各类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案,保证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质量符合当前工程建设要求,为人们提供稳定且安全的生活场所。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强化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的稳固性对于社会稳定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和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结构质量,并保证建筑内部结构的稳固与可靠,充分发挥出现代建筑抗震设计与加固的重要作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加固处理措施

2.1加强对建筑选址工作的重视

当前,建设单位为了使建筑工程抗震性能得到提升,需要对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全面遵守。同时,对建筑选址工作加强重视,在项目工程实际用途和施工标准的基础上,来选择科学可行的抗震设计方案。此外,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选址工作时,尽量选择视野开阔、地势平坦的区域,不仅可以让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得到降低,而且能够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所产生的破坏。除此之外,设计单位在全面检测建设区域地震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的前提下,对工程地质的稳定性不断提升,进而使地震灾害对建筑物所产生的损害得到有效规避。

2.2优化施工材料

材料的性能质量,以及合理使用,也影响着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在设计优化中,还要注重施工材料的优化。第一,混凝土材料。根据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的选择,且需要满足相应的抗渗等级要求。一般情况下,基础垫层、构造柱、圈梁等构件,混凝土材料的强度等级为C20;桩基承台、外墙、地下室底板与顶板、剪力墙与柱、梁板等,混凝土材料的强度等级为C30;后浇带结构,需要使用比原来高一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第二,砌体材料。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需求,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安全,可以将非承重砌体材料应用其中,且仅限于填充墙。地下室内的砌块,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为A3.5;室外的砌块采用多孔砖,强度等级为MU15。地下室内的砂浆材料,需要使用专用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b5.0;室外的砂浆材料,需要使用专用的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为M5。第三,钢筋材料。不仅要达到国家的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而且要满足抗震等需求。可以采用HRB400级钢筋材料,且钢筋质量需要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的规定,做好性能、参数的规范。第四,预埋件及型钢。预埋件可以采用Q235B钢,主钢梁、钢柱可以采用Q345钢。第五,钢绞线材料。钢绞线的极限强度标准值为fptk=1860MPa。

2.3多道抗震防线

普通的建筑工程中只需要加设一道或两道抗震防线,但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发生地震时受到的危害力度较大,可以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相较于单道抗震防线而言,多道抗震防线能够持续增强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最大程度上减少因地震作用力所带来的危害,即使第一道防线的构件遭到破坏,在此后的多道防线当中也能够保护建筑结构,有利于抵御振动级别较大的地震,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抵御能力。尤其是当建筑结构出现倾斜或倒塌时,更需要设置多道抗震防线,采取多道框架剪力墙或筒中筒等结构形式落实多道抗震防线。

2.4外包加固技术

开展外包加固的过程中,主要的加固对象为钢筋网水泥砂浆、外包钢筋混凝土以及水泥砂浆三种面层和钢构件网笼等四种加固方法。钢筋混凝土梁柱砖柱以及砖墙的加固是外包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的主要对象,而针对水泥砂浆面层的加固对象主要面向不需要大幅提升抗震能力的砖墙。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的加固对象主要集中在砖柱和砖墙两个部分的加固流程,在进行该流程的架构过程中通常不需要设置模板进行支撑,只需要在完成钢筋设置后进行多层抹灰工作也能够实现有效加固目的。针对烟囱和钢筋混凝土的砖柱、梁柱进行加固的方法通常为钢构件网龙加固,这种加固方法通常较为简单,只需要做好相应的防锈措施,如果建筑物本身自然环境中的湿度较大时则尽量避免使用这种加固方式。

2.5建筑结构加固处理技术

促进抗震加固技术的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就是最新研发的加固材料,通过对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总结发现,有效的抗震鉴定检测技术都是依托于检验仪器的基础上实现提高的,加固技术则是依托于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而实现发展的。因为先进的加固材料具备高强、轻质、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不仅抗震防火的效果非常理想,而且便于加固施工,是促进加固处理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加固改造方法的有效提升是促进加固发展的另一大助力。现阶段的加固处理主要是以建筑结构以及承载力不足等方面的加固为主,就整体角度而言缺少了对结构的辨别和掌控。例如:在处理加固多层砖混结构墙体时,关键在于增强墙体的钢度,从而与相邻楼层的产生一定的钢度差,这样的加固方式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而言存在一定不利影响。另外,在进行加固处理之后的构件其承载力有着明显的提升,但是却造成了防火等级下降的情况。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在进行加固处理时需要就整体角度进行把控,通过加固处理的方式来妥善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结语

开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而且能够发挥良好的社会正向效应,为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助力。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要将抗震设计技术要点当成重点来深入探究,确保抗震相关技术得到合理化的应用,以此保证抗震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为建筑抗震性能的提升奠定基础,从而确保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洋.结构抗震设计在现代建筑幕墙设计中的探讨[J].建筑发展,2019,3(6):144-145.

[2]李秀芬,汪志纲.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76-77.

[3]王丽丽.工民建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