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设备安全管理与检修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钢厂设备安全管理与检修模式

张俊忠,张志利,刘晨

内蒙古乌海包钢万腾有限公司 内蒙古乌海 016000

摘要:钢厂的生产设备类型多样,而且工艺构造极其复杂,技术含量高,而且操作运行过程充满安全风险。钢厂须通过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设备检修模式,保证机械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本文对钢厂常见的设备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以及检修模式进行综合论述,希望通过专业分析帮助钢厂在安全管理和生产中积累科学经验,探索全新模式,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钢厂设备;安全管理;检修模式

引言:在钢厂设备的安全事故类型中,以电气事故和机械事故发生率最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最大。钢厂的安全生产需要强有力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保障,要持续优化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生产人员,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对设备加大日常维保和检修力度,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推动设备高效运行,明确设备检修范围,构建合理的定修模型,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确保安全生产的方针。

1.钢厂设备安全事故

1.1.机械事故

钢厂的机械事故是仅次于电气事故的发生类型,机械设备的普及应用直接推高了机械事故的发生率。第一,作业人员的设备操作如果达不到规范化要求,很容易出现设备误伤,情况严重的可导致人员伤亡;第二,机械设备自带安全风险属性,钢厂引进利用机械设备是为了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通常发生故障后才想起维保,日常运维管理不善,加剧设备老化程度,某些部件损毁会引发爆炸和火灾。

1.2.电气事故

钢厂日常运行需要大量设备的协调合作才能维持,期间部分作业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或者存在违规操作,导致电气事故频发。原因之一是作业人员的电气操作与技术规定不符,致使直流架线触电事故高发,;原因之二是高压及低压电网触电事故高发,负责日常维保及清理的作业人员带电操作,如果发生啊操作失误或者必检部位带电,触电事故就不可避免。第三,安全用电管理制度漏洞,日常作业未严格落实高压电网技术规范,容易引发触电事故。触电事故在钢厂事故中数量名列前茅,必须加大管控力度。举例来说,某钢厂职工3人2013年某日调试高压设备的试运行,在同去高压室对高压设施进行查验时,一个员工向熔断部位伸出的手指遭遇突发电弧而身亡。类似安全事故不胜枚举,而且现代钢厂大力提升自动化水平,电气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2.钢厂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2.1.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很多钢厂现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很大漏洞,是安全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钢厂有必要对目前的安全管理编制更加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在安全生产上形成统一认识和理念,促进安全管理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完善。第一,开展安全教育,面向全体员工开展安全生产大力宣教,培养牢固的安全意识,发现员工的错误保证行为要及时指正并严厉警告。新员工须接受岗前专业及安全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持证上岗;第二,安全防护要求人人落实到位,员工进厂任何时间地点都要做好安全防护,要发自内心地形成安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设备维保要加强落实,可以及时排查机械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便于及早发现和处理,无法自行解决报请上级主管;第三,钢厂须就安全生产落实监管机制,要成立专职监管机构监督管控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从内部保障安全生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2.2.优化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钢厂设备频频发生安全事故,主体原因是设备安全管理不善。钢厂须加强设备安全事故预防,优化健全当前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力。第一,设备应用须遵守统一标准,不同设备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标准流程,不经请示不得擅自省略操作流程;第二,设备管理须出台健全的管理体系员工对设备的操作使用必须符合各项规范,且专机专人操作,其它人员不得擅自越权,员工不得私自互换岗位;第三,要针对设备维修健全相关制度。设备日常运行在不停磨损老化,加强日常维保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机电设备的定期维保必须落实到位,确保设备异常迹象能及时察觉,磨损老化部件能够及时替换,促进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第四,不要忽视设备运行出现的细微问题,察觉异常迹象须立即检修,不得姑息迁延导致事故扩大。

2.3.培养专业素质过硬人员

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钢厂的生产安全及未来发展密不可分,员工技术水平的高低,与安全事故发生率有直接关系。钢厂应采取措施,着力提升员工专业素质。第一,对外招聘时注重引进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以高薪和优厚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在现场操作中考察其技术实力,锻炼专业技能,及时指正其错误行为,给予合理化建议,提高钢厂整体技术实力,保障安全生产;第二,组织目前的操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掌握准确规范的设备操作技能,提升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操作人员长期在生产一线,与机械设备直接接触,是安全事故的高危人群。钢厂有必要通过培训考核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效率,减少安全事故。

3.钢厂设备检修模式

3.1.利用技术升级改造实现高效运行

钢厂的生产设备要做好运行记录,须结合运行时长考察设备状况,对故障高发设备加大研究力度,力求解决潜在故障隐患,保证设备高效运行。举例来说,钢厂的司控器模式已经过于老旧,推拉式模式须早日通过技术升级改造为沙尔特宝推拉式,有利于机车保持同向操作,安全可靠性大幅提高。风泵接触器烧损故障频发,每次更换都要付出高昂成本,可以增加PRS浪涌电压吸收模块设置,尽量保障接触器降低烧损率,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轮缘润滑器始终无法达到理想润滑成效,通过技改可升级为弹簧押金式。电控阀存在的质量问题,通过技改可升级为电传车用电控阀。机车运行期间潜在的过载电流过大以及线路短路等事故隐患,可结合新型机车线路微断路器,优化改进电路控制脱扣开关,提升保护功效。

3.2.结合设定范围确定定修模型

钢厂设备目前的普遍问题是低速低载外加长时间待命,如果所有维修作业都执行厂家给定的周期,必定出现过度维修,付出巨额维修成本。钢厂须有意构建定修模型,结合设备运行需要落实点检定修制度,检修期间钢厂和检修单位秉持明确分工,故障检修,交叉互补,日常维保以及自食其力等原则,大修中修可聘请专业机构,根据维修难易程度由专业机构代为上门服务,重要构件最好返厂,力求提前预防结合运行维修。针对机械设备的轮修进行间隔期设置,小修以半年为期,大修以两年为期,架修以四年为期,在日常生产期间严格落实循环检修周期制度,结合具体运行状态也可机动提前及延后,不提倡过度维修,也避免欠修。

结束语:钢厂是国家大型生产企业,在工业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钢厂的日常生产需要大量不同设备的分工协作,这些机械设备自带安全风险属性,同时,一些外部条件、人为因素以及设备自身因素,都会导致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这就要求钢厂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利用各种措施推动安全管理的贯彻执行,同时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日常维保和定期检修,以科学适用的检修模式保障钢厂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国家建设提供优质钢材。

参考文献

[1]李博.钢厂设备安全管理与检修模式探讨[J].2020.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20.06.2285.

[2]杨翼远,梁东宏.钢厂设备安全管理与检修模式探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0(8):2.

[3]孙伟.现代化轧钢厂电气设备应用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5):2.DOI:CNKI:SUN:ZXDB.0.2020-05-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