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

朱丽辰

中共开封市委党校 副教授

内容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和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他对斗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驾驭,正是凭借着乐观的斗争精神,他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而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命运和世界格局。

关键词:毛泽东 诗词 斗争

一、不畏强权,勇于斗争

近代中国,备受外敌欺凌,毛泽东不畏强权,与之进行坚决斗争。青年时代,毛泽东就在日记中写下“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一种奋斗抗争精神跃然纸上。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毛泽东愤然写下了“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1918年送好友罗章龙东去日本时,满怀豪情地写到“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毛泽东有着爱憎分明的态度和立场,对于敌人,必须除之而后快,1935年,刚刚结束长征的毛泽东对未来依然斗志昂扬,“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曾说自己一身“虎气”,可一旦猛兽危及人类时,则必须把其消灭掉,比如在1942年,戴安澜将军在对日作战时牺牲,毛泽东赞扬戴将军“勇夺虎罴威”,其实也是自己性格的显示。在旧中国,血吸虫病导致“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面对这种情况“华佗无奈小虫何”;而新社会在党的领导下,“六亿神州尽舜尧”,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终于在1956年消灭了血吸虫病,于是高唱“纸船明烛照天烧”的凯歌。1962年,中国国内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外反华势力也非常嚣张,这个冬天可谓寒冷之至,在重重困难面前,毛泽东写到“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革命者犹如寒冬之中的梅花,“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面对世界上的反华势力,乐观视为“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对于“苍蝇”“蚂蚁”“蚍蜉”之类,毛泽东“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二、讲究策略,善于斗争

在对敌斗争中,毛泽东非常讲究策略,20世纪30年代初“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军阀混战,民怨沸腾。“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毛泽东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国革命中去。大革命失败之后,毛泽东领导农民“霹雳一声暴动”。“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土地问题是中国农民的根本问题,故只有实现“耕者有其田”才能调动起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解放全人类,实现天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在革命遭遇挫折时,毛泽东认识到必须唤起民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反第一次大围剿时,“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这里“唤起”二字非常形象。也非常重要,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也是人民自己的事业,因此必须发动人民群众,“唤起”人民群众参与。“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横扫千军入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皆何及。”这些都是“唤起”群众的结果。唤起民众,又不失策略,在《西江月·井冈山》中,面对强敌对井冈山的突然袭击,描写守山的战士们,“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最后终于击败敌人“报道敌军宵遁”

有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我们的解放战争才能如此顺利和壮观,1949年4月23,毛泽东闻知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总统府,异常激动,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百万雄师之中更多是千百万拥护革命的人民群众。这首诗中也体现了对敌斗争的彻底性。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刻。蒋介石集团兵败如山倒,中国人民面临最后的胜利。可就在这时,面对一些友人的“劝和”和 敌人的“请和”,该如何对待?毛泽东早在1949 年的新年献词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并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问题。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这首律诗中,则借用历史教训,写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典型地体现了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哲学家的深刻哲思、浪漫诗人的澎湃激情!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歌颂的是女民兵,实际是对全民皆兵的颂歌:“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依靠的是广大人民战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和平时期的各条战线建设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1958 年,南方一些遭受血吸虫侵害比较严重的地方,当时采取党的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治理方针,使血吸虫病终于得到根治。余江县首先消灭了几千年为害的血吸虫病。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这条消息后,彻夜难眠,特作《七律·送瘟神二首》以纪念此事,并说自己的诗是宣传诗,通过努力奋斗,改变了旧中国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状况。新中国面貌焕然一新,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正是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三、藐视困难,乐于斗争

革命战争年代,困难不仅来自于敌人的疯狂进攻,还有其他各方面的挑战,都需要去面对,面对这种困难,毛泽东从来都来乐观面对。1929年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落选,丢掉了前委书记的职务,梦想和现实发生位移,在上杭养病期间,恰逢重阳节,他作词采桑子 重阳,依然革命前途非常乐观,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933年,临时中央到达苏联,左倾教条主义泛滥,毛泽东被排挤出中央,来到当年激战过的大柏地,写下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除此之外,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是经常要面对,“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但是,毛泽东依然非常乐观地面对各种困难,1935年9月,中央红军即将进入陕北,登上了昆仑山的支脉岷山顶峰,对未来充满希望,毛泽东写道,“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夏日消融,江河横溢”,导致“人或为鱼鳖”,毛泽东斥责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果敢“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1935年10月,刚刚结束长征,他写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即使在和平时期,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种困难,毛泽东也从不退缩,勇于挑战自然,从“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北戴河搏击海潮,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万里长江,他一直保持着斗争精神。